第10章 小人書
- 山窗讀畫:一抹丹青泊情懷(民國趣讀·閑情偶拾)
- 《閑情偶拾》編輯組
- 582字
- 2020-11-25 16:49:33
周作人
在上海或是北京的馬路上行走,常可以見到路旁有些小書攤,卻不是賣的,只是借給人看,又不拿回家去,只在攤邊翻看。這在北京名為小人書,但也并不專門只給小孩們看,有好些成年人也在那里看著,而且還很滋滋有味的。這些書都是橫長的賬簿式的小冊子,一頁上有圖有字,普通稱為連環圖畫,其實還只是每頁都有圖而已,不大有什么連環的意義。這種編法,從歷史癖上說起來,可以說是古已有之的,宋元的歷史評話現今有五六種保存著,原來都是這樣,可以說是字畫并重,后來逐漸以文字為主,只是一回中有一兩張插畫,末了則是我們最常見的繡像,卷首畫著一個個的人物,這是最后的一階段了。這里顯然可見,先前的書是給識字不多的人看的,看了圖再念說明,可以更懂得清楚,就是不念也能看出大意來,至于后來的主顧則是讀書人與中產階級,內容與形式很是不同了。明朝后半的板畫的發達是很可驚異的,但是他全是知識階級的專有品,不單是人民,就是兒童也得不到他的好處,直至清季才有點轉變,先是石印的畫報,隨后有插畫的教科書,這才通俗化起來了,可是吳友如的畫風幾十年還有影響,至今難得看到好的插畫。兒童書在中國的歷史也不算短了,大概總有四十年以上了吧,至今卻不能爭取兒童的光顧,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在愛讀攤上的小人書,這里有什么緣故,我們兒童書的作者與畫家似乎應該反省一下子,外行人沒有別的好意見,但是向兒童去學習,那總是一個要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