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基輔羅斯
在公元八到九世紀的時候,今天的俄羅斯境內生活著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歐洲人數眾多的一個民族。當西歐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時,斯拉夫人還只是些分散的部落。這些部落互相爭斗不斷,甚至沒有一個部落強大到能夠稱霸。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古怪的事:這些互相爭斗的斯拉夫人部落,也就是后來的俄羅斯人部落,請求北歐人(又稱諾曼人)的頭領留里克來統治他們。他們對留里克說:“尊敬的大王,我們的國家遼闊而富饒,但卻沒有秩序,請來管理和統治我們吧!”留里克心想,如此好事豈有推卸之理?于是,他帶著一批北歐海盜,來到一個叫諾夫哥羅德的城市,在那里做了統治者。留里克是斯拉夫人的第一個王。這時的諾夫哥羅德還只是個公國,因此統治者稱大公。這是發生在公元862年的事。
留里克死后,奧列格繼位。這個奧列格是個天生的北歐海盜,一天不打仗就不舒服。他率軍南下,征服了斯拉夫人的又一個重要城市基鋪。奧列格將基輔作為國家的中心。從此,北歐人建立的斯拉夫人國家,就以基輔為名,稱為“基輔羅斯”。
奧列格依仗武力,不斷地征服其他斯拉夫人部落,使基輔羅斯成為東歐的一個大國。
奧列格一次外出,踩了一條毒蛇被咬后,不久死去,他的繼承人是伊戈爾大公。伊戈爾貪婪成性,他繼續進行征服,并向被征服地區的居民索取貢物。
每年11月,伊戈爾大公就要派兵到各地去“索貢巡行”,即挨家挨戶向人民征收貢品——毛皮、蜂蜜、野味等,還把敢于反抗者作為俘虜抓走。這種活動往往要持續整個冬天。
伊戈爾大公開始時把索貢權委托給他的家臣斯維涅爾特。這件事引起伊戈爾親兵的不滿,他們向大公請求:“斯維涅爾特撈得太多了,而我們卻兩手空空。大公!和我們一起去征收貢物吧,你會大有收獲,我們也沾沾光。”
伊戈爾開始親自“索貢巡行”。公元945年冬,伊戈爾和親兵隊到德列夫利安人部落索取貢品。當他們攜帶大量貢品返回基輔的途中,伊戈爾仍然覺得貢品太少,決定再去搜刮一次。
在貪欲的驅使下,大公帶著不多的親兵又回到村莊上。德列夫利安人被激怒了,他們說:“豺狼如果有了來找牛羊的習慣,就會不斷地再來,除非把它殺掉,否則牛羊將被吃光。”
德列夫利安人奮起自衛,消滅了伊戈爾的親兵隊,還將伊戈爾一頓亂棒打死。
伊戈爾死后,他的兒子年紀還小,由他的遺孀奧麗佳攝政。奧麗佳決心向德列夫利安人復仇。她策劃了一場騙婚計。
奧麗佳派出使臣對德列夫利安人說:“我們的女大公新近喪夫,她想讓你們派出最優秀的領袖向她求婚。”
德列夫利安人不知這是奧麗佳的計謀,派出首領前去求婚。不料“求婚者”被奧麗佳活活燒死。接著,她又派出大批親兵,血洗了德列夫利安人的許多部落。
公元965年,奧麗佳的兒子維托斯拉夫成為基輔大公,他像他父親伊戈爾一樣侵略成性。公元968年,維托斯拉夫率軍入侵保加利亞,占領了保加利亞首都。但不久被東羅馬帝國軍隊打敗,維托斯拉夫在撤軍途中遭襲被殺。
接著,弗拉基米爾當上了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在位時做了一件對俄羅斯影響重大的事,改信東正教。
當時的基輔羅斯人還信仰原始的宗教,常常被鄰國人譏為野蠻人。這時,有許多外國的傳教士來基輔羅斯傳教,奉勸羅斯人改信他們的宗教,如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等等。
弗拉基米爾大公便派人詳細了解各個宗教的情況,最后得出結論說:猶太教不行,因為它的耶和華神太沒力量,不能讓猶太人保住他們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教也不行,因為它不準信徒喝酒,喝酒對俄羅斯人來說如同生命一樣重要;統治西歐的天主教也不行,因為“在那里看不到榮譽”,教皇的權力要超過國王。他最后選定的宗教是東正教。
他派往東羅馬帝國考察東正教的使者回來后告訴他,當他們走過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亞大教堂時,“不知道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如此美麗、如此壯觀的景致,我們難以形容。”
圣索菲亞教堂是東羅馬帝國最大的教堂,也是整個基督教世界最金碧輝煌的教堂。弗拉基米爾決定率領俄羅斯人改信東正教。
公元988年,弗拉基米爾宣布東正教為基輔羅斯國教。他下令將原先崇拜的各種神像扔進第聶伯河,全體基輔市民跳進第聶伯河洗個澡,就算接受了洗禮,成了真正的東正教徒了。接著,基輔羅斯各地城鄉居民也先后在河中受洗,皈依東正教。
選擇東正教也使基輔羅斯人接受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文化,拜占庭文化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由此,俄羅斯人從“野蠻人”進步為“文明人”。到1015年弗拉基米爾去世時,基輔已從一個小城變成文化的大都市,那里有八個大市場、四十座令人眼花繚亂的東正教教堂。
弗拉基米爾死后,留下了十二位王子,他們為爭奪王位而血腥廝殺。最后雅羅斯拉夫戰勝他的兄弟奪得王位。雅羅斯拉夫為俄羅斯制定了第一部法典《羅斯法典》。

雅羅斯拉夫于1054年死后,基輔羅斯發生了內亂,分裂成許多小公國。在互相的征戰中,基輔羅斯國力趨于衰微,此時,南方草原上的突厥游牧部落波洛伏齊人乘虛入侵。內憂外患使得基輔羅斯的人民苦不堪言,他們盼望能有一位民族英雄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之中。
1185年,一位叫做伊戈爾·斯維雅托斯拉維奇的王公,懷著救國救民的雄心發動了對波洛伏齊人的戰爭。可惜他勢單力薄,盡管全軍奮力苦戰,終究因實力相差懸殊,而以失敗告終了。
為了贊頌伊戈爾的英勇精神和愛國情懷,一部慷慨激昂、催人奮進的史詩誕生了。這部名叫《伊戈爾遠征記》的長詩有許多篇章今天依然膾炙人口。
可惜,由于基輔羅斯內部的分裂,幾個公國各自為政,彼此不和,再也沒有力量去抵抗入侵者了。繼突厥人之后,蒙古人又大舉入侵基輔羅斯。1240年,拔都率領的蒙古軍隊占領了基輔。兩年后,拔都在伏爾加河的下游薩萊建都,建立金帳汗國,基輔羅斯最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