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品類掘金:“鏈接”時代,新品類發現與新爆品塑造的邏輯與方法作者名: 張建茂本章字數: 7075字更新時間: 2020-11-16 17:40:54
2.2 新爆品的機會判斷與用戶價值錘
用戶情緒分析:愉悅與不爽、憤怒與恐懼
產品的價值源自于它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實質上是體現在產品給用戶的“底層情緒”帶來怎樣的解決方案。由此,在談“用戶價值錘”之前,我們有必要來談一談“用戶情緒”。
◎用戶情緒分析
(圖:用戶底層情緒對產品痛點與體驗的度量)
關于用戶情緒這方面的論述,梁寧老師在《產品思維30講》大課中,闡述得非常深刻。她說,人有四種主要的“底層生物情緒”,他們分別是,愉悅與不爽、憤怒與恐懼,梁寧老師老師用很精準的語言定義了它:
(1)“愉悅與不爽”對產品的度量
先來說說“滿足與愉悅”。需求被滿足,這種感覺叫愉悅。一種繃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間被滿足了,這種感覺叫“爽”。微小的愉悅感,和繃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滿足的爽感,兩者加在一起,這種確定性的滿足就叫“上癮”。
再來說說“不爽與不滿足”。滿足就愉悅,不滿足就不爽。如果一個人沒有被滿足預期,或者一個人本來在一個滿足狀態,突然被剝奪了,這也是不爽。而人類用了一堆詞來形容不爽的感覺。例如,生氣、煩躁、痛苦、厭倦、悲傷、煩惱、茫然等等。但本質上,這些不爽的感覺,都是某個點沒有被滿足。做產品,是通過產品建立與人的關系,通過產品來服務人,本質就是用戶是否通過你的服務得到了滿足。
為什么要研究“滿足、愉悅和不爽”這三個詞?
因為用這三個詞,你可以度量一個產品的用戶價值到位不到位。當你做一個產品,或者用一個產品,自己有沒有被很好地滿足,你基本可以憑此判斷,這是個非常好的產品,還是一個很勉強的產品。而一個滿足用戶新需求,并且讓用戶“爽”或“上癮”的產品很有可能成為好產品甚至是新爆品。
(2)“憤怒與恐懼”對產品的度量
憤怒和恐懼也是同生的一對感覺,都是來自于被侵犯。但是因為個體不同,對侵犯者的體量判斷不同。所以,有時是憤怒,有時是恐懼。
那么什么是憤怒?——憤怒,就是感覺到自己的邊界被侵犯。
什么是恐懼?——恐懼就是更大體量的憤怒、焦慮、羞恥等。
對于用戶來說,恐懼是他的首要痛點。做產品就要抓痛點。但什么是痛點呢?有的也把“難受”歸痛點的范圍,如生活中有很多難受與不爽。例如,生氣、煩躁、不爽、痛苦、厭倦、悲傷、煩惱、茫然等,但只有恐懼才是最高級別的痛點,也就是說如果這個痛點不解決,將會面臨非常糟糕,甚至是恐懼的局面。
所以,做一個讓人愉悅到爆爽的產品,或者做一個可以幫人抵御恐懼的產品,都將是一個很好的產品。人們面臨很多痛點,但恐懼是最大的痛點,人們會為了解決恐懼,毫不猶豫地花錢,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醫療和美容,是最大的市場之一,那是基于對生存的恐懼,以及對青春流逝的恐懼。
◎痛點、癢點、爽點都是產品機會
圖:痛點、癢點、爽點都是產品機會點
(1)什么叫痛點
痛點就是恐懼。
海飛絲是針對治愈頭皮屑“恐懼”,加多寶是治愈“上火”的恐懼,紅牛是治愈“累了,渴了!”的恐懼,立白不傷手洗衣粉是治愈“洗衣傷手”的恐懼。洞察用戶的恐懼,針對恐懼打造“治愈方案或產品”,這就是最好的產品機會,痛點是產品的第一機會,也是新爆品的最佳切入點。
(2)什么叫爽點?
人在滿足時的狀態叫愉悅,人不被滿足就會難受,就會開始尋求滿足。如果這個人在尋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時滿足,這種感覺就是爽。足不出戶,上“餓了嗎”下單,外賣即刻到來,在“河貍家”上下單,美甲師就上門給你做美甲了。有需求,還能被即時滿足,這就是爽。治愈“痛”,與滿足“爽”,其實是相互聯系的。從爽點角度打造新爆品,更多注重的是提供“爽”的滿足,而不是治愈“痛”的恐懼。就如上面所說,餓了,然后馬上可以吃,是“爽”,并不是恐懼。所以“爽”點打造,也是新爆品的一個很好機會點。能爽到爆,就是新爆品。就如現在的“王者榮耀”、“吃雞游戲”等讓用戶爽到“上癮”了,難怪,那些90后、00后成群結隊組織一起玩“王者榮耀”與“吃雞游戲”。
(3)什么叫癢點?
癢點滿足的是:人的虛擬自我。換句話說,癢點賣的是“虛擬自我,或理想中的自己”。比如,我們看偶像劇,追星,看網文,看英雄故事,看網上的名人八卦,看成功者的創業故事、成功神話。此時,你情不自禁投入到關注的內容,是你的虛擬自我,是你自我想象的一個投射,這種感覺就是癢點。
近年,各種網紅產品層出不窮,例如網紅奶茶、網紅紋胸、網紅口紅、網紅餐廳、網紅美食、網紅酒店、網紅景點等等。它們的爆紅,不是靠抓住用戶的某種痛點,而是給用戶提供了“虛擬自我”的生活方式,給用戶提供了想象中那個理想的自己。通過消費場景來激發用戶對同樣消費場景與消費生活的向往與臨摩。其實網紅為你營造了虛擬自我的生活,是我們理想生活的投射。我們購買網紅的東西,就部分地實現了自己的虛擬自我。當然,“虛擬自我”只是滿足了用戶情緒上的一種需求,就是人的底層情緒需求。青春飲料“小茗同學”就是一款以“認真搞笑,低調冷泡”為“虛擬自我”的底層情緒為激發,而引爆的一款情緒飲料。還有蜘蛛俠,奧特曼等各種英雄形象所延生出來的周邊產品,受很多兒童及青少年追捧,其內在源起也是被這些英雄故事與形象所吸引了,并虛擬自我了。
(4)什么是一個好產品的入手點?
梁寧老師在《產品思維30講》中這樣認為:痛點、爽點、癢點都是不錯的點。這個就看對用戶的哪個點感受最深,并最能體現產品的最大化效益。從用戶感受最深,最能觸動的那個角度與觸點去著手用戶需求與用戶體驗,從而定義產品類別與產品體驗。所以,痛點、癢點、爽點都是產品機會,更是新爆品打造的入手點。
“強痛點”與“用戶價值錘”
◎什么是強痛點?
傳統營銷時代是從產品出發,找賣點,“新爆品”時代是從用戶體驗出發,找痛點。挖崛用戶痛點,是一切產品形成的核心基礎。痛點有一級痛點,二級痛點、三級痛點之分,強痛點,就是用戶需要解決的至要痛點。在經過對消費者痛點的分析后,選取用戶至要痛點,來做價值打造,這就是強痛點原則。
“牙齦出血、腫痛……選用云南白藥牙膏”,云南白藥牙膏定位“防止牙齦出血”,就是找到對牙齦消炎“至要痛點”的解決方案。當所有智能手機都可以聽音樂了,并且音質效果都不錯,此時,聽音樂或許不再是用戶的至要痛點,所以OPPO手機,當機立斷從“OPPO音樂手機”的心智定位切換到“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價值定位轉型,即抓住了“電池不耐用”的至要痛點與用戶體驗。順豐速運推出“次晨達”:在指定的服務范圍與時間內寄遞的快件將于次日10:30前送達,并承諾如超時派送,則主動為客戶減免運費,解決了快件到達超過一天的“痛點”。
(圖:抓住至要痛點打造用戶價值錘的典型產品)
◎什么是“用戶價值錘”?
錘,就是一“錘”定音的意思,猶如法官錘,有權威力度。
而“用戶價值錘”,就是產品以“解決用戶痛點”為出發點,一切以用戶價值為出發點,并且能給用戶帶來尖叫的體驗,諸如產品功能使用、超高的性價比、設計的微創新、服務的超預期,甚至由此可以吸引大批粉絲參與產品的研發與口碑傳播。血海競爭的手機市場里,而為何小米手機能在“瞬間”爆破?——根本源動力是:
一:小米手機找到了“千元智能機”的用戶超預期價位;
二:小米智能手機“運行更快”的超強價值體驗。這個用戶價值錘,讓小米手機瞬間推到風口浪尖。
同樣在白酒市場已是“江山已占,無可撼動”的格局下,江小白依然能在短短的幾年內,輕松破10億規模,歸根到底他找到了“情緒青春白酒”的價值主張。“全民K歌”手機K歌,能在短短的時間,積粉過幾億。那也是它抓住了“手機K歌”娛樂分享,K歌不一定要去K歌廳,一個人也可以K歌的新價值。近年在一些公共場景出現的“共享充電”,滿足了用戶隨時可以充電的價值需求。在此,我們要闡述的一個觀點就是,產品要找到最強的那個痛點,要找到解決這個點的價值方案,這個價值方案就叫價值錘。
“新爆品”的心智定位
與“用戶價值錘”相孿生的一個概念是“心智定位”,指得是用戶被“價值錘”所長期訓服,并在記憶里銘刻成了心智認知。如“去屑就用海飛絲”,長期的認知就成了沉錨在用戶內心的心智。
1:什么是心智定位
所謂的心智資源,就是當提起某個消費場景、產品品類、或某個概念時,消費者腦袋首先想到的品牌或產品。如怕上火,就喝加多寶;“累了渴了,喝紅牛”、“不傷手”的立白洗衣粉,安全汽車就是沃爾沃,時尚辦公家具就是華旦,大件快遞發德邦。這是產品價值對用戶聚焦作用,長期打磨出來的心理認知。
一般地,人類的心智是追求簡單,拒絕復雜的,并且心智容量是有限的,很形象地說,在人的心智中,對產品的歸類有一系列“梯子”,每一把梯都代表一個品類,每一把梯子的每一個臺階都有一個品牌,而這些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排序是自上而下排列,排在最上面的就是他最優選擇的品牌,他最首先想到的品牌。那么,要讓產品排在顧客購物心智的“最上臺階”,就要有很好的“用戶需求痛點”解決方案。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造一個梯子,重新創造一個新爆品,這個新爆品解決對應的用戶痛點,讓用戶最能記憶代表這個品類的品牌,這就是心智定位,即價值定位。
如下圖,品類1和品類2都已有很多品牌占據了用戶心智梯子的每一格階梯,此時如果再往這兩個品類中去擠新的品牌,就很難擠進去,很難讓用戶記憶這個品牌,那么最好的競爭方法就是創造一個新的品類(品類3),同時設定一個能代言此品類的品牌,去占據品類3這個梯子的第一位階梯。
圖:品類品牌與用戶心智階梯示意圖
◎找到“錘子力”更強的心智定位
在產品知足時代,產品有一般功能用途就行了,競爭要取勝,只要做好有一點:在用戶面前大聲喊:“用我的產品”,就看誰在用戶面前喊得響,并且能喊到用戶的內心去,就行了。
例如,之前提到的廣告:“送禮就送腦白金”;“神洲行,我看行”;“萬家樂,樂萬家”;“舒服佳,促健康為全家”……這就是傳統工業化時代的“心智資源”競爭模式。
隨著用戶的“消費升級”,原有的“知足時代”的產品現狀遠遠滿足不了用戶的欲望,“更好的產品體驗”才是用戶的第一追求。“用戶體驗好”包括產品的品質以及給到用戶的精神享受。產品的用戶體驗價值更強,才會更牢固地占據用戶的心智,此時,心智競爭已進入到“以產品價值錘打造用戶心智”競爭模式。同時,用戶的心智也包括三個緯度階段:知曉度心智階段(產品注重功能:實用性強、多大求全)、品質度心智階段(產品注重品質:高端品質,奢華高貴)、愉悅度心智階段(產品注重愉悅:體驗愉悅爽)。一個具體的產品,需要從哪個緯度階段來打造心智體驗,是需要從實際的消費場景中去感知用戶的體驗后來決定,這樣才能找到“錘子力”更強的心智定位。
一、傳統心智定位與新爆品價值定位
傳統工業時代,以公司為中心,以品牌為王,以渠道為王,以規模為王;移動聯網時代,以用戶為中心,以“體驗”為王,以用戶為王,以口碑為王。產品時代是“顧客心智定位+產品信任狀”的打法。而新爆品時代是“新爆品”價值錘+用戶體驗信任狀”的打法。對比一下:傳統心智定位的主戰場在“心智”,認知大于事實。這適用于工業時代、傳播爆炸時代,實現手段是營銷、砸廣告,本質是提供可以證明“心智概念”的說服力(信任狀)。而新爆品時代的主戰場是產品:用戶體驗第一,口碑第一,這適用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過剩時代,實現手段是“做好產品體驗”、吸引粉絲分享,本質是“打造用戶價值錘”。
二、如何找準“新爆品”的心智定位
“新爆品”心智定位如何來打造?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用戶價值錘”植入用戶心智。在“產品過剩”年代,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定位”的心智要到“用戶體驗”里面去找,而不是從“產品特點或賣點”中去找。也就是首先要在“用戶體驗”中去找到“心智痛點”與“消費感受”,再用實際行動去實現“用戶體驗信任狀”,即所謂的一切讓用戶可以觸及的“叫好的體驗價值”,來占領用戶的“痛點心智”,只有找準了“痛點”的“心智定位”,才能最快占領用戶心智。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傳統心智定位、什么是新爆品價值定位,我們以下表來對比剖析:
圖:傳統心智定位法VS“用戶價值心智”定位法對比
新爆品,基于能解決用戶最痛的痛點,這就好比是一把“用戶價值錘”,把產品的價值定位植入到用戶的心智中。換句話說,新爆品的心智定位,是從用戶體驗設計中來構造。
【教練作業】
1.分別舉例生活中,以痛點、爽點、癢點為產品機會切入點的新品類例子,并指出這個產品的痛點、爽點、癢點所在;
2.說出你所經營的產品的價值定位,并提煉出這個產品所要打造的心智定位,以及這個心智定位的體驗信任狀是什么?
掘金實戰:一撕得拉鏈紙箱——3秒開箱快感的“新爆品”
圖:一撕得拉鏈紙箱LOGO示意圖
◎一條簡單拉鏈帶來不簡單的變量
通常我們每次寄快遞箱時,總是用膠帶纏了又纏,就深怕包裝不實而破漏寄件;也深怕運輸過程中各種野蠻裝運,出現破損等情況。拆快遞箱的時候,我們通常都需要拿剪刀或鑰匙工具割開五花大綁的膠帶封口,方可一層一層打開箱子。這對于寄件人與收件人來說,都是超級的麻煩與不爽。如果我們一年只經歷那么一兩次,倒也無所謂,但是對于那些電商企業來說,一天要打包發出成百上千上萬個包裹,一天又有成百上千上萬個用戶收到電商企業的快遞包裹,并在抱怨聲中打開包裹。這對于電商企業來說,打包裝的物料、人工、倉儲成本都是非常高的。用戶對包裝體驗的極度不好,必將讓用戶對電商品牌產生內心的差評。這就是傳統紙箱包裹的“極度痛點”:費時、費力、費財,麻煩極透,體驗感超級不爽。但這個痛點一直存在幾十年或上百年。
但是現在有一種創新紙箱,紙箱上裝上了“拉鏈”,只要輕輕一拉拉鏈,3秒就可以打開紙箱,特別方便。包裝時,只有撕開一層薄膜自然合上紙箱就算打包完成,不需要任何膠帶。而且更奇妙的是,這種紙箱可以根據所包裹物品的特性來定制紙質厚度與相應抗壓力。這個紙箱叫“一撕得拉鏈紙箱”。
一撕得拉鏈紙箱的發明,是因創始人邢凱的切身“痛點”經歷而緣起。起初,邢凱創業做電商,他的團隊每天要與幾百上千個五花大綁的物流紙箱包裹打交道。邢凱意識到,作為網購商品包裝的紙箱,充滿了太多不好的用戶體驗。如果能讓用戶在見到商品之前的開箱過程也成為一種愉悅的體驗,這是不是可以成為改變傳統包裝行業的一個機會。作為網購的重度使用者,邢凱憎恨一切難纏的包裝,厭惡一切難開的包裹。于是他開始自己定制符合自己要求的“有人性化設計”的紙箱,減少或不用透明膠帶,使包裝箱拆裝更方便,最終設計一款雙頭拉鏈紙箱,一撕即開,可以讓用戶體驗3秒拆箱的快感。
通過換位思考,把自己當顧客,從自身找痛點。一撕得的拉鏈紙箱一開始就瞄準了網購用戶最痛的需求點,于是,拉鏈紙箱開始對這個已經近百年沒有改變的產品進行了創新改變。阿里巴巴、京東、小米、蘇寧、順豐、唯品會、歐萊雅等都爭相使用,這個帶拉鏈的紙箱。
圖:紙箱新爆品——一撕得拉鏈紙箱
◎“一撕得”為何驟然成“新爆品”
一、一撕得拉鏈紙箱的創新思維
為什么“一撕得”那么受歡迎呢?這樣歸功于“一撕得拉鏈紙箱”的設計可謂是極具創新思維。
(1)雙拉頭,“3秒開箱”快感。
“一撕得”紙箱裝上“拉鏈”,打開方法極其簡單,只要一個撕拉動作,就可打開紙箱。紙箱開口位置的“拉鏈圖案”即使沒有讀書識字的人同樣直觀可知道如何撕開。特制的波浪型雙面膠,只要一秒就能撕開,極大的提高了紙箱包裝的效率。
(2)“數據化”算法,滿足個性定制。
“一撕得拉鏈紙箱”可通過“數據化”算法,針對不同的包裝產品,計算所需不同的紙箱抗壓、抗摔等參數,做出最適合價值與成本的紙箱,實現個性化定制。并且,每個紙箱都有一個質保章,紙箱的質量得到很好保障。
(3)打造像“滴滴打車”一樣的紙箱平臺。
在紙箱行業,有著“紙箱供應200公里運輸半徑的魔咒”的說法,這是由于紙箱的價值較低,一旦運輸路途過長,就大大增加其成本。
因為這個原因,紙箱行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市場集中度比較低。“一撕得”首創行業雙向SAAS智能服務平臺,通過平臺將紙箱訂單數據進行整合后,直接發送到與“一撕得”合作的近百家全國最優秀的紙箱廠手中,讓它們進行紙箱生產。紙箱生產的普通材料由紙箱廠自行采購,而雙面膠、拉鏈條等關鍵的配件由“一撕得”提供,這樣既保證了“一撕得”紙箱的供應,也保留了“一撕得”的核心技術。通過這個平臺,一撕得紙箱不再需要擔心紙箱運輸路徑過長的問題,從而打破了“紙箱供應200公里運輸半徑的魔咒”。
二、深挖用戶痛點,簡單極致設計
好的產品源自于正確解決用戶需求,創始人邢凱說,“要把自己當成用戶去思考,去抓需求。”,接下來說說一撕得拉鏈紙箱抓住了哪些用戶最關注的細節,把產品做到最極致。
(1)拉鏈開箱是最簡單的動作,設想自己就是用戶,每天開快遞箱很不爽,找剪刀不爽,撕膠帶不爽,所以就要發明拉鏈解決它;
(2)用箱子最多的是快遞員,那么快遞員用箱子的時候怎么才能不被刮傷呢,一撕得拉鏈紙箱研發波浪齒圓角邊,更柔軟;
(3)既然決定不用膠帶了,怎么才能方便?于是發明了波浪雙面膠,膠水本身還要適應零下40度至零上80度環境,不會在極端天氣下失去黏性;
(4)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小小的紙箱還能防盜。因為整個紙箱充滿了圓角,只要不是從拉鏈處開啟箱子,圓角處必會留下痕跡。隱型的防盜刀口設計,一次性封箱方式,一旦被打開,則無法復原。在快遞運輸過程中,用戶可以安心收包裹,不用擔心昂貴的商品在途中被串貨,供應商也能根據紙箱上的痕跡判定責任方。
拉鏈紙箱是一個擁有互聯網思維的紙箱,這個包裝跟傳統紙箱極不一樣。首先它具有極強的人格化,擁有三秒的撕拉開箱的快感,在中國除了一撕得之外,不會找到任何一個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包裝,讓你擁有3秒快感。它重新定義了一個新爆品:帶拉鏈的紙箱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