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19]。
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云自不知[20]。
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21]。
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22]。
【解讀】
《李義山詩集箋注》的著者姚培謙說此詩“必同年中有最知愛者,歸時不及作別,故卻寄此”,甚為中肯。詩的情緒明快,語言爽朗,中二聯想象離別后自己與友人的相互思念,典雅生動,風調流美,既切眼前,復涉未來,結句翻進一層以慰對方,更屬別出心裁。這是一首在技巧上漸趨成熟的贈別詩。
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19]。
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云自不知[20]。
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21]。
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22]。
【解讀】
《李義山詩集箋注》的著者姚培謙說此詩“必同年中有最知愛者,歸時不及作別,故卻寄此”,甚為中肯。詩的情緒明快,語言爽朗,中二聯想象離別后自己與友人的相互思念,典雅生動,風調流美,既切眼前,復涉未來,結句翻進一層以慰對方,更屬別出心裁。這是一首在技巧上漸趨成熟的贈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