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何范盡詩家,未解當年重物華[23]。
遠把龍山千里雪,將來擬并洛陽花[24]。
沈約憐何遜,延年毀謝莊[25]。
清新俱有得,名譽底相傷[26]?
霧夕詠芙蕖,何郎得意初[27]。
此時誰最賞?沈范兩尚書[28]。
【解讀】
詩題“漫成”,仿佛隨意而作,實乃有感而發。作者進士及第后,應博學宏辭科考試,既有人重其才,也有人忌其才,流言蜚語不少,使他想起古人前輩推獎后進的高風,遂寫此詩,以何遜自比抒發感慨,對愛護他的長輩深懷感激,對讒毀者則傲然表示何能傷害于我!注家馮浩以為作于商隱新婚王氏之際,從第三首及諸詩雖有憤慨而情緒并不低落,且對形勢尚認識不足(僅把攻擊歸因于忌才)的情況來看,此說可以成立。至于“沈范兩尚書”在李商隱的生活中究竟指誰,其實并不重要。三首詩采用了兩種形式,一首七絕,兩首五言的南朝民歌體,體現了創作的隨意性,而用清新質樸的南朝民歌體詠南朝詩人,也是很諧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