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語運動風云錄
- 孫明孝
- 4399字
- 2020-11-16 11:37:09
2.世界語的發展及研究現狀
世界語是最成功、應用最廣泛的人造語言,195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了世界語的價值并建議會員國大中學校里教授,2017年,世界語成為教科文組織機關刊物《信使》使用的八種語言之一,波蘭、克羅地亞將世界語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講世界語?1910年,匈牙利綠星社統計全球有855萬人學習世界語,《世界語百科全書》記載,1926年,全球有12.6576萬世界語者。20世紀80年代,英國《英語語言史》一書估計世界語者700萬~1200萬之間,英國《語言學家》雜志估計全世界世界語者至少在800萬以上,蘇聯《真理報》1986年估計有1000萬,美國《華盛頓郵報》估計說世界語的人不超過1000萬,紐約出版的《1988世界年鑒》統計使用世界語人數為100萬。據2016年范·德克
在《國際世界語協會史》記載,世界語的使用群體由5萬人發展到50萬人。我國采用了蘇聯《真理報》估計的數字,幾十年來普遍認可的宣傳數字為1000萬人世界語的學習者。當然這個數字是可疑的,因為統計工作非常困難。20世紀80年代,《中國報道》雜志社侯志平發起了中國世界語運動現狀調查,調查采取問卷方式,通過各地世界語組織或單位層層報送,最后統計數字:中國學習世界語的人數為40萬人,1991年末,第二屆全國世界語大會上公布的數字為50萬人,而世界語者林力源稱中國有100萬人學習世界語。侯志平以《中國報道》雜志社名義統計的這個數字帶有官方色彩,被媒體廣泛采用多年,如同上述國際上1000萬數字一樣,被媒體采用了幾十年。
2015年,以色列著名世界語者阿米勒·汪戴爾在國際世界語協會機關刊物《世界語》上發表了《世界上有多少人說世界語》一文,文章指出,根據各級世界語組織會員、發行的教材、世界語網站使用者統計,世界語者的數量在100萬~1600萬之間。近年來,世界語網站注冊使用人數劇增,特別是“谷歌”和“維基百科”使用了世界語,影響深遠。用谷歌搜索“世界語”和詞條,2013~2015年,數量為5000萬到8000萬,2019年,突破1.1億條。在“臉書”網站上注冊的世界語者是1.4萬,其網站使用人數的10億人次,占世界人口的15%,按這個網站計算,世界語者有100萬。2015年,“臉書”上世界語者人數達到30萬,全世界世界語者就是200萬,如果按照法語和德語在“臉書”使用者的數量,全球世界語者就是200萬到300萬。無論學習世界語人數增減與否,無疑這個數字是過時的。不久前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閉幕的第103屆國際世界語大會
開幕式主旨發言中,國際世界語協會主席馬克教授稱“臉書”網站有近200萬人注冊學習世界語,但大會簡報報道的數字為170萬人,但據汪戴爾統計,“臉書”網站學習世界語者的人數達到幾百萬。這個通過現代化大數據手段統計的數字應該是準確的,但注冊人數堅持學習與否,那是另外一回事。另外,據統計全世界有60個免費的世界語學習網站,各地的大學也開了世界語選修課,估計世界語學習人數在1500萬~1800萬之間。
研究學習世界語的目的,作者認為有人是純粹的語言愛好,有的是國際交流目的,也有不少好奇者,但更有一部分人是接觸世界語以后,被世界語理想所吸引,被柴門霍夫精神所感染,他們積極投身到世界語運動中來,世界語運動成為他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相當一部分無心參加世界語組織或活動,他們甚至不了解世界語運動的宗旨和意義。在傳統意義上,世界語者們談論的是世界語運動,這個運動就是推廣宣傳世界語,在政治上主張把世界語列作為國際語或第二外語,按照這個定義,這個運動的追隨者或者支持者不一定會說世界語。目前,人們用另外的詞來表述世界語群體,即世界語文化群體,這個群體里的人們是用世界語進行溝通交流的,有時也用民族語討論世界語運動。世界語群體的人數超過歐洲一些小語種母語者,世界語者聚會、交友、結社、文學創作等交際活動頻繁,活動中創造了獨特的世界語文化。
有些社會學家開始關注世界語群體,也取得了一些社會學研究的成果。據調查2/3的世界語者是男性;平均年齡大約為50歲;因為學習世界語只是在一定年齡開始,也許最小在13~15歲;一些兒童世界語者在兩種語言和世界語語境下成長;世界語者住在中等以上城市,屬于中等社會階層,受過良好的教育。典型的世界語者是勤奮的、有語言天賦、會多種語言,同時對音樂和宗教感興趣。
非同一國籍的世界語者夫妻也不少,他們的后代幾乎都是世界語母語者,第一位世界語母語者出生于1904年,她就是西班牙的布里略·葉梅利亞,到目前為止這個家庭已經延續了四代世界語母語者。
據《世界語百科全書》記載,1899年至1933年,異國世界語夫婦共56對,前國際世界語協會主席科爾塞蒂教授2004年統計,世界上大概有2000多名世界語母語者,他們一出生就生活在世界語環境下,不用專門學習就能說出一口流利的世界語。在1985年尼古拉·拉希科
發起的國際世界語群體調查中,大約17%的世界語者是政黨的成員;大概1/3是共產黨員;這17%的政黨成員當中最多的是社會黨黨員、社會民主黨黨員,左派激進黨或者現代派黨員。
據統計,有1/3的被調查人員認為,在國際交往和國際合作中最大的障礙是語言問題,他們認為最多的問題是南北沖突、東西沖突或者是各族人民之間的文化差異問題。世界上大部分人反對用民族語充當國際語。
講世界語最多的是歐洲人,或者是生活在較發達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其次是中國、巴西、越南、馬來西亞等,近年來馬來西亞學習世界語人數增加,據說馬來西亞外交學院把世界語列為必修課。世界上有很多高校開設了世界語課程,匈牙利厄特沃什羅蘭大學于1966~1987年開設世界語專業,后來開設了研究生課程。2018年,棗莊學院經教育部批準開設了世界語本科專業,并首次在山東省內招生25名世界語本科生。波蘭密茨凱維奇大學開辦有關世界語學習的研究生專業。東歐國家曾是世界語運動發達的國家,世界語活動得到了各國政府的支持,但東歐劇變以后,世界語運動也步入了低谷。
大部分研究人員對世界語學感興趣,隨著柴門霍夫傳記的出現,世界語史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方面的工作一般都是研究某一個國家世界語運動專門史,研究工人世界語組織或者某些專門領域世界語運動歷史的也不少。最著名的世界語史學家是德國的歷史學博士烏爾里希·林斯,他曾在1989~1995年擔任國際世界語協會的副主席,他以研究世界語迫害史而聞名。1973年和1988年,他出版了《危險的語言》一書,2016年,國際世界語協會再版了這本書,再版的內容有較大的變動,書中主要涉及迫害世界語最多的是納粹德國和斯大林時期的蘇聯。
1927年,歷史學博士愛德蒙德·普里瓦出版了《世界語史》,這部史學著作是研究早期世界語運動史必讀的圖書之一。這部著作和1920年出版的《柴門霍夫傳》都具有世界語的理想主義色彩。1932年出版的《世界語運動組織和歷史》,1933年出版、1986年再版的《世界語運動百科全書》
,中國世界語者黃尊生參加了該書的出版編輯工作。
世界語史學研究的另一個成果就是發現了社會主義國家世界語者的貢獻,社會主義國家的世界語者就非常活躍,特別是前蘇聯世界語運動的領袖德雷仁,他著有《柴門霍夫傳》一書。德雷仁之后是原東德世界語協會的總書記布蘭克,他對工人世界語運動和民主德國世界語運動的做了很多研究。從1991年到2004年,他主要研究東歐各國世界語運動,出版了很多學術著作,發起并主持了多屆國際世界語學研討會,成為國際著名的國際語學、世界語學專家,不幸的是布蘭克于2016年因車禍身亡。
在社會學研究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拉斯科于1994年出版的調查報告《家園》和對一些研究成果的評論。社會學的另一篇作品是彼得·格洛弗·福斯特發表的論文《世界語運動》(1977~1982年),這篇論文的核心是他對英國世界語者的調查,作為對國際世界語運動歷史的補充,包括工人世界語者。另外還有幾個國家世界語運動專門史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成果。
2004年,為了迎接北京第8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我國出版了世界語運動研究專家侯志平編寫的《中國世界語運動簡史》一書,這是研究中國世界語運動非常有價值的一部著作,是了解中國世界語運動史必讀的圖書之一。侯志平曾是《中國報道》雜志社副社長和中國世界語出版社負責人,一生收集了很多世界語運動的史料,2013年,他把畢生收藏的史料都捐贈給了棗莊學院世界語博物館,館內設有侯志平藏品陳列館。
世界語運動史料還包括一些回憶錄,其中最重要的是漢斯·雅各布的回憶錄。他把國際世界語協會的歷史寫到1958年,但最后沒有出版。韓國世界語協會編印的《我和世界語》,日本學者后藤齊編撰的《日本世界語人物詞典》和侯志平、李建華編寫的《中國世界語人名錄》、棗莊學院組織編輯的《中國世界語運動史料》對世界語運動史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世界語史的研究對象比較多的是柴門霍夫,柴門霍夫去世不久就出版了普里瓦和他人的著作《柴門霍夫的一生》。柴門霍夫誕辰100周年之際,出版了英國文學家馬喬里·布爾頓編著的《柴門霍夫》一書。日本的伊藤干治
致力于柴門霍夫作品及生平的深入研究,并且以Ludovikito為筆名編輯出版了《柴門霍夫全集》,其中有1982年出版《柴門霍夫的一生》,還有1948年出版的語言學家、宗教史學家加斯頓·瓦倫金
編輯的《柴門霍夫書信集》,書中收錄了柴門霍夫于1901年到1914年與法國世界語者來往信件的手稿,對早期世界語運動和柴門霍夫思想的研究非常有意義。曾在國際世界語協會擔任圖書館及檔案管理工作的,德國青年歷史學家范·德克的《國際世界語協會史》
也是一部重要的研究成果,作者通過對國際世界語協會歷史的研究,特別是對其中立主義的研究,展現了國際世界語協會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歷經的磨難和斗爭。
在期刊方面,比較突出的是國際世界語協會的機關刊《世界語》雜志,這本雜志是國際世界語協會1905年成立以來與其共同成長的見證物。其次就是尹·特奧·榮于1920年出版的《世界語信使》周報,亞當·菲古拉·斯考斯卡
于1962年到1996年接辦了這個報紙。這個周報曾一度停辦,2017年復刊。中國出版的《中國報道》曾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世界語雜志,《中國報道》創刊于1950年,1953年,因德國外交事件停刊,1957年復刊,2000年轉為電子版。這里還需要提到的《國際文化》《文學市場》《超民族雜志》等,大部分世界語雜志是專業世界語協會或國家世界語協會出版的。日本世界語協會主辦的月刊《東方評論》混排雜志定期出版。國際性的有安德烈·崔
的《實踐》和青年世界語者的《聯系》雜志。除了《世界語》雜志以外,國際世界語協會每年出版的《年鑒》是最重要的出版物,內容包括各國世界語組織的信息和國際世界語協會代理人的地址。國際上最大的世界語組織是1908年成立的國際世界語協會,根據《國際世界語協會2018年鑒》統計的數字,2017年,協會擁有71個國家協會的8570名參加國會員和來自121個國家的4501名個人會員。國際世界語協會還擁有下屬專業組織或合作協會。世界語是全世界所有人的中立語言,國際世界語協會也是中立的國際組織。
國際世界語協會宗旨任務:
擴大世界語的應用范圍;解決國際關系中的語言問題;方便國際交流和溝通;在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政治或者語言的背景下,方便國際間物質文化交流;培養會員間彼此信任的感情;促進各族人民之間的互相尊敬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