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突厥的空氣,當真要香甜些?
- 回到隋朝當暴君
- 楊二陛下
- 2360字
- 2020-11-01 09:06:16
第39章 突厥的空氣,當真要香甜些?
游街的興致被掃,楊二陛下頓時就失去了繼續游玩下去的興致,吩咐一聲擺駕回宮。
而回到宮不久,楊二陛下的好心情算是徹底消失了。
楊二陛下心情不好的原因在于古槐庸的報告。
“啟稟陛下,據底下的人匯報,蘇威家里有現銀十萬貫,大部分來自長安、洛陽兩地十幾家大綢緞莊和票號的收入,其他都是收受的各種孝敬。另外還有價值約五萬貫琉璃寶石、古董字畫等,蘇家在長安周邊的田土,估莫著也能賣五萬貫,共計二十萬貫有余。”
“此外,蘇家壟斷了長安的綢緞和布料生意,洛陽的綢緞生意也占七八成。年初的時候曾經囤積居奇過一次,導致長安、洛陽兩地布料價格上漲三、四倍,百姓們一時舍不得添新衣。”
“最后……”
說到這里,古槐庸停頓下來瞅了楊二陛下一眼。
楊二陛下臉上早已經黑的跟碳一樣:“混賬東西,猶豫個什么勁?”
古槐庸拼命點頭:“是是是,陛下,據詔獄里的王氏族人說,此前雁門關之戰期間,王氏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糧草,和蘇威蘇大人的長子、太原郡郡守蘇伯仲離不開關系,據說是蘇威默許的,突厥人付給王氏的糧草錢,蘇伯仲從中抽去三成。”
楊二陛下氣急反笑,背著手一邊走一邊道:“好,好的狠吶,朕的肱骨之臣、中書令蘇威蘇相國,貪腐無度,教子無方,里通外國,挖國朝的墻角,加上宇文氏和王氏這些個狗東西一齊,竟是是比國庫還有錢了?”
對于攜以大勝之威歸來,又有軍心民心在手的楊二陛下來說,區區一個蘇威不是威脅。
楊二陛下是怒其不爭!
原本覺得蘇威和世家門閥干系不大,是靠自身一點一滴爬上來的,這樣的人還有救,因此雖然這混賬東西在雁門關期間多次跟自己作對,自己也大方地不做計較。但沒想到蘇威不僅自己貪腐無度,還縱容兒子里通外國?
在國難當頭的時候發戰爭財?
孫子也是個混賬玩意,整日在長安街上游手好閑橫行霸道。
這樣的一家人,還留著惡心人嗎?
待到第二天早朝,來到大殿,群臣山呼陛下的聲音剛剛落下,王大伴便前出幾步,尖聲道:“有本早奏。”見底下靜悄悄的,沒有人出來惡心自己,楊二陛下便對王大伴說道:“宣旨吧。”
“是,陛下。”
王大伴拿出一張早就寫好的圣旨,清清嗓子: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今有朔方及衛府十三萬將士,朝廷文臣若干,護駕有功,殺敵有勇,是以朕定于大業十一年九月一日,于長安擇一地召開軍功大會,以嘉有功之將臣。”
軍功大會?
這是什么東西?
以前戰后軍功的獎賞,不都是直接兵部上呈軍功冊子,吏部考功司審核一遍就行了?
陛下您這是又想演戲了吧?
臺下眾文武百官被惡心的不行。
只是最近楊二陛下鋒芒正勝,先是以雷霆手段鏟除在軍中勢力盤根錯節的宇文氏,唬的其他豪門大族心有戚戚焉,接著又攜以大勝之威,將太原王氏連根拔起,千年大族一夕之間毀于一旦,文武百官莫不心驚膽寒。
雖說這兩家死有余辜。
可楊二陛下的手段,卻是他們從未預料到的。
宇文氏一干人等全部被凌遲,尸骨現在還插在旗桿上,立在雁門關的城頭。
那太原王氏,則是全族被押在北鎮撫司,據說在古槐庸這天子鷹犬的手中生死不如。
如今狗皇帝又要搞事情,去開那勞什子軍功大會?
估計會拿太原王氏來收買一波人心?
當真是好手段,偏偏兩家通敵賣國證據確鑿,我等清貴言官想要彈劾一波,都找不到借口。
不過狗皇帝剛剛好像也說了,這次軍功大會,自己這些文臣也有份?
畢竟是‘護駕有功’的,這般有好處的大事,自己自然不會反對。
反而有文臣為了溜須拍馬,竟當眾對楊二陛下歌功頌德起來,同僚紛紛投來鄙視的目光,心說有好處拿,你也不用這樣拍狗皇帝的馬屁吧?不想想宇文氏和王氏的下場?我等文武百官,九成都是世家門閥出身,狗皇帝現在卻是正看世家門閥不爽。
為了五斗米折腰,真真是羞以為伍。
楊二陛下也略感驚奇,再仔細一看那個拍馬屁之人,只是個小小的言官,原來好像是王氏一系的,現在估計是擔心連坐被自己剮了,所以才這般拼命討好,心中頓時有些膩歪。
都是些賤骨頭,非要動刀子才知道誰是你們的君父。
然而被這人一頓馬屁狂拍,楊二陛下的臉色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顯陰沉,朝堂上眾善于察言觀色的大臣們心道一聲不好,狗皇帝還憋著大招,剛剛所謂的軍功大會估計是用來迷惑自己等人的。
果不其然。
待得朝堂安靜下來之后,楊二陛下忽然站起來,在龍椅前來回走了幾圈:“諸位愛卿,今日你們有本無本的,都不要奏了,一會遞到三省即可,朕有幾句話要問問你們。”
“蘇愛卿,你先來,朕且問你,去歲年末,長安布料價格幾何?今年年初又是幾何?”
蘇威回答道:“回稟陛下,去歲年末長安布料價格十五文一尺,今年年初……六十文一尺。”
楊二陛下又道:“普通百姓五口之家,一年添衣花費幾何?若是將這些錢用在買糧上,能用多久?”
“這,這,這……”蘇威冷汗直流。
“堂堂一國中書令,竟回答不出來關系百姓民生的大事?難道蘇愛卿只會在中書省動動筆桿子?”楊二陛下猛然坐回龍椅:“那朕再來問問你,去歲國庫收入幾何?結余幾何?百姓繳納的賦稅,都花在了何處?”
“陛下,去歲國庫收入一百零五萬貫,扣除百官的俸祿和各地糧餉,無……無……無結余。”
楊二陛下冷笑了一下。
“據朕所知,去歲直到今年,各地的糧餉還有不少拖欠的,也就是說,去歲一百余萬貫的稅收,大部分都花在了百官的俸祿上?”
“好,當真是好的狠吶,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一國中書令卻渾然不知,邊關將士浴血奮戰為大隋抵御強敵,朝廷卻要拖欠他們的糧餉?而你蘇威蘇大人,從一介布衣成為當朝宰相,短短幾十年時間便積累現銀十萬貫,珠寶古董五萬貫,地契五萬貫,抵得上國庫去歲五分之一的收入,老家還有更多。”
“蘇愛卿,朕且問你,這些錢,你拿著不燙手?”
說完楊二陛下眼光掃過底下眾多文武官員:“短短一月,先有宇文氏勾結突厥意圖打開城門,陷朕于危難之中,后有太原王氏向突厥兜售糧草,大發戰爭財,是以朕還想問問你們這些肱骨之臣。”
“這突厥的空氣,當真要香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