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逆轉
- 穿越時空當劍神
- 路人張無敵
- 3889字
- 2020-10-31 23:42:11
二皇子的話引起了大廳里一陣騷動,眾人議論紛紛。
“敢問二皇子這話是什么意思?北夷人侵犯我東陽的目的是田小兄弟?”洛遠秋高聲問道。
二皇子看了看晉王,晉王起身,說道:“不錯,由于某些原因,致雨讓北夷人求賢若渴,所以這次十萬大軍犯邊,北夷人的要求很簡答,就是致雨跟他們走?!?
大廳里的議論聲音更大了,望向田致雨的目光,除了剛才的驚為天人,多了一絲疑惑和埋怨。
洛遠秋走到田致雨身邊,問道:“田小兄弟,你和那北夷蠻人有什么交往嗎?為何他們如此興師動眾,非要得到你?”
田致雨想不到二皇子和晉王還可以這樣轉移注意力,把自己辛辛苦苦樹立起來的形象一下子就給拉低到國家敵人的層面。
施廣英等人也不免義憤填膺,張斌站起來道:“洛大人,是這樣的。田兄弟的師父,曾經造出過一件厲害的兵器,給了田兄弟,他在跟北夷人交手的時候用這件兵器殺傷了不少北夷人,所以他們懷恨在心,便想擁有這件武器,于是傾全國之兵,來犯我邊境,名義上要田兄弟作為退兵的條件,其實不過是想要田兄弟幫他們造兵器?!?
洛遠秋點點頭,道:“這群蠻人果然有眼不識金鑲玉,田小兄弟堪稱文曲下凡,其詩詞足以流傳千古,我還以為他們傾慕他的才華,原來竟是為了區區兵器,實在有眼無珠,有眼無珠?!?
整個晚上都沒怎么發言的蒲州道監察使孫明元這時候也站了起來,向二皇子和晉王施了禮,道:“那我們跟北夷的談判結果如何?可否在田公子不去北夷的情況下讓北夷人退兵?”
看到所有人都望著自己,二皇子整了整衣袖,道:“昨天張斌將軍跟北夷人談判,表達了同樣的要求,不過北夷人相當頑固,堅持不得到致雨,便不會撤兵?!?
“這群蠻人,豈能跟他們講明白道理?”洛遠秋氣憤地說道:“他們習慣了蠻橫搶掠,根本不明白何為尊重,何為禮儀。要我說不必再談下去,要狠狠地打他們,一直打到不敢再來?!?
他這話很符合云中城將士的想法,施廣英等人暗地里給他豎了個大拇指,他們再看看二皇子和晉王,兩人臉色都有點鐵青。
二皇子本想著將北夷人的要求說給這群大臣,說不定他們會轉變對田致雨的態度,將他視為不祥之人,自己和晉王再稍稍添油加醋,到時候云中城的人想再保田致雨,也怕是有心無力了。
沒想到田致雨剛才的表現已經徹底征服了這幾個文臣,在他們心中田致雨可能會是東陽國三百多年來最有潛力的文學青年,假以時日成為文壇領袖,一掃三百多年的文化衰頹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聽到北夷人竟然厚顏無恥的要人,要人的理由還是去給他們造武器,這簡直是辱沒斯文。
“北夷人向來兇殘,諸位在蒲州當官這么多年,怕是也見識了很多次了,”二皇子依舊不肯放棄:“況且父皇一直一來的意思也是,能跟他們保持和平,便盡量保持和平,哪怕我們做出一些讓步也是可以的?!?
見二皇子又抬出皇帝的名義,施廣英內心對他的不滿又增添了幾分。
二皇子和晉王處心積慮的想要犧牲田致雨換取和平,恐怕除了他們嘴里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還有他們對田致雨的忌憚,畢竟一個文武全才的少年,會顯得二皇子和晉王世子這樣的同齡人過于平庸。
“一般的讓步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蠻人不能以常理教化,不過涉及到國家顏面,絕不可討價還價。”
洛遠秋不像最開始那樣瘋瘋癲癲,此刻終于像一個封疆大吏的樣子,堅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且不說田小兄弟承載著東陽文化的希望,就算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我們就能因為北夷的無理要求而交人嗎?如果這次交了,他們下次要十個人呢?一百個人呢?再下次要我們開城門投降呢?此舉無異于六國的割地賂秦,貪得無厭的蠻人豈有滿足的時候?”
坐在場下的施廣英等人恨不得給洛遠秋鼓掌,內心想著:還是這文化人會說話,自己也是這么想的,但是怎么就表達不出來呢?
晉王一臉詫異地看著洛遠秋,從他就藩太原以來,還從沒見過洛遠秋如此強硬。
平日里自己說什么便是什么,洛遠秋好像從來沒有不同意見。好多次他的下屬都來王府告狀,說洛遠秋不理事務,白日酗酒,整天渾渾噩噩的。
晉王表面里答應會批評洛遠秋,內心里卻是非常高興,正巴不得他什么都不插手。
如果他兢兢業業,那么自己怎樣掌權?所以盡管每次官員考核,洛遠秋收到的投訴都是最多的,晉王卻一直跟皇上說好話,讓洛遠秋一直坐在這個安撫使的位子上。
但是這次晉王實在看走眼了,他沒想到反應最強烈的竟然是平日里最無所作為的洛遠秋。
他恨恨地看著據理力爭的洛遠秋,恨不得把他貶到最偏遠的小縣城當縣令。
“自古以來,就沒有通過談判而和蠻人保持長久和平的先例,遠的自不必說,單說漢朝。漢高祖建國之初,民生凋敝,國庫匱乏,只能通過俯首稱臣得以保全,一直到漢武帝時候,兵強馬壯,國家富足,才終于一雪前恥,打的匈奴不敢覬覦中原河山。而到了后面,昏君佞臣無數,只能靠和蠻人和親才能茍延殘喘,那是何等的恥辱?”
“再說前唐,一代雄主唐太宗西征突厥,東伐高麗,靠得都不是談判,而是睥睨天下的氣概和舍我其誰的勇氣。我東陽建國三百余年,跟北夷紛爭三百余年,雖也有失利,有生靈涂炭的時候,卻從不曾服軟于北夷。況且泱泱華夏,文化在茲,我東陽三百余年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重現盛唐的文化景觀,現在還不容易有了田小兄弟這樣的后起之秀,豈能拱手讓人?我這就回府,修書一封,以十萬火急發回京城,上呈陛下和宰相大人,絕不能讓田小兄弟明珠暗投。”
說罷洛遠秋也不待二皇子和晉王回話,施了個禮轉身便走。
……
二皇子見狀馬上喊他,誰料這個洛遠秋,平日里整天病怏怏的,現在走起路來好像腳下帶了風,轉眼間就不見了蹤影。
這下二皇子真的急了,本來以為板上釘釘的事兒,誰料到峰回路轉,眼瞅著要泡湯。
不過他也知道,洛遠秋作為安撫使,有上達天聽的權力,而且封疆大吏的書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攔截。
他看看下面有些幸災樂禍的云中城諸將,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要是昨天上午張斌不來那一處,說不定現在田致雨已經在北夷營中了,哪還有現在這許多事兒?說不定他們就是故意拖延時間,給自己難堪。
這群大頭兵,沒一個好東西。
二皇子再看看田致雨,見他雖面沉如水,不見多大歡喜,但是二皇子能感覺到他的春風得意,越看越氣,不過轉念一想,田致雨剛才那杯酒,里面摻了楊九嶺配置的奇毒,就算不去北夷,也一樣活不過三個月。
你武功好又怎么樣?文采好又怎么樣?三個月之后,看這群酸腐的大臣和這群討厭的大頭兵,知道你死的消息,會是什么樣的表情。
他轉怒為喜,道:“這個洛大人,太心急了。我也沒說一定要把致雨交給夷人啊。就這樣匆匆忙忙去給父皇寫信,弄得我好像不懂得珍惜人才一樣?!?
他又看向眾人,接著說道:“這一晚上,大家也沒吃好喝好,現在開始大家不要拘束,盡情用餐吧。”
晉王馬上又讓人換了一桌酒菜,絲竹管弦又此起彼伏的響了起來。
眾人看了一晚上好戲,也確實都有些餓了,便開始觥籌交錯,享受王府的美味了。
……
坐在上賓位置的羅琦,先走到二皇子跟晉王面前敬酒,寒暄幾句之后徑直來到施廣英面前,同樣寒暄幾句之后便走到田致雨身前,看了看他,道:“這位田公子,剛才你和你師父的詩詞,令在下佩服萬分。不知你師父還有其他作品沒有?你平日里也可曾填詞?”
田致雨沒想到身為疏國副宰相的羅琦,竟然會如此客氣地跟自己說話,看來在偉大地文學作品面前,任何文人都會不自覺地膜拜。
“我師父平日里還是以打鐵為主,只有在喝完酒或者下雨天,才會偶爾有雅興做幾句詩,不過他不希望我沉迷于詩詞歌賦,而是繼承他的手藝,他常說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而吟詩作賦只會讓人虛妄,脫離現實?!?
羅琦苦笑著搖搖頭,道:“可以理解,當一個滿懷抱負的文人一生郁郁不得志,沉淪到以打鐵為生,必然會懷疑文學的作用。自古以來這樣的人就很多?!?
田致雨點點頭,道:“是啊,師父心憂天下,卻無能為力,所以最后的人生過于消沉,最后也是郁郁而終?!?
羅琦嘆了一口氣,表示對田致雨師父的遺憾,又接著說:“田兄弟,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你師父的詩句你還記得多少?你自己又寫過多少呢?”
田致雨見這個羅琦沒有被自己轉移注意力,不由得苦笑,道:“師父隨口的詩句,我還能記住一些,不過大都是瑣碎之事,不像我剛才說的那樣慷慨激昂。至于我自己嘛,今天真的是第一次認真填詞?!?
羅琦有點不相信,他認為人的寫作也是循序漸進的,只有不斷地寫不斷地創作,才能在大量地平庸作品之后迎來爆發,不過他也不好當著田致雨的面說這些。
“其實文學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應只著重于大事,家長里短同樣可以有好作品。杜工部可以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樣也可以寫‘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后者絲毫不影響他偉大詩人的身份,如果一個人永遠寫抱負,寫志向,寫家國情懷,那這個人很可能是個偏執狂。”羅琦說道。
田致雨點點頭,道:“羅相言之有理,好的作品本就應該言之有物,貼近生活的。我師父曾寫過‘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最神奇的是這首詩是和‘僵臥孤村不自哀’那首詩同一天寫的,當時我還調笑師父說他精神分裂呢。”
羅琦聽了田致雨的話忍不住大笑,道:“這才是生活的詩人,這才是詩人的生活,既可以心憂天下,也不忘躲在家里逗貓,令師真是妙人,難怪能教出你這樣優秀的徒弟。哎,可惜令師已經仙去,否則在下一定帶上好酒好菜,去跟令師喝幾杯?!?
田致雨故作無限傷感,道:“如果家師生前能遇到羅相這樣的貴人,也許便可以一展胸襟抱負,不會抑郁終生了?!?
兩人又感慨一番,羅琦終于想到還要去跟其他人敬酒,便說道:“有洛大人向貴國陛下和宰相進書,想必田公子不用去北夷那蠻荒之地了,等有機會去疏國,我要好好和你交流一下文學?!?
“感謝羅相抬愛,如果有機會,一定登門拜訪羅相。”
羅琦點點頭,笑著走向其他人,而一直跟在他身后,那個女扮男裝的隨從,卻沒有跟著離開,而是走到田致雨跟前,直愣愣地看著他,看的田致雨心里都發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