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管理無極限(2)
書名: 中國造聯想無限作者名: 汪洋本章字數: 2704字更新時間: 2014-04-14 17:46:15
3.帶隊伍
“帶隊伍”是指塑造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加強員工的凝聚力,形成愛崗敬業的氛圍,培養領軍人物,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有很多公司,能夠制定戰略,但就是實現不了。在中國有句古語叫“知易行難”。能制定戰略就相當于“知”,知道應該怎么做,但為什么做不到呢?這主要是因為“帶隊伍”沒做好。“帶隊伍”的要素有三點:(1)怎樣讓你的兵愛打仗;(2)怎樣讓你的兵會打仗;(3)怎樣讓你的兵組織有序,也就是有最好的隊形,作戰最有效率。
柳傳志對聯想做一個客觀地評價,聯想在這方面做得較好。他說;“我們對員工,尤其是對骨干員工有很好的激勵方式。激勵分兩方面,一是物質激勵,二是精神激勵。在物質激勵方面,我要特別介紹我們的骨干員工有股份,是公司的股東。我們有一個員工持股會,員工持股會有35%的股份。我在前面做過介紹,1984年我開辦公司時科學院投入了20萬元錢,所以中國科學院代表國家有聯想100%的股份,員工本來是沒有股份的。后來我們和股東共同努力,花了8年時間才實現了股份制改造,使得創業者和骨干員工有了35%的股份。雖然這在美國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然而在中國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在中國做演講的時候,中國的企業家,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最愛聽的就是這件事。這對我們創業者和公司的骨干員工有極大的激勵作用。”
在電腦行業里也有一些國家投資了很多錢的國有企業,但是他們都沒有能力和聯想競爭,因為他們的領導人的積極性差多了。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聯想的這個故事:和柳傳志一起創業的老同事,由于年齡、能力、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都從管理層退了下來,有的退休了,有的當普通員工。他們為什么肯退休?這是因為他們有了股份。聯想辦得越好,每年他們可以分得的紅利就越多。這對聯想的持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股份制改造對企業者、骨干員工是最重要的物質激勵。
關于精神激勵,有多方面。柳傳志為有能力的骨干員工提供廣闊的舞臺,給他們充分表演的機會,保證他們在工作時責、權、利的一致。他們明白自己所管轄的這部分工作和全局的工作是什么關系,他們的責任是什么,他們有什么權利。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控制應收賬的措施中,聯想的很多方法都是在第一線工作的人提出的建議,立刻被采納。而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辦的企業,它們的一些規定、條文都是在總部制定好的,在中國的分公司要照章執行,當本地工作人員發現與實際情況不符時要一層層地上報,直到國外的總部批準。這不但效率降低了很多,而且員工的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打擊。
柳傳志多次提醒大家,帶隊伍則是領導如何率領企業員工做好事情,其中包括企業領導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某些潛在問題的防范,還有激勵方式、培訓和發現人才、企業文化等。這也是為了帶好隊伍,為了聯想的發展。
幾乎在所有的場合,只要涉及聯想能夠獲得發展的原因,柳傳志首先提到的一定是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一支好的員工隊伍。一些人欽佩聯想有這樣一支隊伍,一些人不了解聯想怎么建立這樣一支隊伍,也許還有一些人懷疑這樣一種管理軍隊的做法是否適合企業。不管別人怎么想,絕大多數聯想人認為軍容整肅的隊伍是他們致勝的法寶,也是聯想的驕傲。
聯想內部管理出了問題。有人想把公司分了,將錢給卷走。柳傳志決然地將那些貪贓枉法者送交了司法機關,并且連續開了10次座談會,嚴肅公司的財務制度并著手建立企業文化,制定聯想管理大綱、崗位責任制以及部門接口規范。聯想的管理建設從此開始。
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就構成了聯想的管理三要素。“我們每年都要對我們的員工培訓管理三要素的基本內容。在PC行業的競爭中,我們處于中國第一的位置已經六年了。而在這六年之中,從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排名一直在不停地變更。這不是某一個業務策略形成的,而是由于管理三要素這種更深層次的原因形成的。”柳傳志如是說。
三、內部進化
聯想之所以能把自己的隊伍建設好,能夠上下團結一致,能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也是因為他們的管理機制能隨著企業的規模不斷調整,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具體來說,聯想的管理機制變化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平底快船模式、大船結構模式、艦隊模式。
1.“平底快船”模式
柳傳志是聯想之父一點也不過分,因為在聯想的不同成長階段,他都即時地為聯想打造了合適的結構,為聯想量體裁衣、量身定做了一套適合聯想的發展模式。
在聯想創業階段,大家都在拼搶市場、快速積累資本。柳傳志審時度勢,為聯想打造的是平底快船的組織結構和發展模式,這是聯想集團這是聯想集團第一個管理階段,即創業初期。這一時期公司的總體特點是,產品少、資金少、人員少、經營額少,平底快船模式在管理上突出的表現是組織結構簡潔。1個經理室,1個研發部門,1個業務部,1個維修服部門;人員一專多能,一身數職。在經營上的突出表現一是以服務賺取資金投入科研;二是資金上實行小規模多滾動,快速反應,快速回籠。
這一階段也稱為“小步快跑”。柳傳志也曾把這一拚搏時期形象地稱為“提籃小賣”。1988年初的聯想已由1984年的11人發展到了230人,營業額由1984年的300萬元上升到1987年的7014萬元,從當初的提供驗機、維修服務到1988年初已擁有了自行研制開發的拳頭產品,并準備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向海外拓展。
“平地快船”還體現在研發上,聯想把研發中心設在美國硅谷的中國企業。在加利福尼亞那世人矚目的地方,聯想有一個不大的研究中心。這個研發中心建立于1991年。當今世界電腦技術的心臟在美國,就是因為這一點。聯想人覺得他們必須有一支尖兵部隊在那里,否則他們就無法及時感知世界市場的體溫,無法做出第一時間的反應。聯想一共有3個研究開發中心,在硅谷的這個研究中心主要負責新技術的搜集、分析和市場預測,然后反饋到香港;香港的研究開發中心負責新技術實施條件論證;(包括材料及制造要求)和市場推廣的前景分析。然后反饋到北京的研究開發中心。
聯想之所以能把自己的隊伍建設好,能夠上下團結一致,能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也是因為他們的管理機制能隨著企業的規模不斷調整,以適應企業的發展。
2.“大船結構”模式
在1987年底1988年初,對于聯想這種高科技企業有人提出分散經營、小衛星制、小諸侯制。聯想人覺得這些認識很有道理,管理靈活,容易調動下面的積極性,領導比較超脫。但聯想人也看到,兵力分散,正是我國多年來科研管理上的一大弊端,而且當今世界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也趨于協作、大聯合,同時聯想人注意到當時一些新興企業內部出現脫鉤現象,小攤販、小山頭思想導致企業停滯不前。聯想人認識到,沒有一支組織嚴密、戰斗力很強的隊伍,企業就成不了氣候,形不成產業,也就無從談起進軍海外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聯想提出了“大船結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