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鄉村治理,選賢舉能

  • 大煜權相傳
  • 麻木的野草
  • 3148字
  • 2020-09-13 10:53:43

靈騫王朝與郗成前世的古代社會比較類似,都屬于農耕社會,儀陽縣所在的敦州地處靈騫王朝的中央,差不多等于郗成前世的中原,一般在一個縣里面,在縣城是內以各個街坊為基礎的社會治理單元,在縣城外的鄉野則以村落為基礎的社會治理單元,彼此間人口流動不大,這樣社會秩序也比較穩定。

不過,因為儀陽縣商業特別發達的特色原因,各大家族的與周圍小商家組成的商幫在自成世家的同時,也可以算作一種自發性組成的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社會組織。

郗成對于當世村落的存在和目前的治理模式是比較認可的。縣衙說來也就是兩百來號官吏衙役,根本沒有精力深入基層去治理那么多千頭萬緒的事。而且儀陽縣雖然商業發達,但根本上還是個生產力有限的農業社會,村落的人丁興旺意味著農業生產的繁盛。

郗成記得前世學歷史時讀《隋書》,看到隋煬帝盲目追求普遍城居,大搞城市化,于大業十一年詔:“今天下平一,海內晏如,宜令人悉城居,田隨近給。”結果導致“百姓廢業,屯集城堡,無以自給。”的亂象,直接成為隋末天下大亂和隋朝最終滅亡的誘因之一。

所以沒事別瞎折騰,空想主義烏托邦什么的要不得,什么生產力就搞什么社會制度,盲目往前跳只會一敗涂地。

郗成在與吳啟揚一同治理儀陽縣時的方法,包括對未來為官的設想也是這個思路,他可以帶來一些來自前世在生活設施、生產效率、經商模式上的創新變革,但過于激進的社會制度改革、社會思想反轉不在他的考慮范疇和能力之內。

他自認不是什么經天緯地的偉人,前世讀歷史的時候也學到過像商鞅、王安石、張居正這樣改革大佬的思路,他們位極人臣,但主政實施社會某一個方面的變革最后也沒能成功,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和身后名。

他郗成目前還只是一個縣丞,更應謹慎小心,避免觸碰太多人的利益。為大家普遍帶來利益,特別是為官家、世家大族帶來利益的改變是大家都喜歡、都支持的,以傷害某一方利益為代價,為其他人帶來好處的變革注定會遭到利益受損一方的瘋狂報復。

所以之前修筑縣道時他要與五大家族一家一家談過來,充分考慮他們的付出和收獲,向他們展示預期收益,特別要撫平有矛盾的林、萬兩家和受損最大的童家,這樣才不會有某一家對工程陽奉陰違或是公開反對,事情才能漂亮地做下去。

而對于縣城的治理,縣域內的街坊自然是縣衙官員衙役們管理的范圍,而鄉村則是各個大戶分蛋糕,他們在各個村落都有田產,每年靠收租就能收獲頗豐,各個村的管理他們自然也責無旁貸。

在一個村落中,教育、救濟等社會的一些基本功能,都由大戶進行公共管理。比如教育,大族會在村里設立村學,撥下一定的教育資金,聘請教師,建立學舍,族里住在這個村或者村里的其他孩子都有機會接觸最基本的教育。也就是說,你只要是在村里種田的,按時交了地租,那么你家小孩就能進村學讀書,這就是童生了,也就有了讀書人的身份。吳啟揚當年在帝都大岳最頂尖的書院清遠書院進學,但在沒有考取秀才前,和這些在鄉野上村學的孩子們從身份上也是一樣的。說起來,村學、鄉學的教師未必就水平不如州府的學院,像吳啟揚的前任縣令柳元宗和郗成的前任縣丞文富陽都是有過從官經驗的飽學之士,在告老還鄉之后落葉歸根,回到故鄉都會受邀擔任村學、鄉學的教師。

郗成對于這樣的鄉村基層教育體系比較滿意,對于目前的社會體制和生產力來說,這樣的制度算是比較合理和公正的了,甚至可以算是他前世現代義務教育的雛形。

當然,各大家族也不是開善堂的,村學的資金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每個村的村學資金說到底都是從這個村上交田租的一部分再劃撥下來的。這也算是一種激勵機制,田收成好,田租按比例交得多,大戶下撥的村學資金也就更多,村里的孩子們也就能上更好的學。

同理,村里的治安、救濟等公共事務也是如此。

同時,這個世界和郗成前世的古代有一點相同,就是普世價值觀大抵上就是“忠孝禮義仁智信”,這也是維持鄉村文化水平不高的鄉民們的價值觀。

村里有什么事,大家都會互幫互助,比如播種、收獲、紅事、白事、禱祝之類。一種淳樸的氛圍使得村民們都樂意遵守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原則。

郗成想做的是推廣這樣的傳統價值觀。

他前世也讀過馬克思大佬那句著名的“資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便活躍起來,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冒絞首的危險”,深以為然。

儀陽縣商業如此繁盛,雖然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好事,但也容易導致人口過度流動,人心浮動,過于爭名逐利,做起事情來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問題。

倡導傳統美德,讓縣民、村民們安分守己,對于縣城的長治久安是十分重要的。

郗成和吳啟揚在鄉間發布告示,征集“忠孝禮義仁智信”的典型事例。

比如項梁村的鄭德與妻子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老母,從無怨言;比如霍村的霍二棟撿到過路行商裝著盤纏和過路文書的包袱,但拾金不昧沒有據為己有,反而沿路打聽,直到找到在縣中暫時歇腳的行商;又比如澤坎村的村長劉皋,為人忠厚善良,村里誰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他只要力所能及,從不推辭。

郗成和吳啟揚讓縣里的讀書人為這些人撰文寫賦,為做好人好事的人樹典型,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并倡導縣里的人們都向他們學習。

其實郗成和吳啟揚作為縣令和縣丞,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選拔縣里學識高、有能力的年輕人,為朝廷選賢舉能。

這個任務算是他們為官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也不是什么重任,主要都依靠下面的鄉村進行選拔,他們二人作為縣令和縣丞見一見選出來的人才,看看還過得了眼的就往上推薦。

這樣的推薦對這些人才將來參與國考、做官升遷和建立聲望都是很有幫助的。甚至特別優秀的人才可以跳過國考,直接由朝廷授予官職。

開春后,經過各村學、鄉里和各大戶的層層挑選,推薦出了十余位學識優秀,各具特色的人才。

其實郗成和吳啟揚與他們見面本來也就是走個過場。這其中一定有各大家族的關系戶,也有確實有過硬學識本領的人才,只要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往上推薦完成任務就對了。

郗成和吳啟揚是第一次干這樣的事,本來也不算太上心,在縣衙大堂中每召來一人就問他們的求學經歷,身家情況,核實他們所屬鄉里送來的材料信息,再考他們幾個經文詩詞和為人處事的問題,就算走過流程了。自有縣衙的書吏將縣令、縣丞與學子的談話問答內容全部記錄成文字,用來應對上級的審查。

不過這一天,郗成和吳啟揚算是碰上個硬點子了。

這個學子叫谷原中,是涂周村學子,十五歲年紀,已經考取秀才,儀陽縣五大戶中萬家對他也有推薦。

谷原中并不像其他來見縣令和縣丞的人那樣對郗成和吳啟揚畢恭畢敬,反而有倨傲之狀,讓郗成和吳啟揚一見面就心生不快。

郗成本來不想理會,這個年紀嘛,在他前世的現代還是個有中二病的孩子,和他計較太跌份。

谷原中的母親是萬家的遠房親戚,所以一向以萬家人自詡,在回答郗成和吳啟揚例行公事的問題時卻惹出不小的事。

當時吳啟揚問他:“谷原中,你家在何處,家中有何人啊?”

谷原中答道:“學生家在涂周村,家中父親去世得早,母親出自萬家,后來改嫁村東盧家。”

郗成和吳啟揚當時對這幼年喪父的谷原中倒是有幾分同情。

“你已考取秀才,之前可是在村學中進學啊?”

“不錯,只是村學中一同進學的村野匹夫之子愚鈍不堪,夫子不得不時時照拂于他們,導致學生被累及,學習進度過慢。否則以學生之才早應考取舉人了。”

郗成和吳啟揚聽了直皺眉頭。這話顯得毫不謙虛,而且對同堂學習的學生沒有絲毫尊重,還頗有嫌棄鄙夷之意。郗成甚至懷疑他根本是志大才疏之輩。

隨后吳啟揚又當場問了谷原中幾個學識上的問題,以及為官的一些方略,考驗他是否才思敏捷。

谷原中對于先賢的文章對答如流,顯然他在村學夫子的教學之余自己也在用功讀書,對于諸家典籍均有涉獵,對于為官之道也有自己初步的想法。

不過,谷原中的對為官想法完全沒有對平民百姓的憐憫與愛惜,許多事情按照他的設想或許能夠辦成,但卻要犧牲許多人的利益,這也讓郗成和吳啟揚實在難以對他產生好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雷波县| 都匀市| 正定县| 卫辉市| 永宁县| 晋城| 五河县| 兴义市| 同江市| 竹山县| 白水县| 泸溪县| 邹平县| 台北市| 新闻| 纳雍县| 双辽市| 通山县| 武城县| 三亚市| 沈丘县| 本溪市| 宜黄县| 巫溪县| 武安市| 化州市| 长阳| 蒙自县| 应城市| 凤冈县| 肃宁县| 福海县| 沙湾县| 东乌珠穆沁旗| 惠州市| 鄂托克旗| 来宾市| 武义县| 滦南县|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