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心術不善,才學何用
- 大煜權相傳
- 麻木的野草
- 3041字
- 2020-09-13 10:53:43
不過這谷原中畢竟年輕,談到入巷了也意識到面對的是本縣的縣令和縣丞,不但是自己的父母官,而且關系到自己是否能被推薦的關鍵人物。
于是他語氣稍稍緩和了一些,還表示自己要向兩位大人學習云云,爭取盡快考中舉人,然后通過會試,參加殿試,成為官員。
最后郗成問他:“谷原中,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男兒當志存高遠,如果得到二位大人推薦,小生想入朝為官,一展胸中宏圖,入閣為相!”谷原中躊躇滿志地說道。
“好,有志氣。你先回去吧”吳啟揚看了一眼郗成,示意谷原中先告退。
隨后郗成和吳啟揚開始討論起剛才谷原中的表現。
“伯昂,你以為此子如何?當不當向州郡推薦?”吳啟揚先想聽聽郗成的意見。
“子騰,從文才上來說,此子在我們這幾天所見面的學子中倒是當排首位。”郗成照實說道。
在吳啟揚考較學識時,谷原中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又不像有的學子只會拾人牙慧,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雖然受年齡所限稍顯稚嫩,但顯示出他淵博的學識和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
同時,面對吳啟揚隨口問出的時政,谷原中能夠馬上給出答案,先不論是否得當,至少說明他應變能力極強,口才上佳,而且關心天下大勢,心懷天下。
“此子在村學中能夠有如此學識,說明天資聰穎,讀書也較同輩刻苦。而且他尚是一秀才就有入閣為相的宏圖大志,看來格局甚高。”郗成繼續說道。
“但他對答時我看你神色,似乎皺了好幾次眉頭啊,也對他有不滿吧?”吳啟揚知道郗成想說的不僅如此。
“不錯,此子才學雖高,但他小小年紀過于爭名逐利,對一同進學的同學如此鄙夷,似乎對于自己出身也有所不滿。”
“介紹家世時多次強調母親出自萬家,說明愛慕虛榮。”
“回答子騰你如何施政的問題時總是選擇最直接了當但并不顧及民眾感受的解決方法,說明心中無仁愛慈悲。”
“對我們前倨后恭,一開始并非純是無禮,而是想要在我們心中先留下印象,后面對我們有所求,又開始恭維我們,展示自己的志向,這說明他內心虛偽,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郗成一口氣說了許多,最后又補充道。
“此子才學雖高,但心術不善,縱有才學何用。若是為官,或可為能臣,但也必為奸臣。”
吳啟揚聽了郗成的話點了點頭,讓書吏將郗成最后一句對谷原中的評價原模原樣寫進了對他的考評冊。
也就是說,郗成和吳啟揚對于谷原中的人品很不看好,雖然他才學不錯,但還是不愿意推薦他。
過了三日,郗成和吳啟揚擬定了縣里向州郡推薦的,從十幾位五大世家所推薦之人中選出的六位學子,打算先向郡府上報。
在這之前,出于對縣里五大家族的尊敬,郗成向他們通告了被選中上報的候選人。
沒想到萬家家主萬天河對于郗成的最后決定居然是反對態度。
“郗大人,這谷原中說來算不上我萬家人,最多只能算外姓子弟。只是他的才學遠遠高于我萬家推薦的另兩人,甚至讓我在老三的兒子萬信錚和他中間選一人,我都還是選谷原中。”萬天河十分急切地對郗成說道。
萬天河說的萬信錚是萬家三爺萬天潭之子,正兒八經的萬家本家子弟,這次經過郗成和吳啟揚的考評,是最終確定上報的六人之一。萬天河這么說,那是對谷原中評價非常高了。
“萬家主,你居然這么看好這谷原中?”吳啟揚有些驚異地問道。
“兩位大人,萬某推薦這谷原中,并非完全出于私心。這些年他總是以萬家人自居,我自家中是有人不滿的,他母親也不過我萬家偏房遠支親戚的女兒,不過我看他一個孩子,也不和他計較。他的才學是藺夫子也十分欣賞的,說他舉一反三,讀書事半功倍。藺夫子是在同州州府為官,退下來回到涂周村落葉歸根擔任教師的,他老人家沉浸官場數十年,見多識廣,看人應當是不會錯的。想是谷原中他年紀尚小,第一次見著兩位大人沒有對答好,不過他的才華若是就此埋沒實在可惜,還請兩位大人再三考量。”萬天河對郗成和吳啟揚解釋道。
既然萬天河已經這么說了,郗成和吳啟揚也不好當面拆他的臺,告訴他谷原中存在的問題。況且這些問題并不能說明谷原中就不適合做官,某些在郗成和吳啟揚看來在為人處事方面存在的問題恰恰對于官場鉆營十分必要,這或許是萬天河口中的老官僚藺夫子欣賞谷原中的原因之一。
罷了,那就把他加上吧,郗成和吳啟揚最后決定還是不要為了區區一個學子駁了萬天河的面子,畢竟只是個秀才,而且只不過向州郡府推薦他一下,誰知道以后他會發展到什么地步,甚至能不能當得了官都還是兩說呢。而萬天河可是他們縣道拓寬工程的重要施工方之一,暫時不好開罪。
于是吳啟揚重寫了對谷原中的評語,將一共七個學子的個人資料、面談記錄和他身為縣令對他們的評語一同上交給了郡府和州府。
這個時候的郗成和吳啟揚還沒想到,一個無心的舉動,一次隨便,就為他們日后樹立了一個大敵,特別是郗成后來可以說是與此子龍爭虎斗了半生。
這都是后話了。
現在郗成和吳啟揚要面對的是朝廷的使者。
這是一個大家都不認識的人,吏部七品主事段仁敬。
郗成和吳啟揚在吏部都沒什么認識的人,對這位吏部主事更是不了解。
不過畢竟是朝廷派來的人,郗成和吳啟揚畢恭畢敬地迎接了段主事。
這位段主事看來是個在吏部被繁重工作壓得疲憊不堪的中年男子。從帝都大岳一路舟車勞頓更是讓他臉上掩不住的倦容。還沒到儀陽縣縣衙前就在儀陽縣的儀南驛站好好休息了一天。儀南驛的驛丞文遠途是前任縣丞文富陽的侄子,郗成和吳啟揚平時與他交好,朝廷使者來時他也投桃報李將到來的消息及時報知縣衙,并讓驛卒將段主事伺候得舒舒服服。
第二天,這位段主事終于帶著隨從來到縣衙。他首先宣讀了建寶皇帝的圣旨,內容里倒也沒說什么實質性內容,并沒有郗成和吳啟揚意料中對他們劈頭蓋臉的斥責,只是說明有言官彈劾他們,希望他們上書自辯,這次派使者來也只是調查一番,望他們專心政務,共同把儀陽縣治理好。
隨后段主事與兩人見禮,他與郗成和吳啟揚雖然同為正七品官,但郗成從官職上比吳啟揚低一籌,而段主事身為帝都的官員,比兩人自然地高一等。不過兩人都是后起之秀,國考殿試名列前茅的存在,年紀輕輕初入官場就是正七品,前途不可限量。段主事雖然是前輩,也不敢過于擺譜。
其實應該說這位段主事根本沒什么架子。他在帝都和吳啟揚的父親吳逢一樣只是主事級別的小官,雖然手上確實有點權力,但處處受上官壓制。
之前吳啟揚知道吏部尚書杜可立和右相朗開明走得很近,還很擔心,但看來這位段主事至少明面上并沒有顯示他的黨派傾向。
不過他也是一心公事的人,來到縣衙后就調看了儀陽縣修筑縣道的工程施工記錄臺賬,他這次帶的隨從都是他手下的吏部官吏,與他一同一絲不茍地認真核對。邊看他邊點頭,且不問這臺賬記錄中記錄信息是否為真,這案牘確實做得十分詳盡,一切信息都有跡可循。這也是郗成和吳啟揚改革縣衙辦公流程和信息記錄的成果。
隨后他與兩位隨從脫下官服,換上一身布衣,不要郗成和吳啟揚陪同,自顧自地來到已經快修到縣衙門口的縣道拓寬工程施工場地查看。郗成和吳啟揚只好無奈地在縣衙里候著,不過他們平時也有諸多公務要忙,倒也不致于閑著。
“這位老哥,你們這縣道修得不錯啊。”段仁敬裝作一個普普通通的過路商人,和在路邊擺攤賣小雜貨的小老頭搭訕起來。
“客人是從外地來的吧,可是第一次來我們儀陽縣?咱們縣里新來的這吳縣令和郗縣丞可是有大智慧啊,做了許多大實事。就說這修路的法子,小老兒活了大半輩子,走過不少地方,卻是聞所未聞。”老頭兒頗有些自豪地說道。
“哦?有何不同呢?”
“這首先啊,咱們儀陽縣之前的縣道和其他的縣是一樣的,只修到縣城的范圍,而且只是土路。客人你莫看老頭我如今只是擺個雜貨攤,年輕時也是和你一般在外走南闖北的行商,只是后來生意敗了,才回到老家做點小生意。”
段仁敬知道儀陽縣商貿繁盛,只是沒想到這小小的雜貨攤主也曾有過從商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