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無視中傷,繼續行動
- 大煜權相傳
- 麻木的野草
- 3044字
- 2020-09-13 10:53:43
但工程也肯定不能就這么停了,好容易把縣里的五個大戶調動起來,要是故意放慢修建速度,或者甚至停工,他們一定會有意見。儀陽縣五大家族現在對郗成和吳啟揚言聽計從,是基于縣令和縣丞能夠給他們的家族帶來未來可預見的巨大利益,說白了,對他們而言,縣里是誰當家并不重要,他們永遠是儀陽縣縣衙以下真正的掌控者,對他們而言,關鍵是縣令和縣丞能否給他們帶來持久的太平和好處。如果此刻郗成貿然朝令夕改,將大大降低郗成和吳啟揚好不容易在縣里樹立起的威信。
其實建寶帝和稀泥的決定對于郗成和吳啟揚是有利的。畢竟他們確實是踏踏實實在為縣里做實事,雖然一時耗費巨大,但未來可見的巨大收益遠過于此。而且拓寬縣道的花費并沒有動用上交的賦稅,對縣財政的消耗也十分有限,郡府對此也是首肯的。
至于什么魚肉鄉里、橫行不法更是無稽之談。郗成主導的工程完全按照他前世的現代化模式管理,無非是具體管理人員存在世家的概念,但絕對沒有什么不公不法的事。
還有什么官商勾結,難道縣里有幾家大戶熱心公益,樂于出錢幫助官府修路還是壞事不成?
總之這給事中譚崇根本是胡攪蠻纏、無中生有,這樣純屬無稽之談的誣告也就是欺負朝廷消息不通。
不過這也給郗成提了個醒,他在開工前最高只向郡府報備,并沒有向州府和朝廷工部匯報,這也是導致朝廷官員本來對此一無所知,一旦有人誣告還產生爭執,也是導致郗成和吳啟揚現在如此被動的原因之一。本來郗成想的是在完工之后再將拓寬的縣道作為典型層層上報,獲得朝廷嘉獎,現在看來前世那句“早請示晚匯報”還真的有道理。
現在就只等朝廷的尋訪使上門來查訪了,對此郗成和吳啟揚并不擔心,甚至已經開始起草向朝廷自辯的公文。唯獨只怕朝廷派來的使者又是朗開明的人,來這轉一圈看幾眼,回去繼續睜著眼睛說瞎話,向皇帝污蔑他二人,那么他們就真的難辦了。
郗成和吳啟揚商量后還是將好友的警示記掛于心,耐心等待朝廷使者的到來,同時繼續按照原定的工期修筑儀陽縣道。
經過前段時間的磨合,參與施工的縣衙官吏差役與五大家族的人配合越來越默契,施工也越來越熟練,雖然天氣逐漸寒冷,還是在開春前很快完成了從陽縣碼頭到現有縣道的九個標段,共九里路。
靈騫的節日與郗成前世大不相同,并沒有過年的說法,年只是個計量時間的單位,真正普天同慶的節日只有靈騫王朝的建國日,建寶帝的生日,皇后的生日以及浩天老祖這個神話意義大于宗教意義的上古宗教領袖所謂的飛升日,而這幾個節日都在年中左右。于是整個冬天儀陽縣道的縣道一直在持續中。
也算老天爺開眼,今年的整個冬天儀陽縣并沒有遭遇極寒、暴雨和大雪天氣,氣候的因素從來沒有打斷施工。
當縣道一路修到縣城里時,整個儀陽縣都為之驚嘆,畢竟這樣的道路在之前的儀陽縣從未出現過,連鄰縣的幾個官員也專程前來觀摩筑路的過程,并找到郗成和吳啟揚學習經驗。
不過在看過之后,這些縣官還是認為這樣的經驗對他們縣而言是不可復制的,畢竟儀陽縣光是上規模的商業大戶就有五家,但是對于其他商業沒那么繁盛的縣來說,拓寬縣道的需求、資金和人力物力的聚合都是非常需要慎重考慮的事。
在縣道在縣城中進行拓寬的過程中,郗成和吳啟揚還在順便進行一項改革,或者說整風運動。
這一世就算是在縣城,居民處理各種垃圾的方式仍然是隨便亂扔。雖然儀陽縣不像郗成前世那樣有塑料垃圾會造成白色污染,但隨地亂丟垃圾不但讓整個縣的環境污穢不堪,而且非常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再說將垃圾隨便堆在家門口,日積月累甚至都能造成出行不便,有時郗成路過
當然,傳染病的傳播這個概念郗成很難向這一世的人們傳達,畢竟他們對于疫病并沒有什么好的處理方法,只知道這是天罰,該死的人只有默默等死。不過環境的骯臟是每個人都有直觀感受的。
郗成在修筑縣道的過程中,在縣道兩側的路旁順便修建了幾個垃圾堆放處,供居民們統一臨時堆放要丟棄的垃圾,并按照他前世的經驗分為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堆放。隨后,郗成特地從縣財政撥款雇傭了專門的環衛使,屬于縣衙正規的衙役,負責管理各個垃圾堆放處,并且每日固定時間派人員沿著縣道駕車收集垃圾,運到城外進行填埋或焚燒,而廚余垃圾則可運到鄉間用來飼養家禽家畜。同時保留原有專人挨家挨戶收集排泄物的服務,這可是上好的肥料,在郗成前世更是生物質能。
本來郗成想的是用垃圾制沼氣,后來他想想沼氣池的建造技術他又不會,沼氣又易燃易爆有安全隱患,于是作罷。不過比起更簡單便捷的焚燒,郗成還是傾向于填埋,畢竟這一世沒有白色垃圾的情況下,其他垃圾降解還是較快的,同時又減少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
那么如何引導居民將垃圾丟往統一的垃圾堆放處呢?郗成一開始讓衙役全部充作環衛使守在各個垃圾堆放處邊上,有愿意將垃圾運到垃圾堆放處的獎勵銅錢一枚,一日限一次,連續發放一個月。過了一個多月,縣城的居民們都已經養成了每日將自家垃圾丟到垃圾堆放處,由環衛使派人統一收集運走的流程習慣,然后郗成就將獎勵改為不遵守垃圾處理規范的人家每日罰款1銅板。
這一套垃圾的處理方式對于這個與郗成前世古代同樣資源有限的環境是十分適用的,縣民們都能理解,也能看得到這樣處理垃圾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節約了他們的生活成本,他們自然是十分支持的。同時儀陽縣作為一個生活水平較高的縣城,那些富戶本就生性潔凈,這樣對垃圾集中處理顯著地提升了街道的整潔程度,讓他們無論是上街還是在家中附近都感受到舒適,使得他們自發地配合郗成的垃圾處理政策。
由此,整個儀陽縣的衛生環境改善了許多,最讓人高興的是幾乎再也看不到人畜糞便滿街都是的亂象。
無論是之前的竹炭凈水、修筑縣道,還是這次的垃圾處理,郗成的決定都給縣里帶來了莫大的好處,雖然部分事情的價值還未完全兌現,但經過郗成對眾人深入淺出的解釋,可以預見到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給儀陽縣帶來繁榮昌盛。
因此,縣令吳啟揚和整個縣衙,乃至整個縣的大戶和民眾對于郗成的決定都是非常支持,成為郗成身后堅強的后盾。
郗成前世就職的招投標公司與政府和各類大型企業打交道不少,郗成自己對于城市治理心中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儀陽縣不是一個小縣城,完全可以按照城市來治理,除了受技術限制,很多前世的理念和方法其實都可以照搬或者借鑒。
比如前世古代和現代的城管制度,派專人負責市場秩序、社會治安、消防、物價維持等工作。這些他和縣主簿司從山暢談一番之后,放手讓他去安排,畢竟縣衙各房的吏員都由司從山在具體負責。
又比如社會上的各種風俗陋習,例如重男輕女,無論在郗成前世的古代和現代部分地區,還是在現世,都客觀存在。這些陋習根植于歷史千百年,地方上的各個世家和平民百姓都對此習以為常,不是一下子能改變的。郗成也沒天真到以為區區縣衙的一紙政令可以改變這一切。只能靠潛移默化,逐步改變一些不好的風俗習慣。
至于他自己,在家中與賢妻孫青鳶都是事事力求平等,在家中他就算白日公干累了,回家還是幫助孫青鳶分擔家務,同時也為孫青鳶在縣衙謀了個差事,負責戶籍文書處理。孫青鳶斷文識字不在話下,這樣的工作干起來正合適。她從小受郗成影響,接受了許多郗成前世現代的觀念,對于郗成的安排并沒有現世女子的扭捏和不愿拋頭露面的羞澀,反而對于能分擔丈夫工作感到很開心。
還有鄉村的治理,這樣的基層原則上是由村長、里正管理,縣衙只是統籌,而實際的管理都是由各村落所在大戶控制。郗成并不想改變這樣的現狀,因為縣里的大戶他接觸下來并沒有那種為惡一方的惡霸之流,都是知書達理的商戶,他通過一系列政令和施政成果在他們中間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名望,接下來想在最基層的管理單位實施什么政策,完全可以建議影響,通過這些大戶來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