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學理財:通向財務自由之路
- 韓中華主編
- 2491字
- 2020-11-21 20:02:46
1.3 復利:讓錢快速生錢
復利投資是普通人進入財富之路的“敲門磚”,但大家真的了解復利嗎?下文將為大家講述復利的概念與72定律的妙用,以及如何讓財富實現復利式的增長。
1.3.1 復利的概念與72定律
復利的概念是在每一個利息周期過后,將所賺取的利息加到本金中,計算下一個階段的利息。這樣,在每一個利息周期中,前一個利息周期的利息將成為新一個利息周期的本金,這就是民間投資所說的“利滾利”。復利不是一種投資產品,而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
關于復利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喜歡打仗,但是打仗勞民傷財,有人發明了國際象棋,讓國王可以在棋盤上體驗戰斗的快感。國王非常高興,準備獎勵這個發明國際象棋的人。發明國際象棋的人對國王說:“不要金,不要銀,只要麥子就足夠了。”國王問:“那么,你想要多少麥子?”發明家說:“我發明的棋盤共有64個格子,請陛下在第一個格子里放入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里放入2粒麥子,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以此類推,每格的粒數是前一格的兩倍。”(圖1-4)。

圖1-4 麥子的復利故事
國王欣然同意,等到他睡了一覺之后發現那個人還在王宮里。國王問:“你為什么還沒走?”那個人說:“棋盤還沒有裝滿。”士兵說:“糧倉里的麥粒已經運到一半了,剛好裝滿第45個格子……”國王后悔了,因為他沒有那么多的麥粒。按照發明家的計算方法,麥粒的總重量約1511億噸。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根據當時的世界糧食總產量,要800年才能裝滿棋盤。
復利的計算方法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
式中,n為期數。
例如,本金是10000元,按每年10%的回報率計算。在第一年結束的時候,投資者可以得到11000元,而11000元將繼續按收益的10%進行利益回報。第二年年底就是11000×1.1=12100元,第三年年底就是12100×1.1=13310元。這個公式沒有計算器是很難準確計算的。為此,人們發明了簡易算法,即用72定律來計算復利。計算投入可以翻倍的年數。
當我們購買理財產品時,如果年化收益率是X%,用72除以X,得到的數值就是投資翻番需要的時間。
例如,如果投資30萬元在某高風險理財產品,年收益率為12%,這30萬投資翻一番的時間大約需要6年。計算方法是72÷12=6,這意味著6年后,投資人可以拿到60萬元。如果投資人認為6年太長,想在3年內翻倍,那么就用72÷3=24,即選擇一個年回報率24%的理財產品,如果實際收益符合預期收益,3年內就可以達到翻一番的目標。雖然買彩票可以實現一夜暴富,但這畢竟是極小概率的事件,但做好理財,實現財富翻倍不是夢。
復利最大的奧秘就是利用金錢的時間價值。如果投資人想用復利效應積累財富,需要盡早開始,否則,和別人的財富差距會越來越大。掌握復利的概念方便投資人快速計算財富翻番的時間,便于投資人不同時期的理財規劃與投資工具的選擇。為了縮短財富增長的周期,也可以在復合計算結果的基礎上合理組合不同風險的理財產品,使年收益率在風險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達到最大。
復利效應不僅僅是為了積累財富,還可以應用在知識和經驗方面,只要是可以積累的事物都存在復利效應。合理管理財務肯定會幫助我們積累財富,所以只有盡早開始理財,才能盡早得到收益。
1.3.2 如何投資才能實現復利式增值
復利效應確實威力巨大,但想在投資上發揮復利效應,實現復利式增值還需要滿足一些其他條件。
諾貝爾獎在100多年前被設立,為什么它好像是無限的?時至今日還沒有發完?諾貝爾基金在1896年成立,財產總計980萬美元。剛開始的時候,這筆錢只投資于銀行存款與公共債務,不能用于任何高風險性的投資。
50年后,諾貝爾基金的財產隨著獎金的發放,失去了三分之二。到了1953年,所剩資產只有300萬美元。因為通貨膨脹,300萬美元僅相當于1896年的30萬美元。獎金的金額越來越小,諾貝爾基金陷入了絕境。
諾貝爾基金的管理者們向世界著名咨詢公司創始人麥肯錫求教,把300萬美元的銀行存款轉換成理財產品,并雇用擅長股票和房地產投資的專家。借助麥肯錫的幫助,諾貝爾基金的瀕危命運得到了改變,不但沒有削減諾貝爾獎的資金數量。還遠遠超過了最初發放的獎金金額。
諾貝爾基金的投資歷史是伴隨著多種多樣的自然災害與戰火的歷史。但在這些災難中,諾貝爾基金仍然獲得了巨額的復利收益。據推測,從1953年至今,諾貝爾基金的復利速度在20%以上。
從諾貝爾獎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復利與本金、時間、收益率的關系。想讓投資實現復利式增值,還是要從這三個因素入手。本書認為要遵循以下三項原則,才能實現投資的復利式增值,見圖1-5。

圖1-5 讓投資實現復利式增長要遵循的三項原則
1. 目標導向性
每個有理想的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復利思維是為了實現最終的結果,有必要讓投資人明確自己日常的理財目標,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復利計劃進行到了哪個階段。將復利目標量化,今天的目標就要在今天完成。
2. 越早越好的時效性
理財開始的越快越好。復利的作用需要在時間的長河中發揮作用。如果開始的太晚,時間太短,復利的效果就體現的不夠明顯。因此,投資人最好對每一筆投資都有一個計劃,盡早行動,為復利效應爭取時間。如果沒有時間,復利就無法起作用。有了目標,還要有時間,最后投資到理財產品。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終的目標都無法實現。
3. 長期維持的趨勢性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一筆投資基金,就是我們的時間,關鍵是看怎么利用這筆財富。有的人把時間投資到了工作和學習上,有的人把時間投資到了家庭上,還有一些人把時間投入到了混沌之中。”也許這一天的投資不能解決什么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1年、2年、3年……30年。當初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這就是復利的神奇之處。
需要注意的是,復利效應依賴于使用者。十年苦讀收獲的不僅僅是一所好大學,還有良好的工作、高層次的人脈,以及更高級別的工作機會。每天固定的投資,會像滾雪球一樣滾起來。簡而言之,復利投資是一個良性循環,它的核心就是持續地增長,即使每天的增量微乎其微,累積下去也會變得可觀。
每一天,我們的生命都有24小時。每天睡覺前,問一問自己:“我今天投資了嗎?”堅持做下去的時候,即使只有一點投資,我們也會從復利中獲益,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制定長期可行的理財方案,始終如一地堅持理財,并運用復利的力量,財富將離我們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