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學理財:通向財務自由之路
- 韓中華主編
- 5508字
- 2020-11-21 20:02:47
2.2 年輕人儲蓄實戰技巧
近幾年,大學生“校園貸”被騙的事件層出不窮,這從側面反映了年輕一代缺乏儲蓄觀念,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年紀輕輕就背上了債務。老一代人的儲蓄傳統到了80后、90后已經衰落,也許是因為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達,導致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人們的消費速度。而各種借貸軟件的出現,毒害了新一代的年輕人。
年輕人為何會深陷貸款陷阱,歸根究底,是缺乏金融知識和實戰經驗。下文將重點介紹年輕人儲蓄的實戰技巧,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財務觀念。
2.2.1 設立儲蓄目標,每日記賬
全面理財的時代,談論投資理財的人隨處可見。近年來,隨著國人理財意識的增強,很多人都走上了投資理財之路。在財務管理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記賬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適合自己的儲蓄目標,規劃自己的財務管理路徑,最終實現自己的個人財務目標。如何設立儲蓄目標?可以遵循以下三個步驟(見圖2-3)。

圖2-3 設立儲蓄目標的步驟
?第一步:制定合理目標。儲蓄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每日記賬、適當削減花銷、堅持儲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儲蓄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要制定合理的目標,并不斷調整完善目標,然后按照目標部署自己的理財行動。堅持不懈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財富自然就積累起來了。
?第二步:列出所有可實現的目標。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制定個人或家庭的可實現目標,然后選擇合適的理財工具。工具的選擇要考慮個人收入和理財工具的風險性,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最佳的理財工具就是銀行儲蓄。
?第三步:擬定目標時刻表。有了明確的儲蓄規劃和目標,還要為這個儲蓄目標和計劃設定一個時間表,也就是要多久完成,并具體到實現每個小目標的期限。財務管理對時間很敏感,所以制定時間表是必要的。
設立好儲蓄目標后,可以每日記賬追蹤自己的財務收支和儲蓄目標的實現進程。記賬不是記流水賬,而是根據個人消費習慣選擇合適的記賬方式,總的來看有6種常見的記賬方法,如圖2-4所示。

圖2-4 6種常見的記賬方法
1. 預算控制法
收入-支出-儲蓄=花銷
簡而言之,就是將日常記賬改為“控制預算支出”的核算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如下。
(1)無須花很多時間去記錄每一筆開銷。(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還在賬單上花很多時間,那就是在浪費生命。)
(2)不需要復雜的軟件,有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做得很好,換句話說,預算控制法不受記賬工具的限制。
(3)方法簡單卻能達到記賬的目的:省錢、儲蓄。
其核心方法是在收入中扣除自己的“必要的費用”(如水電煤氣、保險、房貸、車貸等),然后扣除“儲蓄計劃”,其余的就是可調節的日常花銷。
這種記賬方法的重點不是記錄每一筆花銷,而是記錄我們是否可以將費用控制在預算之內。只需記錄每次預算的費用和大筆支出花銷,看看花銷是否在預算之內就可以了。隨著賬本對預算控制的跟蹤,一旦超出,我們可以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制定下一步應對措施。如果低于預算,則可以制訂新的儲蓄計劃,或者奢侈一次用于滿足自己的品質追求。
2. 目標儲蓄法
目標儲蓄法的記賬方式適用于上文中提到的設立儲蓄目標后的每日記賬。準備一個統計表格,然后設定一個短期或中長期的儲蓄目標(如計劃買一輛車,準備下一代的教育基金,準備父母的保險金,準備自己的養老基金),然后設定一個目標儲蓄量和儲蓄期限,計算每個月應該實現的目標儲蓄值(表2-2)。
表2-2 目標儲蓄法記賬示例

在獲得“每個月應該存多少錢才能達到目標”的數字后,只需記錄是否有辦法(或試圖找到辦法)存入目標金額。不管花了多少錢,只要能達到目標儲蓄金額,就可以實現最終的目標。
3. 項目記賬法
賬單不應該只是簡單的金額的記錄,而是為了實現某個目標。如果記賬實際上是一個計劃而不是記錄,那么記賬就成了一種控制項目的手段。在需要記錄的項目中,有收入、支出、生活費用預算、儲蓄、重大支出等項目,這些項目可以滿足普通人的記錄需求。項目記賬法可以預期收支平衡,支出必要的費用,完成剩余金額的儲蓄。
4. 家庭記賬法
最初使用家庭記賬法時,確實需要記錄一段時間的流水賬來了解家庭的正常開銷。可以自制表格,方便全家人一起記賬參與家庭理財,如圖2-5所示。記錄一段時間后,可以通過賬本掌握家庭開銷。

圖2-5 家庭記賬法
5. 流水賬法
事實上,記錄流水賬還是很有用的,特別是當我們對個人開銷還沒有數量概念的時候。例如,新買了一輛車,但不知道開車要花多少錢,就可以用流水賬法記錄養車的費用。通常情況下,用2~3個月或者6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對這種消費有一個概念。此時,可以停止流水賬法,回到預算控制方法、目標儲蓄法等其他記賬方式上,去計劃自己的支出。
6. 資產理財法
有時,記賬是為了更進一步的理財需求,例如股票、投資等。如果理財者有多個收入來源,利用記賬軟件來管理復雜的收支可能會更加明確、清晰,如圖2-6所示。復式記賬法就是專門用于管理金融資產的APP記賬。

圖2-6 資產理財記賬法
通過設立明確的儲蓄目標,并養成記賬習慣可以掌握我們的開支情況,做好理財規劃;改善消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強制儲蓄,體會到“錢生錢”的樂趣;還有利于學會理財規劃,為后續的投資理財打好基礎。
2.2.2 整存整取或零存整取
1. 整存整取
整存整取,指的是在銀行開戶時約定一次存入一筆存款,到期后連本金帶利息一次性取出。我國銀行規定最低存款金額為50元,外匯的起存點力不低于人民幣20元的等值外匯。提取或提前提取存款的當事人必須提供個人身份證明;若當事人無法前來,代取人必須提供存款人的身份證明和本人的身份證明。2013年后,可以直接在網上銀行取出全部或部分存款,剩余部分仍按原周期計算利息。提取出的部分按活期存款計算利息。整存整取的利率按照存款時約定的利率計算。到期后可以全部取出,也可以自動轉存,或者由存款人繼續辦理約存。
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有以下功能特點:
① 利率較高:一般來說定期存款的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息收入,并且沒有風險。它是一種傳統的財務管理工具,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儲蓄工具。
② 到期后可約定轉存:存款人在存款時可以勾選到期轉存的選項,也可以在到期后攜帶身份證件去柜臺辦理手續將本金、利息全部轉存。
③ 可以提前取出存款:如果存款人急需資金,可以申請提前取出一部分或將存款全部提前取出。未到期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按照支取日公布的活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其余部分按照開戶日公布的定期儲蓄存款利率支付。
④ 可質押貸款:如果在大額的定期存款即將到期前,存款人發生意外,急需這筆資金。但提前取出損失較大。存款人就可以申請存款質押貸款。
2. 零存整取
零存整取是銀行存款的一種常見類型。零存整取是指存款人在銀行存款時,每月定期存款,到期后一次性提取本金和利息的儲蓄方式。我國銀行零存整取的最低金額是每次5元,每月存一次。如果中間有幾個月漏存了,缺失的部分應該在下個月補上,存款期限有一年期、三年期與五年期。
零存整取存款方式利息的計算是根據實際存款額和存儲時間計算的。具體利率按照銀行公布的利率表執行。存取款手續與活期存款相同,不同之處是每月需要金額續存。存款人提前提取存款的手續與定期存款相同。利率一般是定期存款利率的60%。
零存整取的存款方式有以下功能特點。
① 零存整取有三種儲蓄類型:個人零存整取、集體零存整取以及教育儲蓄定期存款。集體零存整取,是指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職工自愿參加,單位集中辦理。每月按約定金額存入,儲蓄存款到期后提出本金和利息。集體零存整取的存款金額為50元起,存期一般為一年。
教育儲蓄定期存款針對的是學生,存款到期時,由存款人攜帶學校提供的學生身份證明提取存款。存款人憑“存單”享受利率優惠,且存款利息無須繳納所得稅。存款期限為一年、兩年或六年不等。教育儲蓄存款的起存金額為50元,本金總額最高為2萬元。
② 零存整取的方法可以聚沙成塔,具有計劃性、強制性和累計性的特點。存款的利率收益低于整存整存的定期存款,但是高于活期儲蓄,使存款人獲得的存款利息收入略高于當期的活期存款。
③ 零存整取的適用范圍廣。適用于各類存款人群參與,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小額地積累財富。
3. 整存整取與零存整取的區別
① 利息收益差距較大。從這兩種存取款的概念上來看,整存整取與零存整取的存款期限不同,二者的存款利率也不同。以平安銀行為例,零存整取的利率沒有整存整取的利率高。
② 若發生意外需要提前支取存款,零存整取的損失大于整存整取。
小王是個普通的上班族。他選擇零存整取1萬元,現在已經儲存了11個月。由于家里出現緊急情況,不得不把錢取出來。最終,他只能獲得活期存款的利息。小李也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也遇到了這種情況,但結果完全不同。小李也存了1萬元,但他選擇整存整取,因為他的整存整取每月填寫定期存單,急需用錢時,小李選擇了到期的存折取出一部分,幾乎沒有受到損失。
對于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一種簡單的理解就是整存整取一年存10萬元,到期后提取出10萬元本金加利息,即使只取1萬元,剩下的9萬元也會成為活期存款。零存整取,每月1萬元,一年,到期后你可以拿到12萬元本金加利息,不同的是每個月都要存入1萬元。相比之下,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最高。但是由于現在的很多人都是按月領取薪水,所以很多人辦理的是零存整取,需要每月存入約定錢數。
2.2.3 有限收入下分配好儲蓄與消費的方法
關于理財,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假設自己有一個小水庫,我們需要每個月都把水庫裝滿,裝入水庫的水量就是我們的收入。在水庫的一側有一個大水壩。我們購買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的水量都會從大壩里流出,流出的水量就是我們的消費。水庫里的水是我們的積蓄,在水庫旁邊有一口井可以慢慢地把水庫裝滿。這口井就是我們投資理財獲得的收入。但如果我們自己的水庫干涸了,需要向別人借水。借來的水量就是債務。當我們有水之后,給別人還水需要還的更多,這就是利息。此外,為了預防事故風險,我們需要加固自己的水庫,就是給自己購買保險。
從這個比喻中可以看出,理財離不開收入、消費、儲蓄、投資理財、外債、保險這六大因素。處理好這些比例就可以合理規劃我們的生活,實現財務自由。這六大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收入、儲蓄與消費的關系。收入、消費與儲蓄息息相關。一般情況下,收入=消費+儲蓄。如何在有限收入下分配好儲蓄與消費的比例?下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重點介紹三個儲蓄與消費的理論(圖2-7),供大家參考。

圖2-7 儲蓄消費的理論
1. 相對收入假說
相對收入假說是由美國經濟學家James Stemble Duesenberry(詹姆斯·斯特布爾·杜森貝利)提出的。他認為,人們的消費水平會受消費習慣和周圍環境的消費水平的影響。因此,人們當前的消費水平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杜森貝利看來,消費與收入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但短期消費函數卻不一定。
我國有句古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杜森貝利也認為,增加消費容易,減少消費困難,消費總會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但很難隨著收入的減少而降低。如果對消費者進行短期觀察,可以發現,在經濟波動的過程中,增加了收入的低收入者的消費水平會漸漸向高收入者的消費水平靠攏,這是一種“攀比效應”,也是“示范效應”。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總是不免受到周圍人群消費水平的影響。然而,當收入減少時,消費者會考慮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處于愛面子的心理,消費水平的下降有限,會出現“棘輪效應”(圖2-8)。

圖2-8 棘輪效應
2. 恒久收入假定下的消費函數理論
恒久收入是消費者可以做出預估的長期收入。1957年,美國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米爾頓·弗里德曼)基于Irving Fisher(歐文·費雪)的消費理論首次提出了這一理論。
弗里德曼的消費理論認為,消費支出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消費者當前的收入水平,而是長期收入水平。因為消費者收入發生臨時變動時,他們經常使用儲蓄金或者通過借貸來維持以往的消費水平。
3. 生命周期假說的消費函數理論
Franco Modigliani(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費理論認為,人們在某一特定時期的消費不僅與這一時期的可支配收入有關,而且還會依據當下收入計劃他們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的消費支出,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希望自己一生都能過著穩定的生活,而不是跌宕起伏。
2.2.4 儲蓄與消費比例
我們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消費理論,調整我們的消費與儲蓄比例,控制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使財富效率發揮到最大化。了解以上消費理論后,我們也就明確了收入與儲蓄對消費的影響。下文將向大家介紹有限收入下儲蓄與消費的使用比例(圖2-9)。

圖2-9 有限收入下的儲蓄與消費比例
1. 儲蓄比例30%~60%
相比于股票等理財產品,儲蓄是僅次于現金流動性的低風險理財方式,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提現,不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尤其對于當代年輕人而言,相比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儲蓄是積累資本的最好選擇,這個比率控制在30%~60%最為合適。
例如,一個上海普通工薪家庭每月花費4000元,那么這個家庭的儲蓄金應該保持在12000~24000元。如果家庭的儲蓄比例大于60%,則意味著閑置的資金已經足夠多,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理財計劃,全部存在銀行里不利于資產的增值。如果低于30%,就意味著家庭有入不敷出的風險。一旦出現急需用錢的情況,在錢的方面可能力不從心,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
2. 消費比例40%~60%
消費比例=家庭總支出÷家庭總收入。對于年輕人而言,這個比例一般在40%~60%是合理的。消費比例超過60%,說明儲蓄能力較弱,不利于年輕人積累財富。如果這個比例是1,那么這個年輕人基本上就是一個“月光族”;如果小于40%,則代表著家庭花費少,雖然可以節省很多錢,但是生活質量可能不高,會被人說成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因此,消費比例必須合理,過低、過高的消費都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總之,如果年輕人想快速積累財富,必須把握好儲蓄與消費的比例,不能讓欲望擴張得比收入增長更快。一方面,必須找到開源的方法,增加資本積累;另一方面,必須合理安排投資、儲蓄、支出等各部分的比例,才能早日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