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雞 抓到野雞后用繩子捆起來馴化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李白

A

B

C

D

E

F

南朝文學家任昉所著《述異記》載:“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因此李白有詩:“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天雞者,神雞也。

雞,甲骨文字形A,這是一個象形字,畫得多么惟妙惟肖的一只雞,還在仰頭啼鳴呢!甲骨文字形B,變成了一個會意字,左邊是一只手抓著一根繩子,右邊是一只雞,會意為捉到雞后拿繩子捆起來帶回家,這只雞的翅膀還撲棱著,竭力掙扎的樣子惹人垂憐。甲骨文字形C,右邊手拿繩的樣子有些變形,為進一步的字形訛變打下了基礎。小篆字形D,左邊正式訛變為“奚”,表聲,右邊變為“隹”。如此一來,“雞”又變成了一個形聲字。《說文解字》中還收錄了一個籀文字形E,右邊是一只鳥兒,雞未被馴化成家禽之前,原是在山林間自由自在的野雞。“雞”的字形演變,非常形象地反映了古人抓到野雞加以馴化的過程。楷書繁體字形F,同于小篆字形。簡化后的簡體字,右邊同于籀文字形的“鳥”。

《說文解字》:“雞,知時畜也。”雞是報時的家禽,同時還用作祭祀的犧牲。古時的祭器有雞彝,是刻畫有雞形圖飾的酒尊;還有鳥彝,是刻畫有鳳凰圖飾的酒尊。可見雞的地位等同于鳳凰,都是用作祭祀的神鳥。周代有“雞人”的官職,專門負責掌管祭祀用的雞牲。

雞是神鳥,還體現于“金雞”一詞。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一書載:“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金雞還是大赦時所用的儀仗,據《三國典略》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齊皇帝高湛即位的時候,在南宮大赦天下,掌管大赦事宜的庫令在殿門外建了一座金雞雕像。觀禮的宋孝王迷惑不解,就問元祿大夫司馬膺之大赦為何建金雞雕像。司馬膺之回答道:“《海中星占》這本書上說,天雞星動,當有赦。”因此帝王都以金雞作為大赦的象征。

按照規定,大赦之日,要豎一根七尺長的竿子,上立四尺長、頭上裝飾有黃金的金雞,擊鼓千聲,將百官、父老和囚徒們召喚到竿下,宣讀赦令。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中有云:“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流放途中的李白是多么渴望看見那頭金燦燦的金雞啊,金雞出現,就預示著大赦天下那一日的到來。

《海中星占》所說的“天雞星”又叫瓠瓜星,“瓠(h&)瓜”即葫蘆,古時候拿來命名天上的五顆星星。在古代占星體系中,瓠瓜星掌管陰謀籌劃,掌管后宮,掌管瓜果蔬實。如果瓠瓜星星光明亮,則預示著收成很好;如果星光微弱,則預示著年景不好,帝后失寵。如果瓠瓜星移動了位置,則預示著山體晃動,洪水泛濫,這時就要大赦天下,以上承天意,下順物情。有趣的是,古人認為“玉衡星散為雞”。“玉衡”是北斗七星的第五星,這顆星星發出的星光,四散開來就化成了雞。這可能就是為什么以“天雞”來命名星星的來歷。

《給公雞喂酒的男女》(鶏に酒を呑ます男女)

鈴木春信繪,約1767—1768年

鈴木春信(1724—1770),日本江戶時代中期浮世繪畫家,首創多色印刷版畫,即“錦繪”,以美人畫最著名。春信筆下的女子幾乎都是少女模樣,腰肢細細,手足纖巧,體態輕盈,飽滿的臉頰有種天真的秀美。

在這幅畫上,廊下一對年輕男女,正要給一只公雞灌酒。時間似乎是傍晚。著“振袖”的女子懷中抱著的公雞看起來頗有點分量。為何要給公雞喂酒呢?原來,這一對年輕人想要度過一個良夜,美美睡到天明,不愿被清早的雞鳴打擾,于是設法讓公雞喝醉,令其翌日一早無法履行天賦的職責。二人認真的樣子令人莞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汤阴县| 长岭县| 通许县| 安溪县| 双鸭山市| 明溪县| 收藏| 汉中市| 玉林市| 新泰市| 自贡市| 确山县| 新安县| 亚东县| 沛县| 四川省| 岐山县| 水富县| 武强县| 京山县| 方山县| 上犹县| 宽城| 阳谷县| 东源县| 长海县| 泰和县| 琼海市| 富川| 邯郸市| 乐清市| 西峡县| 榕江县| 门源| 故城县| 陇南市| 视频| 绍兴市| 浦江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