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漢字里的古代博物志
- 許暉
- 1147字
- 2020-11-21 18:49:14
霍 鳥群在大雨中疾飛
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張衡

A

B

C

D

E

F
“霍”這個字,今天最常使用于揮霍、霍亂和霍姓三個義項。這三個義項都和其本義密切相關,而且“霍”的本義非常有趣。
霍,甲骨文字形A,這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雨”,下面是三只鳥兒,會意為鳥群在雨中疾飛。甲骨文字形B,雨和鳥群的象形都加以簡化,以便刻寫。甲骨文字形C,中間的鳥兒之形省寫為“隹”,下面的彎曲之形表示雨水在地面形成的流水,可見這雨下得非常大。金文字形D,比甲骨文更美觀,當然也一樣煩瑣。金文字形E,下面是兩只相背而飛的鳥兒。小篆字形F,下面定型為兩只鳥兒,這就是“霍”的本字“靃”,“霍”則是省寫和俗字。
《說文解字》:“霍,飛聲也。雨而雙飛者,其聲霍然。”徐鍇說:“其飛霍忽疾也。”南宋學者戴侗說:“霍,鳥遇雨驚飛也。”這應該是“霍”的本義,即鳥兒在雨中疾飛。許慎解釋的“其聲霍然”只是引申義,試想鳥群疾飛時也會發出撲撲、呼呼等聲音,為什么單單只能發出霍霍之聲呢?可見“霍”是由疾飛才引申為聲音的,《木蘭詩》的名句“磨刀霍霍向豬羊”,就是使用的由“霍”引申出的擬聲。
張衡在《西京賦》中吟詠道:“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描述的是漢代雜技表演的場景。“丸”是鈴鐺,“揮霍”是形容鈴和劍快速舞動的動作;“索”是扯起的繩索,兩人分別從兩頭走上繩索,在繩索中間碰面,同時迅疾舞動鈴和劍。可見“揮霍”原是形容迅疾的樣子,當然就是從鳥兒疾飛引申而來;后來才變成貶義詞,比喻快速揮霍家產,任意浪費財物。
最有趣的是“霍亂”的命名。“霍亂”其名早在《黃帝內經·靈樞》篇中就已出現,岐伯告訴黃帝人體有五亂:亂于胸中,亂于心,亂于肺,亂于腸胃,亂于臂脛,亂于頭。其中亂于腸胃就叫“霍亂”。隋代醫學家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一書中解釋為何稱作“霍亂”:“言其病揮霍之間,便致撩亂也。”此處“揮霍”一詞仍然是形容迅疾之貌,“其亂在于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飲食不潔,“揮霍之間便致撩亂”,發病極為迅速、突然,故稱“霍亂”。
至于霍姓,其始祖乃是周文王的第八子叔處。據《史記·管蔡世家》載:“封叔處于霍。”叔處和管叔、蔡叔合稱“三監”,負責監視殷紂王的兒子武庚所轄商都舊地。周武王病逝后,周公輔政,武庚趁機聯合三監作亂,叛亂平定之后,叔處被廢為庶人,霍國由叔處之子執掌,后被晉國所滅,并入了晉國的版圖。霍姓以國為氏,這就是霍姓的來源。
叔處的封地稱“霍”,是因為其地有一座霍山,又稱霍太山。那么霍山為何又稱“霍”呢?雖然于史無載,但可以參考衡山的命名。應劭所著《風俗通義》中說:“南方衡山,一名霍山。霍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可以想象,叔處封地的霍山也是“垂枝布葉,霍然而大”,霍姓的祖先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植被茂盛的美麗地方。
- 二語寫作中的錯誤分析與中介語研究=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in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Writing(英文)
- 《典范英語》(1~3)謂詞語義研究
- 普通話語音史話
- 漢語同語義類動詞搭配研究:第二語言教學視角
- 高校英語選修課系列教材:英文電影與西方文化
- 出國留學英語閱讀強化教程:基礎
- 漢語的世界:中國文化演講錄
- 語言塑造人類思維
- 語用原則論
-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7年秋之卷/總第22卷)
- 決勝“希望之星”(初級)
- 量詞理論研究:從蒯因的觀點看
- 江蘇社科名家文庫·洪銀興卷
- 實用司法文書寫作大全
- 演變視角的漢語研究 The Chinese Research through an Evolution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