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漢字里的古代博物志
- 許暉
- 1101字
- 2020-11-21 18:49:13
角 一只能看見內部紋路的牛角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詩經》

A

B

C

D
“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象形字,甲骨文字形A,清清楚楚一只獸角的樣子。甲骨文字形B,金文字形C,也都是一只獸角的樣子,只不過金文字形將獸角放倒,同時也變得更美觀了。小篆字形D,直接從甲骨文和金文延續而來。楷體字形同于小篆。
《說文解字》:“角,獸角也,象形。”其實從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來看,最初的“角”更像牛角和羊角,后來擴大到鹿角和犀角,再后來才泛指一切動物的角,并進一步引申為一切角狀的東西也稱“角”。其中鹿角和犀角有許多有趣的說法。據《禮記·月令》記載,古人分類很細,麋鹿雖然是一種,但古人認為鹿是屬陽的獸,夏至日陽氣至極,而陰氣開始萌生,故此鹿角感陰氣而退落,這叫“鹿角解”;而麋是屬陰的獸,冬至日雖然陰氣盛極,但陽氣萌動,麋感受到陽氣而角退落,這叫“麋角解”。至于犀角,郭璞稱犀牛形似水牛,有三只角,一只在頂上,一只在額上,一只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叫作“食角”,因為離嘴最近的緣故。
獸角至為堅硬,古人因此用來制作弓,“皮、毛、筋、角,入于玉府”,筋和角都用來制作弓,因此堅硬的弓又稱“角弓”。《詩經》中有一首詩,即名為《角弓》,前兩句是:“骍骍角弓,翩其反矣。”“骍骍”(x~ng)是指調和弓弦的樣子,“翩其反矣”是指弓張開的時候向內彎曲,松弛的時候向外彎曲。用角弓的這種狀態來比喻兄弟和親戚之間不要互相疏遠。
《詩經》中還有一首著名的詩《氓》,其中吟詠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什么叫“總角”?我們知道古人用“總角之交”來比喻兒童時期的玩伴,兒童把垂下來的頭發分成兩半,各自在頭頂上扎成一個結,形狀就像羊角,故稱“總角”,“總”是一總聚攏的意思。所謂“男角女羈”,“角”就是指男孩兒的“總角”;女孩兒則叫“羈”,一縱一橫,剪成十字形,就像縱橫交錯的馬絡頭一樣,故稱“羈”,“羈”就是馬籠頭或馬絡頭。
“角”還有一個讀音“ju9”,這個讀音的“角”是古代一種盛酒的酒器,用青銅制成,形狀像爵但是沒有爵上面的小柱和傾注酒的“流”,兩尾對稱叫“翼”,有蓋,用以溫酒和盛酒。古人飲酒,對于酒器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分,哪一個等級使用什么樣的酒器,那是一點兒都錯不得的。比如《禮記·禮器》中規定:“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爵、散、觶(zh#)、角都是酒器,貴、賤、尊、卑,這就是等級。而“色”這個字,本義是臉色,飲酒的時候,不僅要按照等級使用不同的酒器,而且賤者、卑者還要仰承貴者、尊者的臉色,“角色”一詞即由此而來,所謂“卑者舉角”,因此以“角”來和“色”組合,后來才引申為角色、人物,以至于行當之稱,比如戲曲中的丑角、旦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