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猶 祭祀所用的犬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屈原

A

B

C

D

猶、豫連用,是人們常用的詞,形容一個人遲疑不決的樣子。人們常常把這個詞掛在嘴上,卻不知道何以用“猶豫”一詞表示遲疑不決,為什么把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

其實,“猶”和“豫”分別是兩種動物。先說猶,甲骨文字形A,左民安先生認為這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右邊是一條狗,左邊是一尊酒器,因此“猶”的本義是犬守器。但許慎卻認為這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酒器“酋”表聲。最有趣的說法是:右邊的狗在偷喝左邊酒器里的酒,喝醉后表現出動作遲緩的樣子。不過我認為這是一個會意字,左邊的酒器代表祭祀,右邊的狗代表犧牲之犬,會意為用作祭祀的犬。

猶,金文字形B,右邊還是狗,左下還是酒壇,上面的“八”字形表示酒喝時酒糟下沉后溢出的水形,也就是“酋”字。小篆字形C,狗移到了左邊,變成了一個地道的形聲字。楷書繁體字形D。簡化后的字體用“尤”代替“酋”作聲符。

《說文解字》:“猶,玃屬,從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為猶。”玃(ju9)是一種大猴子,因此“猶”就是猴類,又叫猶猢。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詳細地描寫了這種動物的性狀:“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巖樹,一騰百丈,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還有人說猶猢長得像麂子,還有人說“猶”就是長達五尺的大狗。

給《史記》作索隱的司馬貞引用崔浩的話解釋“猶”:“卬鼻,長尾,性多疑。”高鼻子,長尾巴,性情多疑,一旦發現有風吹草動,立馬爬到樹上觀察敵情,如果沒有發現什么動靜,又從樹上溜下來,四處張望,突然又開始生疑,又爬回樹上觀察……如此這般不停地折騰自己,因此有“猶疑”一詞。

至于許慎所謂“隴西謂犬子為猶”,犬子即狗崽子,倒是很符合作為祭品的犬。

再說豫。“豫”是一個形聲字,從象予聲。《說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于物。”豫是一種古象,河南省簡稱“豫”,這是因為遠古時期黃河流域森林茂盛,盛產古象,因而稱為“豫州”。不過古象跟今天的大象不太一樣,這種象身軀龐大,動作不靈巧,遇事總是搖搖晃晃,拿不定主意。《道德經》說它“豫兮,若冬涉川”,豫這種古象行動就像在冬天涉過河流一樣,可見有多么小心翼翼,有多么猶疑不決。

因為“豫”這種古象是“象之大者”,即體形最大的象,因此“豫”可以引申為大的意思,古人說“市不豫價”,就是說不把價格哄抬起來以欺騙顧客。許慎引用賈侍中的話說,“豫”這種古象“不害于物”,即對別的東西沒什么傷害,因此“豫”又引申為寬大舒緩的意義,寬大舒緩一定很舒服,因此遠引申為“娛樂”之“娛”的通假字。

“猶”動作靈巧,“豫”卻動作笨拙,但兩種動物的共同點都是多疑,拿不定主意,所以人們就把這兩種動物組合在一起,用來形容遲疑不決的樣子。屈原在《離騷》中就是這樣使用的:“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猶豫和狐疑連用,都是表達遲疑不決的意思。不過,清代學者黃生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猶豫”是雙聲字,即聲母相同,以聲取義,本無定字,因此也可以寫成“猶與”“由與”“尤與”“猶夷”等。從語言學上來說,黃生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是未免大煞風景,把“猶”和“豫”當成兩種猶疑不決的動物該有多么好玩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五河县| 水富县| 青阳县| 高安市| 长宁区| 迁安市| 安多县| 长寿区| 怀远县| 托克逊县| 察哈| 常德市| 宜昌市| 阿城市| 攀枝花市| 达尔| 南平市| 琼中| 海南省| 固阳县| 来凤县| 景宁| 太仆寺旗| 东阿县| 灵寿县| 雷州市| 海淀区| 吉木萨尔县| 东兰县| 清徐县| 江川县| 玉溪市| 开阳县| 奉节县| 岑巩县| 天水市| 子长县| 威信县| 招远市|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