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漢字里的古代博物志
- 許暉
- 1037字
- 2020-11-21 18:49:11
豸 長脊的猛獸
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爾雅》

A

B

C
“豸(zhì)”這個字今天已經(jīng)很少使用,最多也就是出現(xiàn)在書面語中,比如罵人為“蟲豸”,蟲、豸并舉,屬于禽獸類詈詞。據(jù)《漢書·五行志》載:“蟲豸之類謂之孽,孽則牙孽矣?!薄澳酰?span id="ivgkomr" class="拼音">niè)”指妖孽、災(zāi)害,“牙孽”也寫作“孽牙”,指禍端、災(zāi)禍的苗頭。這是“蟲豸”用作罵人話之始?!度龂尽菚ぱC傳》載“日南郡男女裸體,不以為羞,由此言之,可謂蟲豸,有靦面目耳”,“靦(miǎn)”是羞慚之貌。這是將人比作“蟲豸”。那么,蟲和豸有什么區(qū)別呢?
豸,甲骨文字形A,很明顯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大口、利齒、長尾的野獸之形,中間的兩撇表示獸足。金文中用“豸”作偏旁者比比皆是,比如字形B,張大的口中添加了一枚利齒,頭的后部又添加了一只圓耳,下面的尾巴之形更是栩栩如生。小篆字形C,從象形轉(zhuǎn)為筆畫化。
《說文解字》:“豸,獸長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許慎的意思是說:“豸”是一種長脊的獸,行動時會突然伸直脊背,就像窺伺到獵物而準(zhǔn)備捕殺一樣。因此這一類長脊獸都從豸,比如貓(貓)、豹、豺、貂、貍(貍)等。
不過,古代中國第一部辭書《爾雅》在《釋蟲》篇中的定義卻不同:“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段玉裁解釋說:“凡無足之蟲體多長,如蛇、蚓之類,正長脊義之引申也?!泵鞔謺墩滞ā芬盒T唬骸磅簦瑦韩F也,像高前廣后,長尾張喙,貪而好殺也。”徐灝也質(zhì)疑道:“據(jù)字形,豸有足而蟲無足,與《爾雅》正相反。豸自是猛獸?!?/p>
綜上所述,“豸”本為長脊猛獸,但《爾雅》的釋義影響深遠(yuǎn),后人遂將錯就錯,用“豸”來指稱蛇、蚯蚓一類無足之蟲,也才能夠與蜈蚣等有足之“蟲”并舉而組成“蟲豸”一詞。
有趣的是,“豸”并不僅僅指惡獸,還是一種能夠辨別是非曲直的神獸的名稱?!墩f文解字》在為“廌”字釋義時引述《神異經(jīng)》的記載:“《神異經(jīng)》曰:‘東北荒中有獸,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名曰獬豸?!?/p>
“獬豸”也寫作“獬廌”,見人爭斗則用角去抵觸理屈的一方,聽人爭論則用嘴去咬錯誤的一方。漢人因此制獬豸冠,又稱“法冠”,執(zhí)法者佩戴,冠上飾有獬豸之角?!逗鬂h書·輿服志》在“法冠”條中寫道:“執(zhí)法者服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逼鋵?shí)這不過是遠(yuǎn)古時期的神判方式而已,借助傳達(dá)神明旨意的神獸,來判決人力所不能及的疑案。
不過,傳說中的獬豸為獨(dú)角獸,但“豸”的字形卻并非獨(dú)角之形,因此,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這是許慎把無角的“豸”和有角的“廌”二字弄混了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