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概述

本章梳理、解讀健身氣功、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歷史流變及其基本概念,以便科學地認知它們內在的聯系。

一、健身氣功簡介

1996年8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體委和衛生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社會氣功管理的通知》(簡稱《通知》),第一次提出了健身氣功。《通知》明確規定:“群眾通過參加鍛煉,從而強身健體、養生康復的,屬健身氣功。”“健身”就成了氣功的“本質可靠的明證性”,具有了意指性的意向,即“設定的質性”。具體體現在:“‘健身’與‘氣功’兩個詞語互相限定。一方面是‘健身’修飾‘氣功’,將‘氣功’限定為以健身為目的、有健身意義的氣功。另一方面是‘氣功’規范‘健身’,將健身限定為以氣功為手段的健身,這就規定了體育運動與氣功之間需相互取舍的基本原則。”而且健身氣功本身也是高于氣功的“陳述性客體化行為”,與偽氣功有著明顯的本質區別。

200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健身氣功管理暫行辦法》,對健身氣功概念進行了界定:“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并在2006年11月頒布了《健身氣功管理辦法》,去掉了“暫行”兩字。2001年4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正式成立,是國家體育總局的直屬事業單位。2001年6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在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研究院內舉行了揭牌儀式,可以說該機構的成立是加強改進健身氣功管理的又一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健身氣功管理的高度重視,對進一步推動健身氣功的科學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健身氣功簡單易行、動作舒緩、內涵豐富,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一直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中老年群眾的喜愛,在幫助人們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健身氣功的概念不能忽略一個基本前提,即它是個體育運動項目。這個前提意味著有必要在體育運動的范圍內探討這一概念,即健身氣功需要體現體育運動的基本精神和目的,需要確定自己獨特的運動形式。健身氣功是健身和氣功兩個詞語結合而成的復合詞組,依據健身氣功是一個體育運動項目的前提,探討健身氣功概念的含義,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先分別探討“健身”和“氣功”兩個詞語的含義及其與體育運動的關系,再探討這一復合詞組的含義。

“健身”的含義比較清晰,這個詞語由“健”和“身”兩個單字組成。“健”與“身”的關系是古漢語中的“使動用法”關系,前者支配后者,兩個字合起來是“使身體健康”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語常與各種體育運動聯系在一起,例如“健身操”“健身舞”“健身球”等,這種聯系有其必然性。因為“使身體健康”是一個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落實到某種具體的項目及行為上,而與此目標相關的項目及行為應該是各種各樣的身體活動。體育運動可以說是各種肢體動作與器械配合的總稱,因此,健身與體育運動相關聯。健身體現了體育運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價值,而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使健身的價值得以充分實現。

從具體操作角度看,各種體育運動的活動手段也是“三調”,例如跑步中的起跑,做起跑姿勢是調身,深吸一口氣是調息,聽發令的槍聲立即啟動是調心,“三調”都在,但這不是氣功,只是體育運動,因為其中的“三調”是分別操作的,并沒有融合為一體。健身氣功修練的特點是通過“三調”的同時性而達到“三調合一”。在“三調合一”的狀態中,感悟到養生健身的境界。由此可見,是否達到“三調合一”的境界是健身氣功與一般體育運動的基本區別。當然,任何區別都有相對性的一面。在健身氣功修練過程中“三調”操作尚未達到合一時,其身心狀態與一般體育運動也有區別。健身氣功的“三調”重過程,在學練當中就會有審美感悟,而一般體育運動重結果,不同的結果會帶來不同的體驗。

因此,健身氣功是一項通過調身、調息、調心鍛煉,調順人體系統功能狀態,改善身體健康狀況,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諧的技能。健身氣功涉及了醫學、美學等傳統科學的內容。可以說,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審美觀念、心態模式、價值取向和人生觀等,在健身氣功中都有不同的反映。

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健身氣功的作用,從國家層面上賦予了它“話語權”。國務院于2009年8月30日正式頒布《全民健身條例》,并于10月1日起實施。2011年2月15日,國務院又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目標任務中就有“廣泛組織健身操(舞)、傳統武術、健身氣功、太極拳(劍)、騎車、登山、跳繩、踢毽、門球等群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中提出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導引等中醫傳統運動。2016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俗民間傳統體育項目。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傳統體育進校園、發展傳統體育,把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全民健身工程。

另外,健身氣功既然是體育項目,就應該具有體育的特點:競爭性、文化性、科技性、交流性、功利性、商業性。尤其在2017年7月,健身氣功成為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把健身氣功的競爭性推向了高潮,尤其比賽項目健身氣功·氣舞更彰顯了健身氣功的藝術性、觀賞性、創造性。在健身氣功的推廣普及中,“中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在2011年9月21日獲得國際奧委會頒發的“群眾體育的發展與促進獎”,這也是國際奧委會首次設立的“發展與促進”群眾體育獎項。從2007年至今持續開展的“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憑借著舉辦980多場次、參加表演展示的練功群眾累計90多萬人的受益人群,而獲得了此殊榮。關于健身氣功的比賽,具有多種形式,如全國高等院校比賽、全國站點比賽、各級省市縣比賽等。通過競賽的形式不僅宣傳了健身氣功,而且對其推廣普及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提高了群眾對健身氣功的認知程度。

二、健身氣功八段錦簡介

國家體育總局已將健身氣功確立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62個體育項目。對健身氣功的發展規劃與管理的總體思路“講科學、倡主流、抓管理、促和諧”,遵循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精神,按照中央610辦公室和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的要求,在廣泛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決定從近千種功法(據有關部門2000年的不完全統計,氣功功法共有846種)中進行整理挖掘,更好地體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強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來創編健身氣功新功法。2001年10月,健身氣功新功法的創編工作正式啟動,為了高質量地完成創編任務,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向全國具有氣功教學和科研實力的體育、中醫院校和科研單位公開招標,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舉行了競標會。結果深受廣大群眾歡迎且具有品牌效應的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六字訣和健身氣功·八段錦4種功法的研究課題中標。隨后,為了滿足不同習練人群的需求和項目的多元化,于2007年開始,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又開始了創編健身氣功新功法的工作。結果健身氣功·太極養生杖、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健身氣功·大舞中標。為滿足群眾健身養生需求,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分別在2013年7月、2017年6月,組織編創了健身氣功明目功、樁功、二十四節氣功法,隨后相繼推廣。由此,健身氣功八段錦是21世紀初,國家體育總局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強身健體的需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嚴格按照科研課題的檢驗程序和實施辦法,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在挖掘整理中國傳統功法精華的基礎上編創的健身氣功新功法之一,它具有柔和緩慢、圓活連貫,松緊結合、動靜相兼,神與形合、氣寓其中的功法特點,并在演練中講究立身中正,通過神注樁中的過程來達到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健身氣功八段錦(圖1)的運動強度、動作編排次序、動作節奏等符合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和美學規律,屬于有氧運動,安全可靠。在整套功法(共有八個動作: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的基礎上增加了預備式和收式,使套路更加完整規范。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時一般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時結合提肛呼吸。具體操作是吸氣時提肛、收腹、膈肌上升;呼氣時膈肌下降、松腹、松肛。調息要與八段錦功法動作配合,起吸落呼,開吸合呼,蓄吸發呼,在每一個功法動作中的松緊與動靜變化的交替處,可適當屏氣。因每個人的身心基礎不同,比如肺活量、呼吸頻率存在差異,練功時的動作幅度也有大小、長短之別,所以,習練者對呼吸的要求應靈活運用,不可生搬硬套,氣息不暢時,應隨時進行調節。當然,在“調息”與“調身”結合時,也要注意健身氣功八段錦的“調心”即意守。在預備式,要意守丹田、寧靜心神、調整呼吸、端正身形;兩手托天理三焦,要意想三焦通暢、順達;左右開弓似射雕,要意想商陽,開弓勁達脊背;調理脾胃須單舉,要意想丹田,伸拉兩脅,吸入清氣,呼出濁氣;五勞七傷往后瞧,旋臂時意在刺激手三陰三陽經,后瞧時轉動頸部意在大椎,展肩意在勁達脊背,蹲身意在氣沉丹田;搖頭擺尾去心火,搖頭意在放松大椎,擺尾意在轉動尾閭,意想涌泉;兩手攀足固腎腰,俯身摩運膀胱經,暢通任、督二脈,意在命門,氣息沉至丹田;攢拳怒目增氣力,左右擰轉脊柱,氣力發于丹田,旋腕用力抓握,兩眼怒目睜圓;背后七顛百病消,腳趾用力抓地,百會向上虛領,放松肢體下顛,吸氣、呼氣,意想丹田;收式,氣息歸元守丹田。因此,健身氣功八段錦注重“意”“氣”“形”的綜合鍛煉,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基礎,每個動作根據經絡循行起終交結規律,突出體現逢練必旋、逢功必繞的特點,并結合呼吸中的深、勻、細、長,以此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此功法具有科學合理、內涵豐富、動作優美、易學易練的特點。因此,從創編推廣以來,受到群眾廣泛的歡迎,目前已推廣普及到國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世界各地。另外,為了更好地增強健身氣功八段錦的觀賞性及其在高校大學生中的推廣開展,國家體育總局又組織編創了健身氣功八段錦競賽功法,即在健身氣功八段錦原有動作且不改變性質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動作。該競賽功法的創編及其在全國高校健身氣功比賽、全國健身氣功競賽功法大賽中的設項,促進了眾多高校年輕運動員參與該項目的推廣與普及。

三、八段錦的由來

八段錦功法歷史悠久,以動作簡單易學、健身功效明顯而流傳于世。八段錦的“八”字,不是單指段、節和八個動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種要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系,循環運轉。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箋》的“八段錦導引法”中所講:“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錦”字,是由“金”“帛”組成,“金”表示貴重,“帛”表示珍貴、華麗的絲織品,以表示功法的精美、珍貴、華貴。除此之外,“錦”字還可理解為單個導引術式的匯集,如絲錦那樣連綿不斷,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可以循環往復、連綿不斷。在我國古老的導引術中,八段錦的流傳最廣,對導引術的發展影響最大。

八段錦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所著《夷堅志》一書:“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八段錦在北宋已流傳于世,并有坐式和立式之分,坐式八段錦又演化為十二段錦和十六段錦。十二段錦,因有十二節,故名十二段錦。此功包括動功和靜功,靜功包括入靜、存想;動功有鳴天鼓、摩后精門、攀足等。最早見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徐文弼(字鳴峰)所編《壽世傳真·十二段錦歌》,后載入清潘靇輯《衛生要術》(1858)、清王祖源編《內功圖說》(1881)、清馮曦纂《頤養詮要》(1898)。十六段錦之名,最早見于元末明初的養生學家冷謙所著的《修齡要旨·十六段錦法》,它是在八段錦基礎上吸收了老子導引二十四式、婆羅門導引十二式、赤松子導引十八式、鐘離導引十八式、胡見素五臟導引等精華創編而成的,由抱項、按項、鳴天鼓、按膝、開弓、擺肩、捶腰、排天、鉤腳、曲脊、扳身、拗步、背手、扭腿、漱津、起火等十六組動作組成。明代河濱丈人撰《攝生要義·導引篇》、明代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卷100、清尤乘《壽世青編》均收載此功法。

立式八段錦,首次見于南宋曾慥著的《道樞·眾妙篇》:“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往返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這一時期的八段錦以動作要領為主,并沒有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訣化。隨后,在南宋陳元靚所編《事林廣記·修真秘旨》中才定名為“呂真人安樂法”,其文已歌訣化:“昂首仰托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脾單托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臟,漱津咽納指雙挑。”明清時代,立式八段錦有了很大的發展,并得到了廣泛傳播。清末《新出保身圖·八段錦》首次以“八段錦”為名,并繪有圖像,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動作套路,其歌訣為:“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力氣,背后七顛百病消。”

八段錦在流傳中出現了許多流派。例如,清朝山陰婁杰述八段錦立功,其歌訣為:“手把碧天擎,雕弓左右鳴;鼎憑單臂舉,劍向半肩橫;擒縱如猿捷,威嚴似虎獰;更同飛燕急,立馬告功成。”另外,還有《易筋經外經圖說·外壯練力奇驗圖》(清·佚名)、《八段錦體操圖(12式)》等。這類八段錦都出于釋門,僧人將其作為健身養生的方法和武術基本功來練習。總的來看,八段錦分為南北兩派,行功時動作柔和,多采用站式動作的,被稱為南派;動作多馬步,以剛為主,被稱為北派。從文獻和動作上分析,不論是南派還是北派,都同出一源,在流傳中相互聯系與滲透,逐漸趨向一致。

八段錦究竟為何人、何時所創,尚無定論。但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導引圖》可以看到,至少有4幅圖式與八段錦圖式中的“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兩手攀足固腎腰”“背后七顛百病消”相似。另外,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輯錄的《養性延命錄》中也有類似的動作圖式。如,“狼距鴟顧,左右自搖曳”與“五勞七傷往后瞧”動作相似;“頓踵三還”與“背后七顛百病消”動作相似;“兩手前筑”與“攢拳怒目增氣力”動作相似;“左右挽弓”與“左右開弓似射雕”動作相似;“左右單托天”與“調理脾胃須單舉”動作相似。這些都證明,八段錦與《導引圖》《養性延命錄》有一定的關系。

圖1

圖1

圖1

圖1 健身氣功八段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彭泽县| 铁岭市| 阿巴嘎旗| 北流市| 资溪县| 盘山县| 福贡县| 宜丰县| 佛坪县| 辉县市| 文化| 淅川县| 凤翔县| 南开区| 江安县| 银川市| 分宜县| 桂东县| 东平县| 和平县| 和田市| 康定县| 长乐市| 遂川县| 金湖县| 石狮市| 舞阳县| 昭平县| 大冶市| 衡阳县| 天全县| 焦作市| 保德县| 漳州市| 榆林市| 芦溪县| 邢台市| 沾益县| 桃江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