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育,在孩子心里播下健康的種子
- 許雅君主編
- 3426字
- 2020-11-20 16:05:25
認識各種食物
食物的色彩、外形、氣味、營養等都蘊含著極大的奧秘,不同的食物中也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對食物的不同偏好,對食物的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教會孩子正確選擇食物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著長遠的意義。
認識食物很重要

教孩子認識食物非常重要,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
(1)認識食物是孩子本身的需求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會說很多話了,各種事物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到新鮮。對每天要吃的東西,孩子們當然想知道它們的名字,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知道茄子是什么,就會告訴媽媽“我要吃茄子”。認識并了解不同食物的特點之后,會使孩子們更加自信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選擇。
(2)認識食物對孩子好處多多
① 建立感官認知:學齡前正是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除了每日三餐之外,還要有加餐,孩子可以接受的食物種類不斷增多,不同的食物味道也會吸引孩子有興趣嘗試更多的食物。孩子可以從認識最常見、最常吃的食物開始來認識世界,對這個世界建立自己的感官認識。
② 鍛煉觀察、學習能力:識記常見食物的特性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學習能力及記憶能力。比如,孩子看到蔬菜烹調前后的變化,就可以在識記食物的過程中使觀察能力、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③ 提升選擇能力:通過讓孩子認識食物的名稱、形狀、顏色、氣味、營養等,孩子可以了解食物的多種多樣與其營養成分,提升選擇食物的能力。
④ 培養科學飲食習慣:通過了解不同食物的特性,可以讓孩子愛上吃飯,改正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⑤ 體驗生活樂趣:孩子在辨別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色澤時,能夠豐富味覺、視覺經驗,體驗簡單的生活樂趣。
⑥ 實施感恩教育:讓孩子了解到食物生產的不易,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起珍惜食物的觀念。
對孩子開展食育,正是從他們養成生活行為習慣的點滴中做起,讓每個孩子在認識食物中學會綠色與環保,在種植采摘中懂得珍惜與尊重,在簡單烹制食物中感受付出與回報,在清理餐具中激發責任與使命,在每天飲食中掌握文明與禮儀;讓每個孩子都能通過食育吃出花樣、吃出樂趣、吃出品位、吃出健康、吃出禮儀;讓每個孩子都養成科學健康、可持續的飲食行為習慣,為健康人生打下堅實的、可靠的基礎。
認識食物方法多—視頻、圖片巧展示

孩子出牙后喜歡咀嚼食物,他們會自己拿著餅干、面包、香蕉、蘋果等食物嘗試著獨立進食,此時家長們應該告訴孩子食物的名稱。3~6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黃金時期,家長們不要錯過這個良機。那么,在這個階段如何利用我們最常用的視頻和圖片去幫助孩子識記食物呢?
(1)圖片、視頻中的食物識別 家長們可以先從最常見的食物入手,將各種食物分為蔬菜、水果、肉類等類別,逐個教孩子辨認。首先將食物的顏色和形狀進行對比,然后由家長介紹認識各種食物的特點,比如色澤、口味、氣味、營養,并比較不同食物之間的區別。或者讓孩子講述自己對該食物的理解,再對孩子所講的內容進行糾正或補充。
這里我們舉個小例子,以便家長們更好地實踐。就以最常見到的面粉為例,我們可以先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讓孩子說出對面粉的感覺(如滑滑的、細細的、輕輕的粉狀物質),然后將面粉的原型—小麥及做好的成品—包子、水餃、饅頭的圖片列出來,或者還可以在網上找一找關于小麥成長的視頻,以及用面粉包餃子、做饅頭的視頻。同時,家長耐心為孩子講解:小麥從田間長成,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時呈金黃色,只有將小麥去殼磨成面粉后方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小麥發酵后還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等。孩子了解了食物之間的聯系,可以更好地認識食物,明白食物的來之不易。
(2)識圖內容由簡單到復雜 給孩子看食物視頻、圖片的過程要遵循從常見到次常見再到不常見的順序。這是由于圖片上看到的食物不是三維立體的真實食物,而很多孩子還不能形成食物的立體概念,從常見的食物開始對孩子更有幫助。例如,從西紅柿、黃瓜這些常見的食物開始,到一些次常見的食物比如香椿(在某個時令、某個特殊的節氣才有),讓孩子從圖片開始看,配以相應的視頻及合理的時間,教孩子識記食物效果會更好。
(3)食物圖片比例要合理 說到教孩子認識食物,很多人想到的是超市里賣的食物卡片、網絡上免費下載的食物圖片,或者外表光滑的食物模型。實際上,我們應該選擇與實物比例更相近的圖片或者模型。這是由于超市或書店里賣的教孩子認識食物的卡片,在制作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觀察清晰,可能存在尺寸比例失調的情況。當孩子看到這樣的圖片時,腦子里產生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比例失衡的、與正常大小不一樣的食物,這會影響孩子后期進一步的認知。為了更好地利用圖片或者視頻教孩子認知常見食物,可以利用參照物。比如展示雞蛋時,如果圖片上展示一個雞蛋,那最好有一個正常成人的手或者一個標準的小碗或小碟子作參照,用來把雞蛋和它做對比。這樣,孩子不僅能了解其形狀,也對大小有了初步的認知。
(4)顏色夸張不可取 有些視頻或圖片上呈現出的食物顏色過于夸張或者色彩完全失真,這對于孩子最初的食物認知是不可取的。對于這些失真的圖片和視頻,建議家長和老師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盡量少用或不用,以身邊的真實的食物為“師”,讓孩子在自然界真實“老師”的啟蒙下成長。
認識食物方法多—菜場超市真感受
在某種程度上,超市就像現代城市的一個縮影。孩子通過超市這個窗口認識世界,可以說是一種捷徑了。當孩子從視頻和圖片中掌握了很多食物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學會如何辨認各種食物后,家長就可以帶著孩子去超市或者菜市場細細體會各種食物的特點了。
(1)購買清單不可少 很多家長不愿意帶孩子去超市,原因是擔心孩子在超市遇到新奇的東西非要家長買下來,家長不買孩子就會大哭大鬧。這里,教給家長們一個小竅門,在帶孩子去超市前可以先列一張購買清單,并告訴孩子我們只買這張單子上有的東西,這其實也是對孩子控制力的一種培養。這張單子上面盡量列一些孩子最近認識到的食物,這樣既可以增加孩子學習的機會,也可以避免孩子在超市要求買一些多余的東西。
(2)分區選食物 無論是超市還是菜市場,一般都有明顯的食物分區,比如蔬菜水果區、水產品區、副食區、糧油區、熟食區等。到了超市,家長可以先讓孩子了解超市的分區,讓孩子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分辨哪個區域有哪些主要的食物。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好地了解食物的分類,同時也可以加強鞏固孩子的記憶。然后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根據購買清單來挑選食物。若孩子挑選的食物與購買清單上所列的匹配,家長一定要毫不吝嗇地夸獎孩子,“寶寶真棒,又選對了。”“沒錯,就是這個。”孩子若是選錯了,家長可以據此給孩子再次講述選錯的食物和所需要的食物之間的不同,以及各自的基本特征。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加深記憶,并學到新的知識。推此及彼,還可以用這個辦法教孩子學習其他的日常用品。
(3)認識新食物 家長可以利用超市或者菜市場這些天然學習的好地方,教會孩子認識一些新的食物。比如當家長帶著孩子到了超市的水產品區,看到一些活蝦活魚,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下水產品的分類、魚類的營養價值等知識,并通過觀察它們在水中的姿態及水產品區獨特的魚腥味、泥腥味等,來加深孩子對水產品這類食物的認識。
(4)危害食品早認識 超市里的休閑食品區各種膨化食品琳瑯滿目,孩子不可避免地會被蝦條、薯片、巧克力等小零食吸引。家長這時就可以耐心地告訴孩子諸如高糖高脂食品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比如蜜餞雖說是由水果制成的,但是在加工的過程中為了保存更久且增加其可食性,往往會添加精制糖,這種高糖會影響孩子牙齒的發育,吃多了會引起齲齒,嚴重者會造成牙痛或牙齒脫落。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形成科學選擇零食的意識,有益于他們以后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
知識小鏈接
食品標簽明辨別
食品標簽是指預包裝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圖形、符號,以及一切說明物。食品標簽有助于我們了解所購食物的質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或飲用方法,也有助于我們為孩子選擇優質、健康、安全的食物。家長們應從小培養孩子看食品標簽的習慣。辨認食品標簽的方法如下。
① 食物標簽必須標明的內容有:食物稱號、配料清單、凈含量和瀝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稱號和地址、出產日期或包裝日期和保質期、商品標準號。
② 廠址標識不詳、聯系方式虛假均是違法的。
③ 食品標簽上不應過度宣傳食物的食用效果或者治療效果。
④ 食品標簽不應模糊不清或掉落。
⑤ 食物標簽的漢字不應是不標準的漢字,不能使用不標準的簡化字和篩選的異體字。
⑥ 選購食物時應認準QS(生產許可)認證,若無對應QS認證,不應該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