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了,我講三國從王莽講起,指的主要就是豪強、經學、宦官、外戚、民族戰爭、讖緯這六座大山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東漢的走向,而王莽時期就注定了這些問題的起源。關于王莽怎么篡漢我們就不談了,不然的話這個雪球就滾不完啦!
西漢末年社會存在著兩個重要的問題——土地問題與奴婢問題。
當時諸侯王、列侯、公主、兩千石以上官吏都擁有許多的奴婢又占有大量的田地。至于豪富權貴“多規良田,役使貧民”根本就是極為普遍的現象。舉個例子,漢哀帝的同性戀人董賢,僅一個人就占有良田2000余頃,這就可見一斑了。有人田多自然就有人田少,甚至沒有田,這些普通的農民負擔著繁重的賦稅和徭役,其結果就是無法生計大量破產,這樣以來他們就成為了流民,或者也成為了奴婢。
關鍵問題是奴婢作為私蓄是不繳納人頭稅的!
試想一下,土地兼并本身造成賦稅減少,又造成農民轉為奴婢,而形成奴婢更造成賦稅減少;更何況沒有成為奴婢的流民更造成了社會問題!這樣的國家豈會不亡?
王莽獲得政權之后,第一要務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說句公道話,王莽這個人拋開成功與否,單從他的修養和主觀愿望來講其實是不錯的,甚至稱為一代改革家也不為過。當時,我們的王大改革家一琢磨,這些吃皇糧的公仆和小康人家們憑什么占著這么多的地呀!分!
他在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下令,更名天下田地為“王田”,奴婢為“私屬”,都禁止買賣;又參照“井田制”的原則,凡男口不瞞8人而土地超過1井(900畝)的,就要分出多余的給無田和田少的人。他還設置了一個“低保”,沒田的人要按照一男丁100畝的原則授予。這就是王莽改制中大名鼎鼎的“王田私屬”。
這也不錯,我們新中國剛建立時不也打土豪分田地嗎?
但是當時不成,你王大改革家要分當官人的地,還派當官的人去辦,誰有這么高的覺悟呀?擁有900畝以上田地的地主和官僚不過是象征性地把田分了,不過是走走形式,上下聯手蒙騙王莽。所以這樣的改革并不能真正落實,反而凍結了土地的買賣。結果是破產農民是想當奴婢而不得,這樣天下更亂了。
中國人有一個極悠久的習慣——走極端!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主也走極端。他推翻王莽又掃平各地割據以后,就輪到他解決這些問題了。其實根本就談不到解決,大家想想,戰亂死了多少人又荒了多少田,這土地和奴婢問題自然就沒那么嚴重了。可是劉秀鑒于王莽的失敗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就縱容土地兼并,走極端。這樣一來,土地兼并和人口萌附的問題在東漢一開始就種下了禍根!
劉秀以后的幾代帝王繼承了劉秀的執政綱領。東漢的官吏和豪富地主就在統治者的庇護之下肆無忌憚地搞土地兼并,在這樣的情況下豪強地主終于產生了。東漢中后期大地主擁有了大規模的田莊和大量的家奴,他們得保護好自己的這一切,于是他們在田莊周圍建造高墻碉樓,又建立了他們的私人武裝。
想必“強項令”董宣的故事不少人都知道吧?可他也有差點兒吃虧的時候。董宣在擔任北海相得時候,當地的豪強公孫丹新居建成,也不知道哪兒找來一個胡出主意的混蛋風水師,硬說得殺些人才能避邪。公孫丹也是混蛋,他就信了,他就叫兒子在大街上隨便殺人放在新房子里。他兒子更混蛋,就照辦了。事后董宣捉拿并處死了這對混蛋父子,沒想到公孫一家竟糾集私人武裝攜帶兵器大鬧北海相府。
像這樣的混蛋豪強在當時是舉不勝舉的。到了東漢末年,有的豪強武裝甚至拒絕郡級行政長官委派的地方官員入境。我估計,強龍難壓地頭蛇這話就是那年頭留下的。
怎么辦呢?官員上任得先“拜山”,把全力交給地方豪強,自己當個幌子,來個“公私合營”。劉表所屬的“江東八俊”不少人知道吧?其中有倆就是“私方經理”。南陽人宗資為汝南太守,委政于范滂;弘農人成瑨為南陽太守,委政于岑晊。這還只是一個普遍的例子而已。
光這樣也就算了,可是豪強地主又有一部分形成了門閥,連朝廷任官的權力都壟斷了。
至于門閥的形成,那與學術有莫大的關系。你別奇怪,東漢就是一個搞學術差點兒搞亡了國的朝代。不信?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