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 CFCI)報告(第11期):走進廈門
-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
- 2495字
- 2020-10-30 17:32:39
3.6 西部地區比較:中心特征顯著,成都領跑
西部地區主要包括我國的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進入本期CFCI指數評價榜單的金融中心城市分別是成都、重慶、西安、昆明、南寧和烏魯木齊。
表3.6.1 西部地區金融中心在CFCI 11中的評價結果

本期CFCI中,成都綜合排名較上期上升1個位次,反超杭州,重慶較上期上升1個位次,西安較上期上升2個位次。
成都、重慶、西安、南寧、昆明和烏魯木齊在本期綜合競爭力排名分別為第5位、第8位、第11位、第24位、第25位和第31位。
成都、重慶、西安均為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實力相對雄厚,成都作為西部金融中心的發展地位越來越突出,重慶金融中心在長江上游地區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西安正在向國際金融中心邁進。
南寧得益于產業績效突出,進步最大,由上期的倒數第2上升到本期的第24位,上升6個位次。昆明和烏魯木齊較上期分別下降2個和3個位次,綜合實力仍較薄弱。

圖3.6.1 西部地區各區域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得分歷期變化
專欄3.6.1 成都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發展成效凸顯,建設理念加快轉型升級
成都自正式明確“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新定位,于2016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其在全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金融發展規模西部領先。2018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750.2億元,與2009年相比,年均增速超過14%,占GDP的比重超過11%,本外幣存款余額3.78萬億元,貸款余額達到3.26萬億元。成都保費收入927.1億元,保險深度達到6.04%,保險密度達到5677.28元/人。成都共有各類金融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2600余家,上市公司共94家(A股75家),2018年度成都新增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家。
實現建設理念四個轉變。從體量規模積累向核心功能凸顯轉變,持續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創投融資、金融結算、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從傳統金融集聚向新金融生態圈構建轉變,打造特色新金融與金融科技產業集群。從中心極核主導向輻射和服務省市經濟轉變,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從自身集聚式擴張發展邁向服務省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從碎片化被動防范向系統性主動防范轉變,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保障西部金融中心穩定發展。
積極培育“單打冠軍”。成都致力于發展科技金融、農村金融、消費金融、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六類新金融“單打冠軍”。2018年,“盈創動力”科技金融平臺入選國務院13項具備復制條件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舉措;“農貸通”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放款率達67%;自貿區供應鏈金融多式聯運提單融資超百例;綠色信貸余額逾2500億元,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投保企業近200家,通過交易所實現碳排放權交易逾500萬噸;成立了西南地區首家文化金融專營機構“成都銀行錦城文創支行”,總授信額度達10億元;成都金融科技企業超過350家、數量位居國內前5。

圖3.6.2 西部地區各區域金融中心金融產業績效得分歷期變化
在經歷上期的大幅增長后,西部地區金融中心增速有所放緩,成都和重慶排名不變,西安和南寧分別上升1個和4個位次,昆明和烏魯木齊分別下降1個和3個位次。
成都、重慶和西安的得分高于全國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成都得分遙遙領先,而南寧尤其是昆明和烏魯木齊遠低于平均水平,兩極分化差距較大。
成都、重慶、西安、南寧、昆明和烏魯木齊在本期金融產業績效排名分別為第4位、第9位、第11位、第16位、第26和第29位。
表3.6.2 西部地區各城市金融產業績效評價比較


圖3.6.3 西部地區各區域金融中心金融產業績效分領域的比較

圖3.6.4 西部地區各區域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實力得分歷期變化
本期成都金融產業績效表現突出,在西部地區具有明顯的業務規模優勢。2017年成都金融從業人員達到12.7萬,近3年平均增速高達16.8%,增速排名全國第3位、西部第1位。
成都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均大幅領先于同區域其他金融中心,分別排名全國第3位和第10位。
成都本地證券交易量與GDP之比達547.5%,居全國第6。
重慶金融機構實力的得分遠高于全國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區處于絕對優勢地位,排名較上期上升2個位次。
成都得分高于西部其他4個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較重慶有一定的差距。
本期西安得分有較大提升,南寧得分小幅上揚,烏魯木齊和昆明的表現持續低落。
本期成都、重慶、西安、南寧、昆明和烏魯木齊在金融機構實力排名分別為第8位、第5位、第11位、第28位、第30和第31位。
表3.6.3 西部地區各城市金融機構實力評價比較

重慶在地方性金融機構方面表現十分突出。2018年,重慶擁有小額貸款機構達274家,排名全國第1;擁有融資租賃機構達82家,居西部第1,全國第11;融資擔保機構達132家,排名全國第1。
成都在保險類機構方面有較強的區域比較優勢。截至2018年底,成都有3家法人保險公司,資產規模為2548億元。

圖3.6.5 西部地區各區域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實力分領域的比較

圖3.6.6 西部地區各區域金融中心金融生態環境得分歷期變化
與全國區域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相比,成都、重慶和西安金融生態環境均具有比較優勢,成都表現尤為突出,金融生態環境改善幅度要快于其他城市,一躍升至西部地區最佳。。
本期金融生態環境分項排名重慶維持不變,西安較上期上升2個位次,首次超越重慶,昆明、烏魯木齊和南寧的比較劣勢仍較明顯。
成都、重慶、西安、昆明、南寧和烏魯木齊在本期金融生態環境方面的排名分別為第5位、第11位、第10位、第19位、第26和第31位。
表3.6.4 西部地區各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比較


圖3.6.7 西部地區金融人才環境同28區域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較
金融人才環境方面,西安在教育環境方面有較明顯優勢。2018年,西安共有普通高校63所,其中11所“雙一流”高校,數量區域排名第1。
城市環境方面,昆明的表現更勝一籌,空氣質量、交通狀況等方面優于區域內其他城市。
生活質量方面,南寧和重慶表現更佳,比區域內其他城市收入水平更高的同時,房價、生活成本等更低。

圖3.6.8 西部地區金融商業環境分領域的比較
金融商業環境方面,成都的專業服務、政策支持在西部地區表現最佳,重慶則在地方風險控制方面表現優秀。

圖3.6.9 西部地區國際化水平分領域的比較
相對來說,西部地區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是成都,其在經濟外向度、機構國際化、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均是區域最佳。2018年,成都擁有外資金融機構40家,位列全國第7,西部第1;國際航班起降架次為36710次,居全國第3,西部第1;當年實際利用FDI總額120.3億美元,居全國第3,西部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