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魚:一個魚頭和千島湖的故事
- 鄭家平 屈波
- 2760字
- 2020-10-30 17:28:51
第一節 國家生態縣
淳安人喜歡以“上海和杭州的后花園”來形容自己,雖然伴隨千島湖的知名度日益攀升,淳安早已名揚天下,但從地理輻射的地緣關系來看,這樣的形容是不無道理的。在一幅比例為1:100萬的中國地圖上,位于浙江省西部的淳安是一個極易被忽略的小圓點,但實際上,淳安是浙江省面積最大的一個縣,舉世聞名的千島湖就坐落在她的懷抱之中。這里是有著“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魅力自然生態名鎮”“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宜居城市”“國家級生態縣”等多項國家級生態環境桂冠的旅游名勝區。
如果你乘高鐵從杭州出發,駛向西南偏西方向,窗外的風景將很快淹沒在綠色中,此時你將看到另一個版本的山水浙江,與經濟發達的杭嘉湖平原不同,也與民營經濟異常活躍的寧紹平原、溫臺地區不同,沿途不無幾分詩意:延綿的青山,大片的竹林,稀疏的村落,時隱時現的河流,短短1小時車程,如果青山掩映下的一大片水面突然映入你的眼簾,不用說,千島湖到了。

被譽為“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島湖
進入淳安,你會第一時間發現,整個環境儼然是一個天然的生態王國。你或許會感到有些意外,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浙江省,在長江三角洲的腹地,在大上海的都市圈邊緣,原來還精心鑲嵌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山水明珠,一個如同新生兒般保留著天然生態的地理空間,這里足以放松都市人的神經,使你片刻忘記那些生活中的煩惱,忘記那些常年不得不忍受的喧囂和嘈雜,重新找回一個充滿活力的自我。在這里,你將很快地與自然融為一體,生活不再顯得沉重。
沿湖進入淳安縣城的所在地千島湖鎮,你會發現,這里其實也是一個清雅幽靜的小山城。千島湖鎮是淳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1959年新安江水庫形成后,淳、遂兩縣合并,兩座縣城相繼成為澤國,人們在與古淳安縣城賀城遙相對應的排嶺半島興建了這樣一座新城,當時就叫排嶺鎮,1991年9月方更名為千島湖鎮。千島湖鎮依湖而建,以湖命名,30年多年逐漸從一個湖邊小鎮發展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事實上,淳安不光有著純凈的千島湖,因為山的背景,這里到處都散發著秀美之氣。早上推開酒店的窗戶,當你大口呼吸著微風送來的新鮮空氣,注視著山間的晨霧如頑童般嬉戲于密林之中的時候,你會多少有些慶幸,并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終于遠離了都市。
淳安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幸福指數絲毫不亞于那些擁擠在都市里的人,淳安人有句順口溜“住的是湖景房,吃的是有機魚,吸的是森林氧,喝的是山泉水”,一種愜意與自豪溢于言表。漫步在小鎮街頭,時間仿佛慢了下來,隨處可以感受到當地人的怡淡與安逸,很多人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臉上洋溢著知足的笑容,他們或許在鎮上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或是經營著一份小生意,或是有一點自己的小愛好,他們對生活有著自己的理解,并以生活在這里而感到滿足。

中國林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權禮視察千發集團
淳安多山。從空中俯瞰淳安,高聳的青山從安徽境內順勢而下,層巒疊嶂,繼而幾乎覆蓋了整個淳安,山地面積占到全縣面積的80%。這些山脈包夾著淳安,僅海拔超過1000米的就有80多座,山嶺多呈東北—西南走向,幾條主要山脈分向環拱四周,地形向中間逐漸低下,構成縱橫如切的河谷、丘陵地帶,使淳安成為一個盆地,故當地就有“八山半田分半水”之說。
淳安縣位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北緣,雖有太平洋副熱帶季風的影響,但因其有著廣闊的森林覆蓋和水面資源的調節作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也很充足,這里山體叢林密布,放眼望去,你很難看到裸露在外的土壤。山坡上大約分布著600多種喬木和灌木,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同時,這里也是各種野生動物的天堂。據《新安江開發志》記載,環抱千島湖的山脈上分布著近20個林場,其中近80萬畝為國有山林。2018年,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6.82%,森林面積509.1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390.92萬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單這一項指標,就超過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如芬蘭、瑞典、日本等。
走進淳安的農村,豁然開朗的山坳里,寬闊的溪水沿著長長的埠頭潺潺而流,煙雨蒙蒙的溪面上,鴨子歡快嬉戲,還能看見游動的石斑魚,白墻黑瓦的民房掩映在綠樹叢中……這是一幅淳安農家的美麗“山居圖”。實際上在淳安的日子里,我經常有機會體驗淳安鄉鎮農村的普通生活,與住在千島湖鎮城里的人們不同,這里的生活節奏要更舒緩安逸,同時也并不缺乏現代氣息,由于近年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關系,農村中衛生條件普遍都很好,地上干凈,水也清靈,甚至還有一些接待條件不錯的民宿群落、餐館酒肆。偌大的淳安,便捷的交通把每一個鄉村聯系在一起,村村是景,處處宜人。
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與該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態、生產環境及出產相關,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淳安的山地多適合種玉米、番薯,這也形成了淳安人特有的飲食習慣和風俗。淳安有幾樣特有的美食讓我感受很深,比如淳安的米羹,這是一種用大米、干菜、豆腐配以辣椒制成的主食,還有就是苞蘆粿,是一種玉米做的餅,好客的淳安人都會向客人推薦這些當地特色美食。四五個朋友,加上兩三道湖中魚鮮,幾杯楊梅酒,淳安人能海闊天空地和你聊上半天。淳安飲食習慣在杭州周邊的縣市是非常少有的,盡管如今的千島湖地區酒店、大廈林立,現代的氣息不亞于那些大都市,而那種質樸的民風,卻時常讓我與淳安的這個“淳”字聯系在一起,讓我相信有些歷史傳統與現代文明在同一個空間可以并行不悖。
淳安共有23個鄉鎮,425個行政村,人口35.8萬人。由于生態保護的需要,淳安限制了各類污染企業的發展,人們主要從事農業和旅游相關行業,高山茂林之間,每一條千島湖的源流,就是一條經營帶,形成了淳安縣獨特的“百源經濟”,這里的人們普遍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將生態環境作為淳安經濟發展最大的比較優勢和最具競爭力的戰略資源,把休閑旅游為主導的現代服務經濟作為全縣的首位經濟,這是歷屆縣政府做出的一種取舍,也是淳安幾十萬老百姓的一種堅守。“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并不對立矛盾,而是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關鍵在于發展模式、發展路徑、發展舉措的選擇。”這座城市的經營者們這樣說,這種表述與本書所描述的淳魚的崛起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契合。淳安曾經拒絕了300多億元的投資項目,堅持綠色發展和生態富民,也許這正是這片神秘土地上的人們對于“經營”兩個字更為獨到的見解,是融入思想的發展基因。得失之間,有困頓中的艱難掙扎,我想更多的是高瞻遠矚的智慧和魄力。

秀美的淳安鄉村
近年來,隨著治理觀念的轉變,特別是淳安免除GDP考核以來,人們突然發現,淳安縣在區域生態中的貢獻是如此重要。多年來,淳安縣有意無意形成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越來越被人們所推崇和借鑒。淳安在發展過程中的思考和取舍,構成了一部山水資源升級、生態效益轉化的活教材。繞不開的劣勢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優勢,淳安走出了一條“生態立縣”的特殊道路,形成了其在全國縣域經濟中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