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魚:一個魚頭和千島湖的故事
- 鄭家平 屈波
- 4352字
- 2020-10-30 17:28:54
第二節 追魚追夢
作為淳魚品牌開創的核心人物,汪建敏是當年的主要操盤者,如今千發集團的董事長。1999年,一紙任命書放到了汪建敏的手上,淳安縣政府經過綜合考察決定調任他接手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負責人的工作,而一份報告表明,當年開發公司年營業額不到2000萬元,虧損800萬元,瀕臨破產,員工人心渙散。汪建敏沒想太多就接受了這一任命,相對于機關工作的按部就班,商業環境的波云詭譎似乎對他有更大的吸引力。人在面對困難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戰勝它,一個是屈服它。繞過困難的想法往往是自欺欺人,成不成總歸要試試才知道。

淳魚品牌建設工作會議
高個子大額頭,戴一副眼鏡,一臉的精明強干,走路虎虎生風頗有軍人氣質,此時的汪建敏也很想親手試一試自己對這家曾經工作過的老牌國企的戰略判斷,試一試多年來思考形成的以品牌化經營手段促成企業發展軌跡改變,使其走上成功道路的那些奇思妙想。
1962年,汪建敏出生在淳安的一個偏僻的鄉村,就在今天,那里的交通仍不算便利。父母都是農民,唯一不同的是父親讀過初中,在鄉下算是個了不起的文化人。父母膝下三兄妹,汪建敏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自己排行老三。然而,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汪建敏的父親不僅娶了地主的女兒,而且他的曾是地主的外公在土改時還被鎮壓了,這就給汪建敏的少年經歷帶來的許多了坎坷與無奈。
讀過書的人和沒有讀過書的人是不一樣的。汪建敏的父親在那個年代就崇尚學習,同樣他也期望知識能改變幾個孩子的命運。緣于外公被鎮壓,汪建敏的哥哥和姐姐都沒有念到高中就被迫輟學了,于是父母產生一種強烈的愿望,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汪建敏讀上高中。為此,父親不惜放下尊嚴而去巴結和討好大隊干部,給他們送東西,請他們到家里吃飯,目的就是要讓品學兼優的小兒子能讀上高中。然而,命運往往喜歡在最關鍵的時候捉弄人,汪建敏最終也沒能逃脫哥哥姐姐的那種命運,沒能升入高中。
1976年9月1日,學校開學的日子,對于失學在家的汪建敏來說,那是他人生最黑色的日子,他不知道如何渡過這場苦難。清早起床,14歲的他看一眼掛在墻上的書包,抄起農具出工了……
“學一門手藝,不管什么年代都餓不死。”這句話是藏在無數農村父母心中最質樸的希望之火,老兩口為少年的汪建敏重新布置了一個做手藝的人生未來。汪建敏先是學了半年的裁縫,后又改行學篾匠。走村串戶,吃住在外,學篾匠的確不是個輕松差事。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要在師傅起床前把所有的刀磨得飛快。手指被篾條劃出了一道道口子,那就貼上白膠布繼續干,天長日久,手也變得粗糙起來。冬天里,濕漉漉的毛竹結上了冰,拿毛竹的手指凍得紅腫僵硬。干活時要整天蹲著,腿腳蹲得酸痛麻木,失去知覺。干到深更半夜,師傅上了床,他還要把家什收拾好才能休息。少年時期的這一切都像礪石一樣,磨煉著汪建敏的意志力。
在學手藝期間,不論多累汪建敏都沒放棄讀書,在萬籟俱靜的夜里,大家都進入夢鄉,他卻在油燈下認真讀書。“命運總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1977年,鄧小平復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高考,汪建敏終于獲得了一次人生轉折的機會。
1978年7月,汪建敏和公社的其他77個應屆畢業生共同參加了中專考試。考完后就是忐忑的等待。這樣的等待猶如擺鐘,讓人的心在希望和失望間擺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失望停留得越來越長。此時,住在公社的親戚跑來報信,說公社的高音喇叭廣播了,全公社只有他一個人考中了!汪建敏是幸運的,一顆少年稚嫩的心在經過這一連串的不幸之后終于獲得了一次暢快淋漓的滿足。有人說坎坷的童年能生出一個人的偏執和狂躁,而在汪建敏的身上,這些苦難卻歷練出了他的堅忍和頑強,這成為汪建敏人生的“第一桶金”。
接下來的經歷對汪建敏來說是一連串的耕耘和收獲,從浙江林業學校畢業以后,1981年他順利地分配到新安江開發總公司成為一名林場技術員,這是汪建敏和開發公司的第一次接觸,也是他與千島湖的山水資源結下不解之緣的一個開端。在交通不便甚至沒有通電的國營林場他堅持讀書,自學完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有了足夠知識儲備的他先后又被提升為林場副場長、場長、總公司林業科長。1993年底,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在全縣雙推雙考中,汪建敏以豐富的學識、過硬的素質在一百多人中脫穎而出,考上了縣土管局副局長。他又通過自學考試順利獲得了行政管理本科并緊接著獲得了浙江大學的法學學士學位,這期間他先后調任縣科委主任和農業局局長,他還參加了國資委和美國合辦的MBA,并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事業、學業雙豐收。
汪建敏自中專畢業以后的經歷鋪陳開來也許稍有些平淡,但是相對“學院派”的成長來說,由于時代的錯誤,汪建敏的求學成才之路始終是意志戰勝挫折的典范。許多年后,一些當年的同事至今都對汪局長工作閑暇和出差時在包里不忘裝滿各種學習書籍的情景記憶猶新。在政府工作期間,他用相對常人更漫長的過程去獲得所需要的理論知識積累,又在工作中進行運用和實踐,就像鋪上土踩幾腳再鋪上土再踩幾腳的打樁一般,使得他個人的才學和素養螺旋式提升,這些都為汪建敏的事業成功不斷積蓄力量。父親所堅信的“學習改變命運”是對的,而對汪建敏而言,學習又豈止是改變命運那么簡單,它是汪建敏認知世界和自我改造的方法論,是他深入血脈的一種精神秉持。
20世紀80年代,海爾集團的張瑞敏創造了“休克魚”的概念,它是指硬件條件很好但管理落后的企業,符合這個條件的在當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只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嚴重虧損的國營企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近10年時間里,中國企業版圖上集體所有制經濟和私營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鄉鎮企業較之私營企業有資金和資源上的優勢,作為新生事物也沒有歷史包袱。另外最重要的還有,它不會受到意識形態中的極左思想的詬病,根紅苗正。這期間海爾一共吃下了14家企業,總資產約15億元,而當時的校辦企業娃哈哈同樣上演蛇吞象的好戲,一口氣吃下全國十大罐頭企業之一的杭州罐頭食品廠。這些企業都借此擴大了規模并成功扭虧創富,進入了中國一線企業的行列。而作為另一個參照面,當年的許多國有企業卻舉步維艱,普遍存在思想僵化、機制落后、機構臃腫、巨額虧損和三角債等問題,它們時刻面臨被強行破產或兼并的危險。
這一時期,作為杭州千島湖發展有限公司的地方國有股東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就處在這樣的萬般艱難當中。
新安江水庫的建成,形成了一個地域廣闊的宜漁水體和山林資源,這一管理區域幾乎占了整個淳安縣縣域面積的四分之一。1962年1月6日,浙江省委發文成立的新安江經濟開發建設公司,委派時任浙江省新登縣委副書記的劉延儒、淳安縣委組織部長的黃成俠以及浙江省水產廳海洋漁業處的李瑞祥處長、浙江省農業廳辦公室的于蔚祥副主任幾個人組成了班子,作為省屬企業它歸口浙江省水產廳管理。1965年該公司改為新安江區的建制,統一管轄新安江庫區開發和庫區的人民公社。1970年5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組建南京軍區浙江生產建設兵團,自此新安江經濟開發建設公司改編為浙江生產建設兵團直屬第十三團,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1975年6月,中央撤銷了浙江省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次年浙江省革委會下文將企業改名為淳安縣新安江開發公司,林業和水產分屬浙江省林業廳和水產廳主管。1993年12月13日,經淳安縣人民政府批準,企業最終定名為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在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開發公司長期保持著政治經濟一體化管理的格局,不僅包括漁業、林業等生產經營單位,還有類似法庭、醫院、學校、派出所、公社、居民區等非經營性機構。在管理歸口方面,經常也是省屬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參與決策企業經營問題。如此一來,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在那樣一個年代,開發公司不是一家企業,它成為一個充滿浪漫情懷的社會主義烏托邦。在漫長的國企改革進程中,與全國的情況同步,開發公司的社會功能逐漸得以剝離,管理也逐漸明晰。

千發集團董事長汪建敏
1986—1997年,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穩定擁有幾千名員工,一份1990年的工會改選紀錄表明,當時在冊的工會會員就有2597人。這時企業的管轄范圍仍然是這429平方公里的山林和573平方公里的水域,經過多年的創業和發展,企業下轄絲綢廠、電子儀器廠、啤酒廠等50多家單位。由于下轄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后、產品檔次低,企業經濟效益欠佳,難以適應市場變化,有些企業出現了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的現象。
在接下來的整頓過程中,總公司試圖通過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實施各類技術改造、吸納投資等方式激活企業,期間相繼淘汰和撤并了新安江啤酒廠、千島湖電子儀器廠、瑞迪公司、姥山綢廠、羨山綢廠、絲綢總廠、活性炭廠、飼料加工工廠和家具總廠等10余家效益欠佳的企業,并重組永順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新安江罐頭食品公司、水產冷凍公司、森林建設公司和漁網廠等企業。企業治理方面,通過“剝離、核銷、提留”等改制程序,對公司所屬企業全面改制,實行買斷經營,職工進行身份置換和人員分流。
對于企業領導和一線員工來說,這一時期是一個非常痛苦而艱難的過程,2009年出版的記錄開發公司48年發展歷程的《新安江開發志》一書對這個過程也有記敘。作為一家幾乎和新中國建設歷史重疊的國有企業,時代發展變遷帶來的驚詫和陣痛都是成長的必修課,曾經的焦灼和無奈,今天已隨風而去。所幸,這樣一家企業現在還好好的活著,散發著勃勃生機,如今的開發公司已清理了所有債務,效益年年攀升。2009年,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新一屆領導走馬上任,新的領導班子正用一種務實和創新的經營理念描繪著這家老牌國有企業未來的美好藍圖,企業的前途光明而燦爛。
世紀之末的1998年,杭州千島湖發展有限公司悄然成立,這家由中國林業集團森林國際旅行社和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共同發起組建的公司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一條國企“休克魚”將以一種更為自然而絢爛的方式,破繭成蝶獲得新生。
有些員工還依稀記得,在一個月朗星燦的晚上,汪建敏總經理帶著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到千島湖鎮南山開發區的大道上散步,不遠處幾家工廠燈火通明。幾年來淳安縣都嚴格控制工業企業的污染指標,引進縣內的各種企業和工廠大部分以生態型工業為主,農夫山泉的水廠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每天晚上這個時候,農夫山泉水廠的大門口就會停著許多準備裝車的大型箱式貨車,工人們用叉車正在緊張工作,這些水從這個地方被運送到全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甚至不會落下任何一間雞毛小店。千島湖的一瓶水居然能撬動如此大的市場,并且成為其中的佼佼者,這讓汪建敏頗感驚訝和興奮,而好水養好魚,千島湖魚的前景必然也光明燦爛。當時,汪建敏曾饒有興致地說了很多對企業發展的設想,那時的千發集團剛剛摘掉虧損企業的帽子步入快速發展期。如今,汪建敏的許多設想已成為現實。
2017年汪建敏調任上級單位中林森旅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仍兼任已成為集團的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畫面回到1999年的那一刻,政府部門少了一個務實的干部,企業家群體中多了一個精明的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