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決策的全新視角:跨期決策與享樂適應
- 鄭鑫 徐夢怡 張潔
- 582字
- 2020-11-02 10:00:27
3.3 理論假設與模型構建
本書擬研究當未來事件成為跨期決策遠期選項時間的指代詞時,不同效價的事件對跨期決策的影響,且本書認為這種影響將通過對事件的時間感知進行中介。
由文獻綜述部分內容可知,跨期決策是一種時間折扣現象,主觀時間感知會影響時間折扣率,從而影響跨期決策:主觀時間感知短時,跨期決策時間折扣率低,個體更容易偏向于遠期選項;主觀時間感知長時,跨期決策時間折扣率高,個體更容易偏向于近期選項。部分研究從時間表達方式的角度對時間感知與跨期決策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發現時間分解(劉揚和孫彥,2016)、日期與間隔(LeBoeuf,2006)等不同的時間表達方式造成了消費者不同的時間感知,從而影響了消費者的跨期決策。事件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用來指代時間,且跟跨期決策掛鉤。這種聯系可以從決策遠期選項發生時間(前者)相對于事件發生時間(后者)的先后順序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前者先于后者發生,如一個月后公司安排集體免費旅游,工資的發放與領取涉及跨期決策,此時內部宣傳“旅游前再發工資”;第二種是同時發生,如宣傳“旅游時再發工資”;第三種是前者后于后者發生,如宣傳“旅游后再發工資”。這種以事件指代時間來描述決策遠期選項發生時間的表達方式其實也是“日期與間隔”中時間間隔表達方式的一種。但本書認為以事件指代時間間隔與如“一個月后”的時間間隔表達方式依然有所不同,因為事件不僅僅具有時間屬性,還具有效價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