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群化:酣客5年100倍增長的社群方法論
- 王為
- 1626字
- 2020-11-06 18:59:54
3.1.1 粉絲:社群經濟的基礎和載體
粉絲是社群經濟的重要基礎和載體。
從這個角度來看,社群經濟與粉絲經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說到粉絲經濟,小米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小米集團2019年年底發布的財報顯示,小米集團2019年全年營收達到了2058億元。對小米來說,這稱得上是一個小的高光時刻,因為這是小米第一次全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而這距離其總營收超過1000億元僅過去兩年時間。
小米跨過千億門檻用了7年時間,與這一成績相比,其他互聯網巨頭遜色不少:蘋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阿里巴巴和騰訊都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
眾所周知,小米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粉絲文化”。通過吸引和經營粉絲,小米成功地走進用戶的需求鏈,契合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并持續在粉絲身上進行著流量變現。那么,小米是如何吸引粉絲,并成功把粉絲變成“死忠粉”,最終獲得流量變現的呢?
第一步,用品質留住“發燒友”
小米手機圈定的第一批粉絲就是手機發燒友。這類人群的特點就是可以很快接受新事物,同時對智能手機的價格又比較敏感。所以,“高配置、低價格”的小米手機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就這樣,小米手機在明確了用戶來源的基礎上,又通過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成功吸引了第一批用戶。
第二步,激發用戶活躍度,提高粉絲轉化率
為了留住第一批用戶,小米開始通過線上線下的一系列活動,不斷激發用戶的活躍度。小米的線下活動豐富精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爆米花”活動,即用戶見面會。另外,小米還效仿車友會的模式,為手機發燒友搭建起一個可以相互交流的平臺。無論是舉辦“爆米花”活動還是為手機發燒友搭建交流平臺,目的都是給用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認識朋友、相互交流的機會。通過這些活動,大大提升用戶的“參與感”,進而讓更多用戶轉變成粉絲。
第三步,不斷創造“死忠粉”
要想為產品創造出“死忠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大量的粉絲,以便從中進行優選。而很多人是通過朋友推薦成為小米手機用戶的。也就是說,很多米粉都會把小米手機推薦給身邊的親戚、同事、朋友,這便為增加粉絲數量、從中進行優選“死忠粉”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第四步,走進用戶的需求鏈
手機只是小米打開用戶家門的“敲門磚”,接下來,小米通過技術研發,開始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產品鏈:小米充電寶、小米路由器、小米藍牙耳機、小米電視盒子、小米電視、小米冰箱、小米電飯煲、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平衡車……小米的智能家電已經基本覆蓋人們生活中的所有必需品。同時,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也開始不斷上線,與智能家電一起為用戶打造出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就這樣,小米已經一步步用不同的產品走進用戶的需求鏈,成功契合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第五步,搭建虛擬社區
互聯網經濟時代,營銷的核心在于構建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聯系,小米自然深諳此道,于是成功搭建起一個企業與用戶緊密聯系的高黏性虛擬社區。在這個社區里,米粉們充分展示了購買力。其實從本質上說,虛擬社區就是一個粉絲社群,追求的是粉絲流量的變現。因此,小米始終在不遺余力地通過各種方式吸引米粉們的注意力,持續影響他們的生活。
小米的成功不是一個公司的故事,而是展現了一個新的生存法則,一個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企業的全新玩法。在這個全新的營銷模式當中,粉絲是其中的重要基礎和載體。
而對于做社群來說,有粉絲還遠遠不夠,必須要產生大量的粉絲。如果粉絲達不到盈余的程度,社群就無法成長,因為粉絲是社群的基本材料。因此,在社群經濟當中,要把你的消費者變成粉絲;你的員工最好也能從粉絲中產生,如果是招聘來的員工,那就一定要讓他愛上這份工作,愛上這家公司,變成你的粉絲。
或許有人會說,互聯網紅利期的時間窗口早已經關閉,小米的成功并不是誰都可以復制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該怎樣獲得大量粉絲呢?在我看來,想要獲得粉絲并不難,關鍵問題就在于要分清粉絲的類型,然后再根據粉絲的不同類型采用最適當的獲得方式。一般來說,粉絲可以分為4種,分別是物粉、人粉、事粉和圈粉,如圖3-1所示。

圖3-1 粉絲的4個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