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群化:酣客5年100倍增長的社群方法論
- 王為
- 1218字
- 2020-11-06 18:59:52
2.1.2 組織和個性崛起的剛需
1.社群是自組織崛起的剛需
中國現有的很多超大型企業都誕生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拋開經營、管理、創新等因素不談,處于改革開放爆發期的節點上,它們無疑獲得了時代和市場紅利。在今天,想要創造這種超大型組織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而且許多大組織也正處于困境之中,因為它們已經很難再適應這個靈活且信息爆炸的時代。
此消彼長,在大組織陷入困境的同時,自組織正在不斷崛起。自組織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它主要基于企業內部的員工視角,即化員工為企業的管理者、決策者甚至是擁有者。簡單來說,自組織的特性就在于人與人的自由聯合。而正如我在前面說的,隨著信息技術代際的更迭,到了第10代,心聯網即將到來。心聯網到來之后,人與人的自由聯合、心與心的自由聯合都將變得非常容易,世界上會產生一種新的組織,這個組織中的所有人都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追求,而社群基本上具備了心聯網時代的基本特征。
因此,在大組織陷入困境、自組織崛起的時代,你一定要給自己的組織增加社群的屬性,這樣才能保證組織的長久發展。
2.社群是個性崛起的剛需
雖然我們身處一個科技、經濟都高速發展的時代,但是相對于大時代的洪流,每一個個體卻顯得那么渺小。很多時候,依靠個體的力量,人們很難去改變什么。但難能可貴的是,很多人都擁有一顆奔騰的心,所以,雖然個體弱小,但個性已經崛起。
那么,隨著個性的崛起,人們是不是不需要組織了呢?恰恰相反,這時候人們更需要組織,只不過需要的是一個包容性更強的組織,而社群正是這種組織。正如我在前面所說的,社群是一切人才、資源、價值的土壤,對于人才、資源以及價值,它都有著無限的包容性。而社群的這種包容性得益于它的開度。關于社群的開度,我會在后面的章節進行詳細的闡述。
人們之所以想要一個包容性更強的組織,是因為人人都希望自己不受束縛,希望能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在過去,管理學奉行的其實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管”。但現在,如果你不懂得“理”,那就很難再去“管”。學會“理”,懂得“理”,如果不實行社群化,基本等于空談。
3.社群是品牌人格化的剛需
在品牌生命周期變得越來越短的今天,難道沒有品牌能夠長期存在嗎?
當然不是。只不過,品牌的內涵已經變了,變成了人格化品牌。比如,今天我們說起阿里巴巴,腦海中首先浮現的IP一定是馬云,說起華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任正非,說起小米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雷軍……這就是人格品牌化,也叫品牌人格化。
而在人格品牌崛起的時代,只有通過社群的方式,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把你的人格資產變成企業資產。粉絲是社群經濟的基礎,正是因為擁有了大量的粉絲,社群才成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營銷模式。而粉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人粉”,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喜歡企業的創始人或其他某個代表性人物轉化而來的粉絲,比如前面說到的馬云的粉絲、雷軍的粉絲,基本上都是人粉。能夠獲得人粉,是源于人格魅力,這時人格資產自然就轉化成了企業資產。
在后面的章節中,我會對人粉的內容進行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