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爽回到洛陽的4天之后,公元249年1月10日,司馬懿指示廷尉(司法部)逮捕了黃門(皇宮侍從長)張當,因為有人舉報張當,說他在任職期間私自挑選皇宮里面的女人獻給曹爽,很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張當被逮捕以后經歷了什么我們不可能知道,不過他在當天就供認:曹爽和他的親信們,計劃在3月中旬發動政變,由曹爽自己當皇帝。
既然有謀反的行為,接下來就一定是大規模的搜捕。曹爽和他的弟弟曹義、曹訓、曹彥,曹爽的高參何晏、鄧飏、丁謐、畢軌,以及政變時候投奔曹爽的桓范,連帶那個被司馬懿騙的團團轉的李勝,一起被投進監獄,等待最終的判決。
這里還有一個不能確定的故事:司馬懿逮捕曹爽一班人以后,讓何晏來審這些老朋友,并且交待何晏,一定要滅掉八個人的三族才行。何晏對舊日的上司好友,賣足力氣一網打盡,給司馬懿上報了七個人,可是司馬懿說:“還不夠。”何晏冷汗直流:“莫非還有我?”司馬懿說:“你答對了。”于是把何晏也投入監獄。不管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在獄中的曹爽等人很快就得到皇帝下發的命令:曹爽等人陰謀叛逆,大逆不道,同時斬首,屠滅三族。于是,曾經掌權十年的曹爽一黨,在一天之內,全體滅絕。
死得最不甘心的就是桓范了。司馬懿給他一條天堂之路他不走,曹爽的地獄沒他的份他硬要闖進來,他并不是曹爽的親信,卻為了君臣大義,把一生的賭注都押到了曹爽的身上,然而,卻錯給了一頭豬,連累全家人陪葬。桓范剛跟著曹爽兄弟回到洛陽城的時候,本來得到了赦免,而且還官復原職,可是,司馬懿恨桓范辜負自己,又知道留著桓范這么一個老資格的曹魏忠臣后患無窮,就下定決心要弄死他。司馬懿故意讓當初放桓范出門的老下屬司蕃來自首,按照事先安排,司蕃特意說到桓范曾經告訴自己司馬懿謀反,司馬懿聽完,勃然大怒,就嚴肅的問主管刑律的官員:“誣告別人造反該判什么刑?”回答說:“造反該判什么刑,誣告造反就判什么刑。”在當時,造反當然是死罪,所以,司馬懿立刻命人去桓范逮捕,桓范被捕的時候,神色自然,還對抓他的人說:“慢點兒、慢點兒,我也是個義士啊!”
1月18日,曹魏帝國在大屠殺后宣布大赦,第二天,皇帝曹芳任命司馬懿當丞相、加九錫,就像曹操當年那樣,但是,司馬懿堅決不肯接受,不過,這已經不要緊了,在曹魏帝國的所有大臣里面,他已經排名第一了。
但是司馬懿非常清楚,這次政變,不是他司馬懿一個人的勝利,在宮里,還有那位比自己閨女歲數還小的郭太后,在宮外,還有蔣濟、高柔等等等等其它實力派人物,在這洛陽城里,他絕對無法獨斷專行。所以,司馬懿選擇了寬恕,寬恕是為了縮小打擊面,寬恕是為了拉攏人心,寬恕是為了讓人家都認為,他司馬懿干掉曹爽絕不是為了自己奪回實權,而是為了曹魏帝國能夠千秋萬代、綿遠流長。
曹爽當年做大將軍的時候,曾經聘請了大量的高官后代給自己做屬官。在那個年代,屬官就是親信,屬官就是臣子,他和下級官員是完全不一樣的觀念。但司馬懿對曹爽絕大多數的屬官們都沒有太為難,雖然因為他們跟隨過曹爽把他們都撤了職,但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又讓他們重新出山,只要聽話,還給予重用。在這些曹爽昔日的屬官里,就有賈充、荀勖、裴秀、王沈、朱整五個人,日后成為了的司馬家族的骨干、西晉王朝的開國元勛。
曹爽出城的時候,在司馬懿還是大將軍的時候給他參軍事(參謀)的魯芝,這個時候已經是曹爽的司馬(軍事總監),當時,他正在大將軍府留守,等到司馬懿政變,知道獨木難支,就率領部隊砍開洛陽城南的津門去投奔曹爽。等到曹爽準備投降的時候,他的主簿(秘書長)楊綜來攔住他,勸他說:“你手里有天子,又有軍權,為什么要全部扔掉去上刑場呢?”后來,有人報告司馬懿,請求逮捕魯芝、楊綜,司馬懿卻說:“他們是各為其主,把他們赦免了吧!”不久,讓魯芝當了御史中丞(大監察長),讓楊綜當了尚書郎(國務院處長)。
外面的腥風血雨,對小小的司馬炎來說,也許印象并不是十分深刻,但無可爭議的是,司馬家族已經成為了整個魏國的實際統治者,司馬炎的命運,也從此改變。
在說完曹爽從鼎盛到覆滅的全過程以后,我還要客觀的補充一句: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我們現代人對曹爽、何晏等人的評價,最早出自于《三國志》、《魏略》、《魏氏春秋》這三本書,《三國志》、《魏略》的作者陳壽、魚豢(換),都是跨越曹魏帝國、西晉兩個朝代;《魏氏春秋》的作者孫盛,則是跨越西晉、東晉時代。我們知道,曹魏帝國在后半段兒,已經被司馬家族控制了,曹爽、何晏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司馬懿的敵人,所以生活在司馬家族控制之下的陳壽、魚豢(換)、孫盛,當然不可能公開的說曹爽這些人的好話,他們的缺點就被無限放大,而做過的好事反而所剩無幾了。
以我個人來看,曹爽那些人不并不一定真的那么無能,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控制曹魏帝國將近十年,但是這些書籍說他們非常囂張倒是不假,要不然,司馬懿也不可能獲得那么多人的支持。司馬懿的政變,不是單純的由司馬懿個人發動的,郭太后代表了后宮的利益,而蔣濟、高柔也都有自己的跟班兒,他們并不是一個司馬懿就能控制得了的,說到底,是曹爽太不會拉攏人,硬是自己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結果被曹魏帝國其他派系聯合推翻。
至于說到曹爽只知道任用何晏這些親信、而何晏一伙人也拼命的結黨營私這些事兒,倒是和他們的人性沒有太大關系。畢竟,在古代中國,我們還沒有發現哪位皇帝、高官,真正能夠做到天下為公,而且,現代政府里的首相、總理,也經常提名親信加入自己的政府,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講,性格、理想、利益一致的團隊,是最容易成功的團隊,這么一看,任用親信有壞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關鍵看怎么用法律和制度去約束了。
不管怎么說,司馬懿的這次政變,對于司馬家族、對于士族、乃至整個中國,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它標志著士族終于從歷史舞臺的幕后,一步步走向臺前、成為了主角兒,士族階層終于直接掌握了當時中國最強大國家的最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