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青崖和陶菊隱的書生捍格
李青崖,擅譯法國文學。他是文史館的老領導,建館伊始即任副館長。陶菊隱,知名老報人,1960年3月任副館長。李、陶二人是湖南老鄉,有數十年的交情。不過,這兩位好友以新舊副館長的身份開始共事之初,卻一度齟齬不斷,令人大跌眼鏡。
陶菊隱,當時年齡上六十出頭,比李青崖年輕十來歲,他個性鮮明,做事也比較積極,每天上午到館辦公,經常訪問館員。他能根據領導指示和館員思想進行啟發教育,但往往把領導指示說成是他個人的見解,以顯示其水平高、有本領。相較之下,李青崖顯得暮氣深沉,對待館員不時表現出類似私塾先生教學生的模樣,工作也不太深入。他有事不和辦公室商量,往往自作主張,要辦公室照辦。辦公室對工作提出意見或計劃,李一般先問是否領導上的決定,如是領導決定他就不提任何意見,否則就按他的意見辦事。據說,陶菊隱一來館即表示:李年老,體衰,耳聾,可以少來館辦公,不妨讓他多抓一些。又對干部說:“李喜歡搞具體瑣事,實在也是不善于領導。”李青崖作為館內老資格的領導,對陶菊隱的上述言行自然感到不安和不滿,唯恐陶在館員中有了威信,后來居上。他曾勸陶菊隱少到館辦公,約定雙方星期一、四來館碰頭即可;又問陶菊隱訪問館員要到哪一天為止。李青崖這樣做的意圖,無非是希望陶剛來不要太出風頭,壓過自己。
可惜陶菊隱對老朋友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還認為“李在政治上是一個糊涂蟲,過去常做人家傀儡,現在好多了,只要黨說話他都照辦”(言外之意是現在仍做傀儡)。在日常工作中,更不時“越位”。一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編委會的兩位主任來館參觀,本應由李青崖接待,陶菊隱事先得悉即來館布置,并囑陳丙一(民國時期,陳一直從事新聞工作,抗戰勝利后曾任《新聞報》駐南京特派員)“不要告訴李公”。陳說明天李要來開詩歌組會,陶說讓他到另外一間開好了。面對陶菊隱的如此“拆臺”,李青崖也會“反擊”,碰到公開場合陶有不尊重之處,曾幾次當場給陶顏色看,甚至干部送文不先給李看,李也會發脾氣。李青崖曾對陳炳一說過:“陶公那部‘北洋軍閥史料’錯誤很多,他不過是個新聞記者。”
就這樣,兩人你來我往,摩擦達半年之久。直到9月份,李青崖對陶菊隱的態度才似乎有所緩和,不僅請陶吃飯,還約他到自己家里談館務。兩人的關系問題隨后被報送至市委統戰部,上頭曾派人找二人談話,發現并無什么大問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