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永元:名師作文課(基礎篇)
- 崔永元等
- 1124字
- 2020-10-16 10:57:49
我們?yōu)槭裁匆獙懽魑?/h2>
我們?yōu)槭裁匆獙懽魑模坎茇дf:“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他還提出了“文以載道”。杜甫說:“文章千古事。”韓愈說:“文以貫道。”到了宋朝,寫文章更重要了。現(xiàn)在對寫文章的要求沒有這么宏大了,但是能寫文章、寫好文章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事,就像作家張大春說的:“寫作是和陌生人溝通的事業(yè)。”
1985年,法國駐各國使館受巴黎讀書沙龍之托,邀請各國著名作家回答同一個問題:“您為什么寫作?”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也就是《百年孤獨》的作者說:“我寫作是為了使我的朋友們更愛我。”美國的艾薩克·阿西莫夫說:“我不寫作就相當于不呼吸,會死。”英國的多麗絲·萊辛說:“因為我是一個會寫作的動物。”法國的瑪格麗特·杜拉斯,即《情人》的作者說:“怎么老問這個問題,為什么寫作,我不知道。到2027年,就沒人再寫作了。”奧地利的彼得·漢德克說:“不知道,也許明天會知道。”德國的烏爾里希·貝克回答得干脆:“不會別的。”
《活著》的作者余華,在成為作家之前當了5年牙醫(yī),他說:“在觀看了數(shù)以萬計的張開的嘴巴之后,我感到無聊至極,我倒是知道了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沒有風景,就是嘴巴里。當時,我經常站在臨街的窗前,看到在文化館工作的人整日在大街上游手好閑地走來走去,心里十分羨慕。有一次,我問一位在文化館工作的人,問他為什么經常在大街上游玩,他告訴我,這就是他的工作。我心想這樣的工作我也喜歡。于是我決定寫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文化館。當時進入文化館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學會作曲,二是學會繪畫,三就是寫作。對我來說,作曲和繪畫太難了,而寫作只要認識漢字就行,我只能寫作了。”
其實,當這些偉大作家有意無意地選擇以寫作度過一生的時候,他們的思想再自由自己也不滿足,他們的表述再真切也無法描繪他們看到的世界,他們握著筆應對沸騰的大腦和心臟總是感覺文字貧乏,他們甚至多數(shù)時候沉浸在苦悶中。
同樣回答這個問題的華人作家白先勇先生說:“我寫作,是因為我愿把內心深處無聲的痛苦用文字表達出來。”巴金說:“人為什么需要文學?因為需要它來掃除我們心靈中的垃圾,需要它給我們帶來希望、帶來勇氣、帶來力量。我為什么需要文學?我想用它來改變我的生活,改變我的環(huán)境,改變我的精神世界。我五十幾年的文學生活可以說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裝飾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奮斗。”作為作家的巴金寫過多少白雪陽春、阿堵傳神、匠心獨妙、鬼刻神劖之作,卻最終以懺悔為主題的《隨想錄》收筆。因為唯有如此,他才能對著世界長出一口氣。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在這本書里一起學習、討論寫文章的事情。這本書,我們希望做到“三有”原則,那就是有趣、有用、有料。因為寫作文不易,希望我們一起持之以恒、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