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飛走的暗礁
一八六六年發生了一件怪事,相信人們至今都不會忘記。這件事非常離奇、神秘,無法解釋。當時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無論是歐美的進出口商人、船長、船主、各國的海軍官佐以及這兩大洲的各國政府都很注意它。這里不說當時轟動沿海居民和世界輿論的各種傳聞,只說說一般航海人員特別激動的心情。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前不久,一個形狀很像紡錘[1]的龐然大物出現在海面上,在海里的動物中,鯨魚的體積算是大的了,可這個物體的體積比鯨魚還要大很多,行動的速度也比鯨魚要快不少,偶爾還會有磷光閃現。很多船只都碰見過它。
很多航海日記都記下了這個東西的形狀、速度、力量。盡管這些日記的版本不同,但內容卻基本相同。無論是對這個東西或這個生物的形狀描述,還是對它那種天然的特殊本領的稱奇,以及它運動時的驚人速度和轉移時的不可思議的力量,等等,所有的內容如出一轍。如果這東西是鯨魚類動物,它的體積已大大超過了生物學家曾經加以分類的鯨魚。在居維葉[2]、拉塞拜德[3]、杜梅里[4]、卡特法熱[5]等生物學家們看來,除非他們親眼所見,否則他們就不會承認這種怪物的存在。
所有的這些說法大同小異,有些人說,這個東西的長度大概有兩百尺[6],這種說法是比較保守的;另一些說法則比較夸張,說這個怪物的寬度應該有一里[7],長度有三里。如果真的有這個怪物存在的話,我們可以把這兩種估計折中一下,我們至少可以肯定,它的體積比我們所見過的任何魚類都要大。然而,這東西果真存在?人類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我們都知道,這個怪物一旦出現,將會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怎樣的轟動效應。
但是,如果說這件事情是無稽之談,那肯定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加爾各答布納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孫總督號曾經真真切切地碰到過這個游動的巨大物體。那是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日,喜金孫總督號在澳大利亞海岸東邊五海里處行駛的時候,這個奇怪的龐然大物突然出現了。起初,巴克船長還以為這是個無人知道的暗礁,他正準備測定一下它的具體位置時,這個怪物突然噴出兩道水柱,伴隨著“嘩”的一聲,水柱直向空中躥了上去,高度足有一百五十尺。看來,在喜金孫總督號面前的這個東西應該是一種能從鼻孔噴出水柱的海中哺乳類動物,除非這座暗礁上面有間歇噴泉。
同年七月二十三日,有一艘輪船在太平洋上看到了它,那艘船是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就是說這個奇特的鯨魚類動物有著相當驚人的速度,能從一個地方快速地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喜金孫總督號和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是在相距七百海里的兩個不同的地方看見它的,時間只相隔三天。
半個月之后,國營輪船公司的海爾維地亞號和皇家郵船公司的山農號,同時看到了這個大大的怪物。當時,這兩艘船在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它們相遇的地方在北緯42°15′、西經60°35′處,距離上述的地點有兩千海里遠。世界上最長的鯨魚只不過五六十米長,像常常出沒于阿留申群島的久闌馬克島和翁居里克島附近海面的那些鯨魚。而這兩艘船看到的這個怪物的長度至少有三百五十尺,因為山農號和海爾維地亞號兩船連起來才一百米長,還不如它長。這真是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哺乳動物。
這樣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橫渡大西洋的貝雷爾號最近所做的各種觀測,茵曼輪船公司的越提那號跟這個怪物的相撞,法國二級軍艦諾曼第號軍官們所寫的記錄,海軍高級參謀弗茲·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號上所做的精密測算,這些消息都在公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一些國家,很多人都把這件事當作茶余飯后的八卦事件來笑談,但在英國、美國和德國就不同,有著嚴謹、踏實作風的人們,對這事就非常關心。
這個怪物的出現成了盡人皆知的事件。一些發行量不多的報刊開始利用這個事件,捏造出各種關于離奇的巨大動物的奇聞報道,以吸引百姓的眼球,達到營利的目的。他們從白鯨談到北極海中可怕的“莫比·狄克”[8],再談到斯堪的納維亞神話里碩大無比的海妖,這個海妖的觸角很厲害,它能把一只載重五百噸的船纏住并把它拖到海底深淵。各種說法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些人甚至引經據典,搬出亞里士多德和蒲林尼[9]的觀點,因為這兩個人都承認世界上存在怪物;還有些人搬出彭士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話,以及保羅·埃紀德的游記,最后連哈林頓先生的航海報告也被搬了出來。哈林頓先生的報告是不容置疑的,他肯定地說,一八五七年,他看見過一種大蛇,是在嘉斯第蘭號上看見的。那種蛇以前只在舊時的北極探險船立憲號行經的海面上出沒過。
于是,有相信者和懷疑者兩派人在學術團體及科學報刊中產生了,他們就“怪物問題”無休止地爭論著。在這次值得紀念的筆戰中,自以為懂科學的新聞記者和一向自以為多才的文人們花費了不少的墨水,最后竟然火拼起來,火拼的原因是有人把針對大海蛇的筆鋒移到了一些態度傲慢的家伙身上。
有幾個人為此還掛了彩,流了血。不管怎么說,這件事成了當時咖啡館里歌唱、報刊上嘲笑、舞臺上扮演的主要話題,也給了好事者創造謠言和你爭我斗的機會。
在大半年的時間里,雙方各執己見,持續不斷地爭論著。各類流行小報的報道連篇累牘,它們不是攻擊巴西地理學院、柏林皇家科學院、大不列顛學術聯合會和華盛頓斯密孫學院發表的權威論文,就是駁斥《印度群島報》、摩亞諾神甫的《宇宙》雜志、彼德曼[10]的《消息報》里面的討論和法國及其他各國大報刊的科學新聞。小報那些才華橫溢的作者故意曲解懷疑論者也曾引證的林奈[11]的一句話:“大自然不制造蠢東西”,懇請人類不要否定大自然,去承認有什么海妖、海蛇、白鯨“莫比·狄克”,不要相信那些頭腦發熱的水手們胡說八道。最后,在一個極富聲望的諷刺幽默報刊上,由該報最受歡迎的作者登出了一篇文章,這位作者像希臘神話里的英雄希波呂托斯一樣,給了那個怪物致命的一擊,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把它結果了。于是智慧最終戰勝了科學。
在一八六七年最初的幾個月里,關于這個怪物的消息似乎已經銷聲匿跡,不再起波瀾了。但就在這個時候,一些新的事件又發生了。這時問題的性質也完全改變了,因為這個怪物變成了小島、巖石、暗礁,而且是會游動的、讓人琢磨不透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問題并不是一個等待解決的科學謎題,而是一個必須想方設法避免的危險。
一八六七年的八月五日,蒙特利奧航海公司的摩拉維安號在夜間行駛到北緯27°30′、西經72°15′的地方時,由于風力的助航和四百馬力的推動,船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十三海里,船右舷的尾部與一塊巖石相撞了。然而,沒有任何地圖記載過這片海域有巖石。多虧船體質量上乘,材質堅固,否則在如此快速行駛的情況下,摩拉維安號肯定會被撞裂,那么船上的二百三十六名從加拿大來的乘客必定會葬身海底。
這個意外事件是在凌晨五點多,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發生的。當時在船上值班的船員們發覺船體與異物相撞后,馬上就沖到船尾去觀察情況,但是,他們除了看見一個巨大的漩渦以外,再沒有發現任何情況。而那個巨大的漩渦好像是因為水面被什么東西猛烈沖擊后形成的。于是,船員們又仔細地檢查了一下船身表面,并未看出有什么損傷。所以在測量了一下這個地方的具體位置并記錄下來以后,摩拉維安號就開始繼續航行了。只是船只當時究竟是碰上了暗礁,還是碰上了遇難船只的殘骸,這個問題誰也不清楚。不過,在技師對船只的吃水線以下部分進行檢查時,發現了一部分被撞斷的龍骨。
如果不是三個星期之后,在相同的情況下再次發生這樣的事件,也不會有人把此事看成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它很可能跟其他許多普通事件一樣,很快就被人遺忘了。因為在第二次相撞中,受害的船只所屬的國籍非同一般,而且它所屬的公司也是聲名顯赫,所以才引起了那么大的轟動。
庫納爾是英國大名鼎鼎的船主,也是一位精明的實業家,他的名字在整個船舶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早在一八四〇年他就創辦了一家郵船公司,當時整個公司只有三艘四百馬力、載重一千一百六十二噸的明輪木船,往來于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間,從事郵遞業務。八年之后,公司已經有了四艘六百五十馬力、載重一千八百二十噸的船,規模已經明顯擴大了。又過了兩年,又添了兩艘馬力更大、噸位更高的船。一八五三年,庫納爾公司傳遞快件的特許權得到延期,他因此又大膽地增加了一些新的設備,添造了阿拉伯號、波斯號、中國號、斯各脫亞號、爪哇號、俄羅斯號等質量和速度一流的大船,除了大東方號以外,在海上航行的船沒有能跟它們相比的。這樣,到了一八六七年,這家公司已經擁有了十二艘船——八艘明輪驅動,四艘螺旋槳驅動。
在二十六年間,庫納爾公司的船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兩千次,沒有一次航行不達目的地,沒有一次發生遲誤,從沒有遺失過一封信,損失過一個人或一只船。即便法國用盡了所有辦法也沒能搶來它的生意,乘客們都愿意搭乘庫納爾公司的船,這一點,從最近幾年的官方統計表里就可以看出來。庫納爾公司的管理理念靈活、高效,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超越它的成就,因而公司很快便揚名全世界。我之所以要把上面的情形簡單地介紹一下,是要大家知道這家海運公司的重要性。了解了這些情況以后,便沒有人奇怪這家公司的一艘汽船遇到意外事件會引起那么巨大的反響了。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整個海面風平浪靜,斯各脫亞號在四百馬力的發動機推動下,以每小時十三點五海里的速度行駛在西經15°12′、北緯45°37′的海面上。它當時的吃水深度是六點七米,排水量是六點六八五立方米,機輪拍擊海水的節奏也很均勻。
下午四點十六分左右,斯各脫亞號船尾、左舷機輪后面的位置似乎被什么東西輕微地撞擊了一下,撞它的不是敲擊的器械而是鉆鑿的器械。當時乘客們正在大廳中吃點心,誰也沒有在意,直到管船艙的人員跑到甲板上來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人們才如夢初醒,開始驚慌起來。不過,船長安德生很快就使大家放下心來,他告訴大家,斯各脫亞號由防水板分為七大間,一點兒也不在乎有一個漏洞,暫時并不會有什么危險。
安撫好乘客的情緒后,安德生船長立即跑到艙底檢查。他發現海水已經浸到了第五間艙,而且從海水浸入的速度來看,漏洞是相當大的。萬幸的是,蒸氣爐不在這個艙里,否則,爐火早就被海水淹滅了。
安德生船長查明這個情況以后,吩咐馬上停航,并且派一個潛水員下水檢查船身的損壞情況。潛水員沒一會兒就檢查出了結果,原來船底被撞開一個兩米寬的大洞。在當時的情況下,想要堵住這樣一個裂口是不可能的。于是,機輪被浸了一半的斯各脫亞號不得不繼續航行。當時船離克利亞峽還有三百海里。回利物浦的時間比預期的計劃晚了整整三天,而在這三天里,利物浦的人都為它惶惶不安。回到利物浦以后,斯各脫亞號立刻就進了公司的船塢。
工程師們開始對斯各脫亞號進行檢查。他們所看見的情形令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船身吃水線下兩米半的地方,有一個很規則的等腰三角形的缺口。普通的鋼鐵制銳利器械肯定弄不出這樣的裂口,鐵皮上的裂口非常整齊,就是鉆孔機也不能鑿得這么有規則。而且這家伙在以驚人的力量向前猛撞,鑿穿了四厘米厚的鐵皮以后,還能用一種很難做到的后退動作,使自己脫身逃走,這實在是讓人無法解釋,所有的工程師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就是最近發生的這次事件的大概經過,它的結果就是把公眾的情緒再次煽動了起來。從這時候起,原因不明的海難就一概被記到了那個怪物的賬上,所有類似這樣的海難,都由這只離奇古怪的動物負起了責任。不幸的是沉船的數目相當大,按照統計年鑒的記載,包括帆船和汽船在內,每年損失的大概有三千艘,至于因下落不明而斷定失蹤的,每年的數目也不下兩百艘。沉船的數目如此之大,真是很不幸的事情。
由于怪物的存在,五大洲之間的海上交通越來越危險了。大家都堅決要求不惜任何代價清除海上這只可怕的魚怪。不管有沒有冤枉這怪物,人們都把船只失蹤的原因算在了它的身上。
注釋
[1]紡錘:兩頭尖,中間粗的紡紗或線的一種工具。
[2]居維葉:18—19世紀法國生物學家。
[3]拉塞拜德:18—19世紀法國博物學家。
[4]杜梅里:19世紀法國博物學家。
[5]卡特法熱:19世紀法國博物學家。
[6]尺:此處為法尺,是法國古長度單位。后文的“尺”均指法尺。
[7]里:此處為法里,是法國古長度單位。后文的“里”均指法里,“平方里”均指平方法里。
[8]莫比·狄克: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小說《白鯨》里的鯨魚。
[9]蒲林尼:古羅馬作家,一共寫過七部作品,現在僅存百科全書式著作《博物志》三十七卷。
[10]彼得曼:19世紀德國博物學家。
[11]林奈:18世紀瑞典生物學家,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作品有《自然系統》《植物種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