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東廠群魔
書名: 我,朱由檢,只想躺平當王爺作者名: 陳道儒本章字數: 2439字更新時間: 2025-06-11 19:30:00
出了皇宮,朱由檢面上不顯,內心卻還有些興奮。
今天他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黃立極,根本不像史書上寫的那般無能。
盡管這種人在亂世可能不夠格,但盛世或者遇到明君的情況下,國事有這種人在旁邊查漏補缺就是最好的助力。
郭允厚也很好,對財政一事思路很清晰,受限于時代的局限性,已經算合格的戶部尚書了。
上了王承恩早已備好的馬車,“王伴伴,回王府。”
回到王府,一切正常,不過剛進府就見到孫泰守在門口,表面上漫不經心,朱由檢卻注意到他的手一直放在刀柄上。
朱由檢拍拍他肩膀,“辛苦了,暫時正常。”
“是,殿下。”孫泰行禮,自顧去尋在王府外圍巡邏的李景生用飯去了。
到了飯廳,周玉鳳已經已經在準備飯菜了。
“玉鳳,孤回來了。”周玉鳳迎了上來,打眼一瞧,還好還好,看起來正常。
“殿下,今日究竟發生何事了?”
“先吃飯,孤都餓了。”
朱由檢猛猛扒拉好幾口,嚼了嚼咽下肚子緩解一些饑餓感之后,好受了很多。
這才把今天的事跟周玉鳳說起,又把周玉鳳嚇得不輕,眼眶也不由濕潤了。
“殿下的心意,玉鳳懂了,殿下盡管去做,玉鳳會替殿下顧好王府的。”
周玉鳳說是這樣說,很是堅定,眼淚卻一顆一顆往下掉。
朱由檢轉頭一看放下碗筷,心疼地幫她抹掉眼淚,“好啦,孤不是好好的嘛,沒事的,家里有玉鳳在,孤很放心。”
在朱由檢眼里,這確實是一件小事,他提出一個建議,朝廷用不用都不關他的事。
然而朱由檢還是小瞧了自己的提議。
。。。
東廠,魏忠賢公堂。
“你是說,黃首揆下午在文華殿召集六部堂官商議陜西賑災的事是信王提議的?”
正是戌時中,今天天氣多云,此刻有些涼爽。
許顯純拱手道:“是的,另外卑職還探查得到消息,通州奉旨入京的那個閻應元入京后,陛下卻沒有召見,已經被晾了三天了。”
“此事咱家知道,宮內有消息說,陛下現在在觀其行止。”天啟用人就這樣,他自己性子有點浮躁,就希望底下的大臣不要像他一樣浮躁。
這個小毛病幾乎只有魏忠賢王體乾和張皇后等幾個人才知道。
“是,聽說信王殿下上午先是去買了些糧油米面,送到了閻應元家中,不到半時辰又匆匆入宮,不知與殿下下午提出的那個提議有無關聯。”
“此事已經不重要了,現在重要的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人去。”
魏忠賢喝了口茶,接著說:“山西那邊有曹爾楨問題不大,陜西不太好辦。”
許顯純回憶一下屬下總結的報告,笑著說:“聽說黃首揆只是提了方案,具體人員安排廷議解決,不過按他們的方案,想來徐州應該還是由陳薦兼任。”
“河南嘛,一直是程紹在那邊任巡撫,此人是東林黨人,九千歲是否提議換掉?”
魏忠賢搖搖頭,這個時候貿然提議換人不好,“不妥。”
“那就剩下陜西那邊了,可陜西。。。恐怕沒多少人愿意去啊。”
說白了不就是沒有油水嘛。
魏忠賢冷笑,“人人都想要肥差,事情都沒人去做了。”
許顯純坐直身體有些緊張,由己度人,他能理解。
閹黨之所以極盡所能在地方上安插自己人,主要還是現在閹黨在朝廷已經取得勝利。
東林黨被殺被貶幾乎清空,但是在地方上,閹黨還是不占優。
讓魏忠賢感到煩躁的是,自從兩月前客氏出宮返鄉后,天啟的態度就明顯不太對了。
現在客氏回來幾天了,任客氏如何撒潑打滾,依舊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
‘聽說東林黨對信王的贊賞很高。’
‘莫非真是信王跟皇爺說了什么?況且皇爺對信王也過于縱容,違制出城,擅議朝政也不嚴懲,皇爺到底想做什么呢。’
魏忠賢忽然靈光一現,陜西那邊沒油水,自己人不愿意去,是否可以讓信王去呢?
借機將他攆出京城,最好栽個大跟頭,到時還不是隨意拿捏。
賑災嘛,朝廷哪次能賑得好了,讓信王去賑災,做好了是皇爺洪福齊天,應該的。
做不好嘛,嘿嘿,想到這里,魏忠賢露出笑容。
許顯純看到這個笑容,身體明顯放松一些。
“你說陜西那邊讓信王去怎么樣?”
許顯純明顯沒反應過來,嗤笑一聲,“九千歲說笑了,一個十七歲的小孩子,去了如何能做事。”
剛說完,許顯純就看到魏忠賢的笑容愈發玩味,反應過來了,心里對魏忠賢愈發敬畏,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九千歲高明啊~”
“不過,大明祖制,藩王不得從事任何行業,陛下又極愛護信王,恐怕也不肯放信王出京城。”
魏忠賢擺擺手,“事在人為,可以讓陛下和滿朝文武都覺得信王是最合適的人嘛。”
“越是難以割舍,就越會放手。”
魏忠賢心里默念一句,‘皇帝這種人,要反著來揣度。’
“來人。”魏忠賢朝門外喊了一聲。
“九千歲,奴婢在。”
“去,請崔呈秀,田吉,李夔龍,吳淳夫,倪文煥幾位過來議事。”
許顯純心下凜然,這幾位可都是九千歲最倚重的外朝文臣,一般不會輕易聚在一起。
真要針對信王嗎,一個藩王而已,不至于吧。
半個時辰,被點名的幾個人陸續過來,有稱廠公的,有稱九千歲的,也有喚作義父的。
“今日把諸位請過來,是有一件事需要諸位配合。”
“廠公請直言,咱定然全力配合。”這是崔呈秀,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義父,您下令吧,哪個沒眼的腌臜玩意惹了義父了,咱替義父出出氣。”這是倪文煥,一臉獻媚模樣。
幾人紛紛附和。
“今天下午內閣同六部議的山陜賑災一事,想必你們也都聽說了。”
“從他們商議的結果來看,目前就剩下陜西那邊沒有人可以去了。”
“咱家準備舉薦信王前往賑災,你們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讓陛下和群臣覺得信王是最合適的人。”
魏忠賢把今晚的會議主題點了出來。
幾人也都明白,魏忠賢是想把朱由檢安到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上。
這幫人做事可能不如別人,但腦子轉得快啊。
李夔龍陰鷙的眼神滿是興奮,“廠公此計甚妙。”
田吉比較沉穩,沒有這幾人那般外斂,皺著眉頭說:“只是,如何讓陛下舍得放人,還需細細斟酌。”
很快崔呈秀就提出疑問,“九千歲,下午的會議卑職也參與了,聽首揆的意思,應該還要調一位統一調度的總督,讓信王居于總督之下,似有不妥。”
吳淳夫捻著胡須接話題,“或許讓信王做這個總督呢?信王殿下身份尊貴,做這總督,方顯陛下對災民的重視。”
說完也跟剛才許顯純一般嘲笑道:“至于實際嘛,一個深宮長大的王爺罷了,懂什么民間疾苦,錢糧調度?”
“吳兄說得對,先讓幾位御史上書試探,信王有此建言,想必心中必有韜略,可令信王負責統籌此事。”
試探誰,李夔龍沒說,大家都知道。
幾人又補充一些細節,隨后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