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信王的賑災方案
- 我,朱由檢,只想躺平當王爺
- 陳道儒
- 2441字
- 2025-06-11 12:28:30
晉商,一個沒有任何詞語可以形容其喪心病狂的商幫。
只是,朱由檢還真不好跟天啟說,剛才提的思路,還可以搪塞說是微服私訪時,朱由檢經常去茶樓酒肆之類的場所,從那些天南海北的行商聽來的。
晉商的事若是貿然指出,先不說自己怎么知道的要怎么圓,單單說這個事無異于宣告朝廷耳目閉塞,法紀崩壞,到時候自己就會被放在聚光燈下‘萬眾矚目’了。
況且晉商這個團體,要說朝廷沒有人與之勾結,朱由檢打死都不信,這個時候自然是不能打草驚蛇的。
“皇兄,錢的事也不急,讓他們先把糧食運來再說,到時總會有辦法的。”
朱由檢含糊其辭,天啟則以為朱由檢是想空手套白狼,剛想訓兩句,但轉念一想,現在是為了救民,到時候就算真的沒錢付款,大不了朕厚著臉皮找找勛貴朝臣借點銀子,總要先把難關給過了。
想到這里,天啟終于勉強認可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不過,具體細節還需與群臣商榷。
于是,剛剛才回到內閣和戶部的黃立極和郭允厚又被王體乾叫來乾清宮。
天啟沒有廢話,把剛剛和朱由檢討論的思路說了出來。
黃立極看了眼朱由檢,稍微低頭沉思,確實也覺得這個思路還可以。
“陛下,臣覺得信王殿下的方法可行,只是此次賑災需聯合數省以及多個部門,還需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臣來統一調度。”
“另外,此次陜西山西受災嚴重,料想漠北應該也不好過,還需行文山陜需要嚴加防范。”
朱由檢頗為驚訝,這黃立極有點東西啊,這事他就沒考慮到。
“先生思慮周全,朕心甚慰。”天啟笑了笑,黃立極查漏補缺的能力不俗,心里總算安慰了許多。
“這統一調度,先生可有人選?”
“這,請陛下圣裁。”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黃立極也不好直接推薦,最好是皇帝說幾個人選自己再從這幾個里面推薦一兩個。
天啟手指輕敲桌面,‘孫師父么,不行,雖然孫承宗是帝師做事也認真,但其東林黨的身份還是掣肘太多。’
除非沒得選,不然天啟不太會考慮孫承宗。
想到孫承宗,天啟又想到王在晉,但依舊否認,王在晉此人秉正不阿,說白了就是不懂得官場調和,這種人在中樞在邊關都合適,去賑災還是不妥。
天啟想了好些個人,都覺得不妥,“人選倒也不急,細節再商議商議。”
“漕糧運京途中哪個地點適合做中轉站,兩位先生可有推薦?”
黃立極開口道:“最理想當是徐州,漕糧運抵徐州后分置,一路繼續北上送往京師,一路向西經開封送往洛陽。”
郭允厚也覺得可行,“近些年黃河并無太大隱患,臣贊同黃閣老的提議。”
天啟點點頭,忽然說道:“信王覺得呢?”
朱由檢一愣,這是自己可以摻和的嗎,只是見黃立極郭允厚并沒有異樣,朱由檢只好說一下自己的見解。
“臣弟對漕運不太了解,只是分置一事需正直大臣坐鎮,方可避免宵小渾水摸魚。”
“漕運總督陳薦可否兼任?”天啟聽完問了黃立極一聲。
“陳薦剛正不阿,陛下圣明。”
陳薦目前擔任漕運總督,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妥妥的大權在握。
難怪李三才能在這個位置賴了十幾年。
接著又商議了河南這邊,河南巡撫程紹也是個很有能力的大臣,相信和陳薦配合起來應該問題不大。
接下來就是受災地區的人選,受災地區最嚴重的四個府分別是陜西的延安府、慶陽府、西安府以及山西的平陽府,又涉及兩個省,山西還好說,讓山西巡撫曹爾楨配合就行。
陜西就比較麻煩,陜西巡撫胡廷宴肯定留不得了,這次民變隱瞞不報他得負責。
“兩位先生可有人選?”
黃立極沉吟片刻,“陛下,年初升任陜西督糧參政的洪承疇或許可用。”
郭允厚則舉薦了楊鶴,理由是楊鶴曾巡撫南贛,有經驗,目前也賦閑在家,起復到陜西也比較合適。
當然了,郭允厚沒說的是楊鶴不算東林黨的人。
兩個老狐貍都門清,東林黨的人上來對他們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再說了,皇帝對東林黨也沒什么好感。
然而天啟搖搖頭,楊鶴這個人天啟有印象,怎么說呢,楊鶴是個過于空談的人,按現代說法就是過于理想主義了。
朱由檢倒是有個比較好的人選,只是他不好推薦,畢竟在大明,被藩王舉薦可不是什么好名聲。
閻應元那是因為位卑就是個小人物,加上他本身不算讀書人也不在乎。
所以朱由檢又有些忍不住,開口道:“皇兄,臣弟覺得,四府受災較重,而且按此情形,控制不當勢必會對周圍州府蔓延。”
“所以如何合理地分配賑災物資便成為首要標準,臣弟建言,可調一些對這方面有建樹的大臣。”
朝廷有沒有賑災和賑災糧有沒有到災民手中是兩碼事,但災民可不管這些,所以合理的分配很重要。
君臣三人沉思,朱由檢的話說得很直白,他們也都聽得懂。
只是這調配物資的能力并非主要,主要還是這個人去了能安撫百姓,最好是個清官,能讓百姓信服。
郭允厚倒是對朱由檢的提議很贊同,而且他也想起一個人,這個人在任三年,管理的正是倉庫,每年的考核全都獲得‘最’的評價。
最,即上等。
“陛下,信王殿下所言不錯,臣舉薦現任戶部山西司員外郎,督臨清倉事務的盧象升。”
“盧象升?”天啟也有點印象,“此人是天啟二年的進士吧?”
黃立極皺眉道,“此人為官不過五年,冒然提拔為巡撫,過于迅速了吧。”
“此人為官清正,政績卓越,歷年考核均為最,年底也是要提升的。”郭允厚補充了一下盧象升的政績便不說話了,反正他只是舉薦,用不用在你們。
“嗯,此人倒是一時之選。”天啟的意思是這個人他記下了,會考慮用的。
商議了一個多時辰,君臣三人補充了很多細節,朱由檢也偶爾提一兩句建議,總體來說一個初步方案已經形成。
天啟讓兩人先去忙,這兩天內閣聯合六部有司擬個詳細的條陳上來。
至于有沒有錢買糧食,黃立極和郭允厚并不關心,并且他們也多少能猜到一點,更加不會多說了。
國家都這樣了,能把事情辦下去最重要。
事情總算忙完,天啟也是相當疲憊,這狀況朱由檢也不好蹭飯了,便告退出宮。
天啟交代兩句這兩天要隨時候召,等內閣把條陳送上來,到時一起商討。
便擺擺手讓其自去。
從下午的商議來看,這個好弟弟腦子還算靈光,雖然大多數政務不明就里,但偶爾提出來的建議卻都能提到點子上。
天啟觀察得真切,就連黃立極和郭允厚兩位老臣也是頻頻點頭認可。
暗嘆一聲,天啟又何嘗不希望朱由檢做個自在的藩王呢,可是自己病體難支,也存了幾分放縱與考察,確實怪不得他行為日漸出挑。
天啟閉上雙眼,情知如此下去,是福是禍他也無法掌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