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君臣奏對無策可用
- 我,朱由檢,只想躺平當王爺
- 陳道儒
- 2065字
- 2025-06-10 17:20:00
君臣奏對時,朱由檢也對剛才的行為進行復盤。
內心也對自己的無腦舉動感到懊惱。
果然還是太沖動了,前世項目經理那種風風火火的職業病真是令人抓狂。
‘還好還好,天啟還是比較信任和維護弟弟的,要是換成別的皇帝,我的墳頭草恐怕已經長了一茬又一茬了。’
說來也怪,朱由檢內心總有一種反正該說就大膽說,大不了圈禁擺爛的想法。
這確實也就哥哥是天啟皇帝這個特定條件了,還是那句話,換別的皇帝試都別試。
乾清宮內,君臣還在商討。
天啟的憤怒是有道理的,任誰做了一把手,底下的人欺上瞞下誰也接受不了。
小事倒也罷了無傷大雅,關鍵這不是小事,大明才一千三百多個縣,縣令那大多都是科舉實打實考上來的,天子門生,說瞞就瞞?
讓天啟更憤怒的是,他現在還真不好把陜西的官員怎么樣。
畢竟旱災還需要人去做,一下把陜西官員大換血,直接就亂了。
君臣下了定論,災要救,不然民心就失了,“朝廷還是要想辦法繼續賑災,山陜大旱已經耽誤了春耕了,今年恐怕不好過。”
“這,陛下,國庫如今也是勉力維持,九邊。。。”
黃立極話還沒說完,天啟就打斷,“九邊欠餉,官員欠俸,戰事頻仍,無以為繼,每次都是這般說辭,我大明是要亡了不成。”
這句話就有點嚴重了,黃立極直接跪下,拱手道:“臣。。。”
他想說臣萬死,但這樣說沒什么用了,天啟也聽得煩。
“先生起身吧,王體乾,宣內閣諸位先生和戶部尚書過來。”
“老臣領旨。”王體乾拱手后退出大殿去傳旨了。
很快兩刻鐘后,召見的幾人趕了過來,分別是內閣次輔施鳳來,閣員李國普,張瑞圖以及戶部尚書郭允厚。
君臣見禮一套演完,天啟也不廢話,把問題提出來,讓幾人想想辦法。
雖然朱由檢也在這里讓幾人有些訝異,不過這時候也顧不得他了。
只是救災這種事確實沒有什么特別新奇的辦法,難道處理的方法不是朝廷賑災,地方救災,百姓抗災,最后皆大歡喜嗎?
好吧,縱然有特定情況,但加大力度就是了,地方官府沒錢,找地方縉紳先借一些,總歸是能捱過去的嘛。
朝廷艱難,地方也要諒解,再苦一苦百姓,這事不就過去了。
聽著這幫人的對話,朱由檢很想說,憑什么?
百姓欠你的?
憑什么百姓就要苦一苦?
百姓真不想苦了造反你又不高興。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一句話,沒錢。
朱由檢默默觀察,次輔施鳳來表現一般,跟個泥塑似的一動不動很少說話。
張瑞圖神情悲憤,但他看起來確實也沒什么好辦法。
李國普倒是慷慨激昂,說了不少提議,只是大多是所謂的‘老辦法’,太平光景是沒問題,但現在肯定不現實。
而郭允厚,沒有什么建議,只是提供了一下目前的財政收支,以及估算一下加大賑災所需要的錢糧和人力。
朝廷財政收支失衡,他這個戶部尚書的壓力也巨大。
“陛下,眼下還是先緊急調一批糧食過去,能多撐一天是一天。”
天啟深深的無力感涌出,“就從首輔所奏,看看哪里還有存糧可調,內閣擬個條陳上來。”
“臣領旨。”
朱由檢也并非干站著,他也在想有沒有一些可行的方法。
還別說,他內心有個大致的思路。
只是剛才才跟天啟對狙,現在當著朝臣的面‘摻和’朝政,影響不好。
商量了差不多一個時辰也沒商量出個辦法,幾個大臣只好告退。
待他們走后,朱由檢才狗腿一般,給天啟端來杯茶和糕點。
“皇兄,臣弟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天啟喝了杯茶,吃了點糕點,強笑著說:“還是不要講了吧。”
“皇兄,”朱由檢欲言又止。
“說吧說吧,真是拿你沒辦法。”
“臣弟想,今年漕糧逐漸起運了,朝廷是否可以選個地點作為中轉,一半運京一半轉道運到河南,再在河南分發到山西陜西?”
天啟眼眸閃動,“非是不行,只是這樣一來,九邊的軍糧恐無法及時補充。”
“朝廷再出錢買嘛,臣弟聽說交趾那邊的糧食便宜得很。”
天啟失笑,連續反問:“錢從哪來,買了糧從哪運來?”
“這次山陜出了這么大的事,其中貪官污吏肯定不少,他們貪了那么多銀子,總要吐一些出來吧。”
朱由檢接著說:“至于運糧,聽說南邊沿海地區有不少人出海,以朝廷的名義買糧不合適,但以信王府或者勛貴的名義就妥當不少,至于名義可以是朝廷急需購買大批糧食賑災,信王或者某個勛貴接了這筆大買賣,同時也出大價錢在南方購糧,只要把糧食運到京城,糧到付款。”
天啟沉思,這還真是個法子,但是也有問題,即便糧食買到了,怎么運過來呢?要知道運糧的成本可不低。
“糧食如何運到京城或者指定的地點呢,要知道漕糧陸續起運了,運河本就容易堵塞,肯定用不了。”
“可以用海運嘛。”
天啟猛然一怔,是了,自己怎么把海運給忘了,還有,王府買糧又不是親自去,只要商販把糧食運到京城就行。
朝廷再下一道詔令,為防止運河堵塞不讓用,讓他們走陸路。
再控制一下價格,以那些商人逐利的本性,只要有利可圖,能走陸路才怪,走海路雖然有覆船風險,但那點風險完全可以彌補陸路的消耗成本了。
再說了,只要他們不走運河別把運河堵了,管你是陸路還是海路,能把糧食運來就行。
那現在問題來了,朝廷所需的糧食可不少,所需購糧的銀兩可不是小數,貪官污吏抄一抄恐怕還是不夠。
天啟升起的希望又迅速落下,搖搖頭嘆了一聲,“即便可行,銀子還是不夠,也不能一直抄家,那樣引起官員恐慌就不好了。”
夠的夠的!朱由檢內心非常亢奮,因為上午他想到的是陜西民變,但現在他想到的是山西的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