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置閑集
登藏劍樓贈歐陽世昌兄(一九九九年)
上庠試劍罷,歸勸木棉居。兒女驕珍玉,樓高好讀書。
己卯春逸老有詩索和沉吟至今次韻奉酬
風雨橫天舊夢昏,白頭回首記寒溫。難忘學步公扶我,卻喜消冰春及門。屹屹層樓迷燕侶,依依深巷認苔痕。相看最是人俱健,競答新詩笑共論。
萬綠湖即興
百鳥若星羅,一湖涵萬綠。飛盤剪碧波,天水豁吟目。
某君垂老始得新廬悲喜交集賦此慰之
垂老方能得此廬,且將冷眼看榮枯。人間多少不平事,莫向春風怨鷓鴣。
讀唐君《人生歷程》有贈(二〇〇〇年)
十載霜侵徹骨寒,暮年回首倍牽情。牛棚我亦過來者,掩卷欷歔百感生。
新年試筆,用逸老韻(二〇〇一年)
千年百載同開一,變換龍蛇歲又新。塵世由他夸電腦,蒲園容我寄閑身。披圖雅愛云林筆,讀史常思隱逸民。濡染山川及花鳥,絕勝跋涉上昆侖。
黎簡《五百四峰堂詩鈔》校輯后作四首
二樵三絕詩為首,鑿險縋幽境獨奇。激電搜林猊飲澗,北江妙喻幾人知?
狂簡吟詩有定則:為歌為哭準于情。憶舊述哀無限意,死生一系最分明。
丹青妙筆人爭譽,碧嶂紅棉度嶺多。論定何須百年后,生前尺幅已峨峨。
數載爬梳心力聚,集評輯佚最勞人。古今多少雕龍手,同賞樵夫意匠新。
注:黎簡,號二樵,又號狂簡、樵夫、石鼎。廣東順德人。活動在清朝乾隆年間。詩、書、畫世稱“三絕”。洪亮吉《北江詩話》謂黎簡詩“如怒猊飲澗,激電搜林”。黎簡在一首題贈《紅棉碧嶂圖》的詩中,自注云:“三年以來,此圖度嶺幾數十本矣。”謝蘭生在題黎簡扇面畫之詩后注云:“二樵寫畫畢,輒狂呼曰:‘五百年后必有識者。'”
福偉兄述相交久,囑賦詩書贈,因成廿八字以應之
鼎湖風雨識尊慈,橋畔憑欄共爾癡。卅載悠悠緣未盡,江南江北系情思。
伯燊兄罹劫近四十載,偶憶改舊句成此
千古文章未盡才,惜君年少早罹災。江山雨后揚新綠,誰起斯人問劫灰。
題壺口飛瀑照
黃龍怒吼騰東去,壺口欠伸生奇瀑。天地壯觀一攝之,山河入手畫圖矗。
哭劉逸老
夜闌秋半忽仙去,月滿中天凋玉芝。故宅公遺群籍冷,騷壇柱折士林悲。苦航學海成宗匠,小札唐詩見妙思。評注定庵天下譽,皇皇巨著即豐碑。
注:劉逸老卒于辛巳中秋后一夜月滿之時。夏間筱孫本欲約聚,因事未果。嗚呼,春節后竟未得再見也。
懷劉逸老三首
去秋月滿公辭世,噩耗初聞幾度疑。往昔笑談猶在目,重翻遺集倍歔欷。
文苑詞場公作梯,幾多后輩仗提攜。難忘學步曾扶我,二冊書成賴指迷。
千年文史胸中蘊,健筆縱橫萬馬嘶。莫謂先生低學歷,等身著作幾人齊。
注:劉逸生先生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主編《中國歷代詩人選集》及中國古典小說漫話叢書《小說軒》,執筆者多為中青年學者。余亦曾受命撰寫《劉禹錫詩選》及《武俠小說話古今》二書,得先生指點甚多。《學海苦航》為先生長篇自傳,記其小學未卒業而自學成家,事甚悉。《唐詩小札》為先生名著,飲譽海內外。先后印刷十多版,印數達八十萬冊。晚年撰《龔自珍己亥雜詩注》及《龔自珍編年詩注》,亦注亦評,多有卓見,論者謂為“定庵功臣”。先生熟諳文史,著有藝林、史林、事林多種小札。
鏡先兄伉儷從海外歸來,招飲市樓,笑談十年浩劫舊事,同座者有黃胡聶謝諸老,均昔日之牛友也,感賦
遠客歸來覓故人,市樓小聚見情真。座中笑說當年事,同是風雷劫后身。
賀楊永權《藝文擷英》出版三首(二〇〇二年)
群書覽罷細尋味,絕似春蠶嚼后絲。厚積于胸聊薄發,集成一卷燦珠璣。
藝文今古多花絮,筆底從容折幾枝。詩畫兼能余事作,一爐共冶看恢奇。
勤苦筆耕四十載,新書付梓慰勞辛。高庠路阻無緣至,一樣成材未讓人。
又贈九壺居士
數載童山濯,一朝草木滋。頭顱同此理,定可作禪師。
浣溪沙·讀《世說新聲》贈冬春軒
一卷新聲寫世情,是非褒貶見分明。人間百態筆端生。嬉笑橫眉詞老辣,揚清激濁意崢嶸,濠江一老孰能賡。
重訪丹霞五首
禪宗六祖南華寺,教外別傳又一家。卅載悠悠緣未盡,白頭今復上丹霞。
澹歸和尚開山處,古寺浮沉三百年。今日殿堂超往昔,勝緣盛會喜空前。
夜殘星爍崎嶇路,觀日何辭歷苦辛。才見眉痕紅一線,須臾幻變化金輪。
赤城千仞連綿勢,壯美橫江玉女姿。碧水丹山縈舊夢,卅年重到賦新詞。
天開圖畫峰巒怪,僧帽茶壺百態姿。最是陽元石雄屹,神工鬼斧世稱奇。
注:余一九七一年夏初訪丹霞山別傳寺,時當“文化大革命”,滿目荒涼,破敗殊甚。今年乃別傳寺開山三百四十周年,九五高齡之本煥老和尚特邀中山大學諸學者上山開紀念研討會,堂構巍峨,美輪美奐。當家之頓林和尚更出示遠景規劃擬擴展宏圖,再增殿閣。丹霞山由紅砂巖構成,地理學上稱“丹霞地貌”。別傳寺山門石壁記得有“赤城千仞”四大字。“玉女橫江”為丹霞勝景之一,連綿之山嶺浮于云海中,恍似玉女臥于江上,故名。陽元石昂偉挺立,絕肖男具,真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也。
壬午初冬于佛山南桂園喜晤奕萱五叔,歸后賦此寄呈
垂暮相逢歷劫身,與公俱是過來人。十年雪虐風饕后,同賞余霞爛漫春。
十中校友日見舊學生有賦二首
斯文掃地驚惶日,正是蟬鳴荔熟時。半載為牛服勞役,春回始聽喚吾師。
重聽尊師第一聲,最牽情處最傷情。悠悠卅載滄桑后,尚憶當年盧瑞英。
香江題陳李伉儷漓江合影圖
小巷華興居住久,香江攜手共營廬。歷經風雨身猶健,攝得清漓儷影圖。
香港贈李瓊瑞
英文粵語普通話,三者兼能有幾人。謀食香江原不易,羨君觸手便成春。
得胡公贈所攝余夫婦香江合影書此筆呈(二〇〇三年)
綠瓦亭邊人并立,香江留影笑吟吟。橡園樓畔滔滔水,長記胡公一片心。
香江喜晤丁卓群歸后贈之
銀幕熒屏早有名,馳心科幻樹奇旌。移天縮地憑君意,卓爾不群羨老丁。
偉哉醫者
廣大醫務人員在救治“非典”病人時,奮不顧身,盡忠職守。不少醫生護士受感染病倒,有的甚至獻出生命。感賦七律一首,以表景仰。
不見硝煙亦戰場,雄師一例白衣裳。履危履險輕生死,無畏無私歷雪霜。大勇抗魔功不滅,壯懷舍己德彌彰。偉哉醫者民欽仰,博愛精誠萬古芳。
癸未中秋日得鏡先兄越洋電話,賦此謝之
佳節中秋月最明,萬家歡聚此時情。天涯喜有故人念,耳畔遙聞語笑聲。
武夷山之旅三題
癸未初冬隨廣州市文史館諸公游武夷山,歸后詠此,以紀游蹤。
題玉女峰
玉女臨溪立,亭亭照影來。武夷驚絕色,云水一天開。
泛筏九曲溪
丹山碧水久名馳,九曲武夷絕世姿。一筏飄然逐波去,快哉此日得清奇。
紀游
才返自丹霞,又向武夷去。地貌兩相同,各自有奇趣。武夷縈九曲,曲曲一溪水。兩岸聳峭峰,峰峰森壁壘。一峰號大王,一峰名玉女。彼此兩相望,隔溪不得語。有巖回鷹嘴,其狀絕肖似。恍欲向天飛,直入云霄里。更有一線天,壁立高且窄。石隙漏寸光,過者驚魂魄。漫步至溪邊,悠然撿石子。偶得一妙石,快意樂無比。暮年無所求,心境平如砥。得此三日游,賦詩以為紀。
注:丹霞山與武夷山均由紅砂巖構成,在地理學上同稱“丹霞地貌”。詩中之九曲溪、大王峰、玉女峰、鷹嘴巖、一線天等,均為武夷山景點名。
臺山上川島聽夜潮
月白星垂野,沙灘入夢時。潮來金鼓震,萬馬驟奔馳。
聞某公述五十年前舊事,有贈
淺水灣頭燦綺霞,芳馨舊夢憶韶華。悠悠五十年前事,長記暖懷紅豆沙。
題黃花浩氣
碧血千年熱,黃花久愈芳。南天存浩氣,高冢肅堂堂。
讀盧延光新古典山水畫有贈三首(二〇〇四年)
盛名早著連環畫,海內蜚聲五百圖。振筆又添新格調,山川點染辟殊途。
覓得晉唐裝飾趣,云泉橋石豁然新。圓圓苔點知多少,綴入圖中去俗塵。
隨心所欲縱毫揮,意境幽深妙入微。生面別開新古典,悠然一笑得依歸。
讀古代鞍馬人物圖冊有贈
自號南蠻愛泳海,銀灘碧浪任縱橫。興來寫得奔騰意,百匹驊騮筆下生。
中山大學八十華誕書賀
嶺表英雄地,峨峨矗上庠。春風八十載,桃李自芬芳。
題增城盤龍古藤
古藤奇矯臥晴空,盤踞千年氣象雄。恐是仙姑遺彩帶,隨風化作此蟠龍。
注:盤龍古藤地在增城何仙姑家廟景區,末二句故有此思。
浣溪沙·題李鵬翥先生《磨盤拾翠》(二〇〇五年)
應命文章不易為,品評手眼見高低。磨盤拾得翠珠回。流水行云歸健筆,深情雅意入清詞。濠江南望仰風儀。
初訪澳門即興
海外桃源初問津,濠江風物夢中親。難忘最是新園地,容我馳驅二十春。
減字木蘭花·題冬春翁《鼓枻滄浪集》
鉤沉粵俚,細釋方言兼佚字。諧趣歌謳,曲曲新腔唱打油。世情塵夢,貴賤悲歡同一諷。掩卷思量,美刺篇篇耐品嘗。
澳門雜詩
澳門印象
濠鏡埠開四百年,華夷雜處共藍天。教堂廟宇相輝映,融合中西美譽傳。
大三巴牌坊
澳門標志大三巴,矗立南陬壯海涯。歷劫滄桑四百載,尚留前壁世驚夸。
澳門博物館
館中隨行細尋味,最賞街頭叫賣聲。一聽鏟刀磨鉸剪,兒時舊事記分明。
盧廉若公園二首
此身如入姑蘇苑,廊榭池橋一望開。竹石清幽榕樹古,荷香風送過亭臺。
園內荷花開瀲滟,室中菡萏燦縱橫。自然美共丹青美,交映融和夏日生。
媽閣廟
媽閣聲名著澳門,濠江廟宇此為尊。悠悠五百年風雨,堂殿巋然古貌存。
普濟禪院
寶相莊嚴大殿尊,古鐘斑駁歷晨昏。無辜石桌留遺恨,屈辱名羞望廈村。
東望洋山
松山燈塔東望洋,照海光搖便客商。更有教堂祀圣母,禮同天后護迷航。
白鴿巢公園
白鴿巢今無白鴿,惟余花木四時春。我來忽憶潘君句,海外桃源一問津。
基督教墳場
基督教徒自有墳,縱橫碑石盡洋文。低首獨尊錢納利,畫圖東播有殊勛。
玫瑰堂
徘徊議事亭前地,登覽莊嚴圣母堂。美奐美輪工藝巧,精良雕像最難忘。
澳門藝博院觀董其昌書畫
南宗北斗董香光,書畫兼精一代強。筆墨通禪稱獨步,文人山水陣堂堂。
題賢令山摩崖石刻(二〇〇六年)
鳶飛魚躍憶韓公,小立釣臺問舊蹤。賢令山頭多石刻,同抒景仰繼高風。
讀《閑話風情》贈西門公子方家
閑話成文樹一旌,粵音俚俗鬼靈精。信手拈來幾百字,篇篇諧趣見風情。
方綱先生以墨竹相貽賦此謝之
斫取幾竿歸畫卷,渭川千畝在胸中。淋漓寫出瑯玕影,夜雨瀟瀟起籜龍。
一鶚贈袁君
盛筵難復再,四十二年前。珠玉棄荒野,駑駘飾錦韉。回思吾未解,抱恨自當憐。一鶚懷高遠,翱翔不問天。
題陳秋明行草書法
不倦臨池忘日夜,手心相應意縱橫。興來走筆龍蛇舞,一片神行妙趣生。
讀《周游列國》贈葉迅中翁(二〇〇七年)
徐君游五岳,謂可不看山。葉翁胸次廣,談笑五洲還。披卷欽文采,筆下色斑斕。可以豁我胸,可以怡我顏。嗟予困斗室,游興學闌珊。登高乏足力,橫海怯波瀾。壯哉葉夫子,遠游不畏難。遍觀列國后,一卷留人間。風光悅心目,文字美且嫻。覽罷賦小詩,景仰發浩嘆。
與廣州市文史館諸公赴山西采風沿途得詩以作紀游
運城解州關帝廟
解州武圣廟,堂構尚巋然。忠義存肝膽,丹心可問天。
芮城永樂宮壁畫
芮城永樂宮,移自黃河畔。壁繪朝元圖,凝眸仙氣漫。
平遙古城縣衙楹聯
古城衙內聯,幅幅有深意。百姓系于心,自非貪墨吏。
平遙雙林寺彩塑
雙林城外寺,彩塑最傳神。明代留精品,子孫世世珍。
五臺山佛山國
驅車上五臺,頓入清涼境。梵宇滿山中,神馳白塔影。
恒山懸空寺
久識懸空寺,今來一仰之。峭崖營杰閣,豁目看神奇。
大同云岡石窟
鬼斧神工巧,莊嚴寶相身。云岡開窟穴,千載尚驚人。
太原晉祠
圣母端然坐,千年有晉祠。隋槐與晉柏,相共歲寒時。
晉祠難老泉
泉水名難老,崇祠百代存。傅山書一匾,筆墨世稱尊。
晉游道中贈王灼林
字畫常經眼,觀書可自怡。莫嫌顱頂亮,微雨最先知。
題攝照《梯田如畫》(二〇〇八年)
層層疊疊復彎彎,如畫梯田現此間。莫道山巒難墾植,萬千巧手繡春還。
哀汶川大地震
天威不可測,驀地萬樓傾。一霎死生隔,千家血淚盈。救災凝眾力,抗震仗雄兵。大愛九州滿,人人獻摯情。
汶川大地震全國哀悼日感賦二首
地裂山崩萬物摧,八方援救共艱危。以民為本非虛語,今向蒼生下半旗。
萬家痛悼遣傷懷,草木同悲舉國哀。警報尖鳴汽笛響,聲聲嘶喚抗天災。
減字木蘭花·館慶感懷
優游晚歲,喜見閑身今有寄。座上群賢,各有清才各自妍。崇文敬老,濟濟一堂多矯矯。五五年華,麗日南天燦綺霞。
重訪漱珠崗登朝斗臺和永正兄韻
少小登臨地,重游問劫灰。溪橋難覓舊,磴石已生苔。浩浩海桑變,悠悠歲月催。觀星古臺上,誰與共低回。
附:陳永正原作
億載屹貞石,焚余心未灰。驪珠猶漱月,桑海此浮杯。獨立失寒柳,靜觀登古臺。少年高詠地,五鳳與徘徊。
菩薩蠻·賀《澳門日報》創刊五十周年
濠江一紙蜚聲遠,層樓更上春無限。報海一帆懸,風行五十年。鐵肩擔道義,情系蒼生事。激濁又揚清,人間要直聲。
情系(二〇〇九年)
轉瞬周年矣,人猶念汶川。樓傾期再造,月缺待重圓。校舍弦歌復,家園肺腑牽。劫波期度盡,眾力可回天。
豫游三題
龍門石窟
才返自云崗,又向龍門去。窟穴萬夫開,巧工揮神斧。佛像各呈輝,眾生沐法雨。妙相自莊嚴,慈云長蔭護。仰瞻感慨多,禪心能伏虎。伊水日夜流,與佛同千古。
焦作云臺山
丹崖峭立如刀削,千仞赤城潭瀑多。幽壑縱橫水石激,泉聲伴我過巖阿。
南陽武侯祠
久識南陽諸葛廬,今來瞻仰觀眉宇。天下三分早定之,臥龍一起風云舞。西取巴蜀出祁山,鞠躬盡瘁酬三顧。何期星隕五丈原,壯懷未盡人先故。嗚呼!武侯功業足千秋,諸葛大名垂萬古。
踏莎行·永權兄于澳門舉辦詩書畫展賦此以賀(二〇一〇年)
文史深研,丹青不老。詩書百卷縈懷抱。年來法帖日摩挲,褚書探得其中妙。少小相交,藝文共討。春風秋雨知多少。濠江展列筆生花,羨君腕底游龍矯。
集永權畫題成詩遣興
柳溪清影煙如織,沙渚桃花帶雨濃。翠柏青青河畔草,迎春飛燕舞東風。
注:君著有文史隨筆集《藝文擷英》,頗多卓見。君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隨嶺南名家馮曼碩先生習畫,山水花鳥兼能,近年研習褚遂良書法,于《倪寬贊》《圣教序》得力尤多。君與余相交逾半世紀,詩畫共研,可稱知己。展覽之山水花鳥畫中有《柳溪清影》《煙如織》《沙渚》《桃花帶雨濃》《翠柏》《青青河畔草》《飛燕迎春》《舞東風》等作品,畫題頗有詩意,乃聯綴集成七絕一首,以表祝賀。
市參事室六十周年之慶(二〇一〇年)
布衣議政傳民意,百姓悲歡總系心。六十年間多起伏,盛衰成敗感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