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蕉韻集
考入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工作賦呈陳永正兄(一九八四年)
吾年逾不惑,身外復何思。細雨舒纖草,和風拂鬢絲。遂心欣且怯,援手友兼師。康樂園中路,低回幾度疑。
甲子中秋感懷四首
萬里清光此夜同,歲逢甲子正秋中。多情最是珠江月,遙送澄輝過海東。
同是炎黃一脈親,忍教骨肉久離分。臺灣海峽非天塹,定見金橋接兩津。
又值中秋月似珠,天涯客子夢魂孤。故園果餅深情在,何不歸來伴舊廬。
碧空皓魄明千里,此夕清光分外妍。何日恩仇一笑泯,相看人月共團圓。
讀李商隱詩
法乳少陵詞綺麗,一峰突起眾峰低。玉溪詩意誰能識?賦得無題是有題。
讀杜荀鶴詩二首
情系蒼生哀戰亂,九州何地避征徭。最憐秀句漁樵詠,水港人家處處橋。
曾吟千古姑蘇句,更賦傷時憫亂詩。太息蒼生多血淚,筆端觸處總淋漓。
蘿崗賞梅二絕(一九八五年)
萬樹寒梅開白島,幾枝梨葉醉凝丹。此中自有春消息,何待花街著意看。
望梅亭外梅千樹,玉瓣馨飄歲月新。麗日南天香雪海,春風先醉隴頭人。
歲暮有懷大陸去臺同胞三首
又是一年將盡夜,倍思萬里未歸人。同文同種同風俗,何必生生兩地分。
別時容易見時難,無語盈盈一水間。安得歸舟天際返,圍爐守歲夜長談。
已掃陰霾草木欣,民康物裕九州春。歸來定見圍無恙,廣廈連云天地新。
文藝春天贊三首
已見堯天入眼來,萬千紅紫一時開。牡丹富貴玉蘭潔,野菊縱橫點綠苔。
浩蕩東風百卉新,文壇藝苑共欣欣。從今揮灑自由筆,舊日清規化作塵。
一除羈絆氣淋漓,健筆凌云萬馬嘶。華夏中興新日月,文章家國共騰飛。
讀秦觀集
莫言渠是女郎詩,芍藥薔薇亦妙姿。麗筆濃情淮海句,千秋并美小山詞。
春夜詠雨
雨帶微寒意,檐生夜滴聲。綿綿溫客夢,細細潤幽坪。望去簾帷薄,聞來肺腑清。欲憑天外水,一洗此胸靈。
席上聞箏口占
如聞流水響潺潺,指下波濤起瞬間。最是平湖秋月夜,風荷搖曳漾微瀾。
注:所奏有《瀏陽河》《平湖秋月》《出水芙蓉》等曲。撫箏者為黃敏小友,女,時十四歲。
奉和季思先生乙丑重陽抒懷
逝水年華去不還,重陽虛負幾多番。登高豈乏騷人韻,落帽寧非昔日山。大雅觀余雙目豁,清芬仰處寸心寬。徘徊康樂園中路,秋晚黃花共展顏。
附:王季思先生原作
少年淘氣老猶頑,檢點平生又一番。不避災神愛小鬼,但求得路怯開山。風高轉覺金秋好,帽落欣看玉宇寬。采菊題糕吾倦矣,還憑健筆洗衰顏。
減字木蘭花·無題
心神牽系,倩影依稀縈腦際。欲更分明,反覺朦朧貌不清。海紅豆下,未卜心花開或謝。日夕思量,青鳥無蹤最斷腸。
游白云山贈《白云集錦》二首
披襟快意沐松風,笑倚天南第一峰。眼底云山新雨后,茂林嘉木綠蔥蘢。
城北云山青照眼,城中云錦美紛陳。一山一報怡情性,絕愛南天兩白云。
水龍吟·讀陸游詩詞后感賦
放翁亙古男兒,集中什九從軍樂。中原北望,長城自許,欲平京洛。鐵馬秋風,樓船夜雪,氣吞河岳。惜滅胡心事,老猶未了,空負卻,風云略。
長恨偏安一角,有誰知、夜闌心灼。天高難問,山陰歸臥,壯懷猶昨。無意爭春,等閑風雨,梅花標格。最魂牽夢系,九州一統,看潛龍躍。
夜聞高若韞師輾轉覓我,眷念殊深,感極難寐,遂成四絕
夜來客至傳音訊,道是高師眷念深。愧我近年無拜候,五更起坐作長吟。
卅載光陰彈指過,少年情事豈能磨。小樓容我徘徊久,畫冊如山任撫摩。
一室春溫語笑頻,深情指點誨諄諄。難忘最是《嚶求集》,豁我雙眸翰墨新。
丹青舊夢今何在?色硯生塵已漸忘。此夜聞師仍念我,霜毫重擬畫瀟湘。
聞某女郎語,戲賦
怨詈聲聲肺腑音,天真爛漫少年心。多情卻被無情惱,恨至深時愛亦深。
思佳客
乙丑初冬,與諸友游波羅廟,觸目荒涼,正在修葺。而座中有二百齡之海紅豆樹及木棉樹卻枝葉繁茂,充滿生機。歸后感賦。
古廟無端歷劫塵,依稀猶見舊時痕。百年老樹滄桑后,枝葉扶疏草木欣。 玄鬢客,白頭人,尋碑探古繞階巡。海紅豆下徘徊久,浴日亭邊自有春。
注:海紅豆,一名相思樹。王維“紅豆生南園,春來發幾枝”之紅豆,即指此。
丙寅新春漫筆二首(一九八六年)
已見牛勤辭舊歲,欣看虎躍入新春。心花喜共繁花放,鳳翥龍騰十億人。
喜迎新歲虎生風,一室春溫笑語中。何用緋桃相點綴,此花已覺在心紅。
觀電視劇《霧失樓臺》感賦四首
樓臺霧失意如何,淡淡哀愁淡淡歌。人再來時弦已絕,死生風雨共煎磨。
琴音裊裊訴幽衷,父女相依小閣中。樓外有人傷寂寞,幾回佇望月朦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交此夕共欣欣。知音定是尋常得,一曲牽情謝友鄰。
小樓長巷共依依,各有愁懷各自知。一例高才同冷落,文壇藝苑待春時。
題從化天湖
丙寅之夏與逸老及永正、錫、筱孫、斯翰、永權諸兄參加天湖雅集。
天開湖一鏡,風過水漣漪。入眼怡人綠,情生萬首詩。
觀從化百丈飛濤二首
濺玉飛珠冷意侵,奔濤百丈瀉千尋。泉流為我鳴天籟,恍有山靈妙奏琴。
綠染崗巒草木滋,林深苔滑徑幽危。清泉三疊來天外,一洗靈臺未是奇。
游東莞可園,時東莞煙花獲世界評比第一名,口占二十字為賀
東莞聲名遠,煙花獨占春。可園無限意,風物最怡人。
丙寅秋與諸生歡聚于鹿鳴酒家欣然有賦
彈指光陰二十秋,重逢各已擅風流。鹿鳴樓上欣相聚,共賞平湖一鏡幽。
秋日賞菊
興來芳徑獨徘徊,滿眼黃花著意栽。我自鐘情籬畔菊,一枝清冷傲霜開。
趙黎關楊合作畫展觀后(一九八七年)
嶺南高氏出高足,花鳥傳神山水奇。璧合珠聯成杰構,筆參造化茁新枝。畫師揮灑淋漓墨,百幀佳制辟新格。心照神交兩地連,春睡天風同一脈。尺幅丹青最有情,幾番輾轉費經營。四人各自有面目,合作一圖卻渾成。噫吁嚱,珠水香江四大師,妙裁云錦織天衣。小鳥欲鳴花欲語,松喧瀑響使我夢魂馳。
注:高氏,指高劍父、高奇峰兄弟。高劍父曾創辦春睡畫院,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三人為其得意弟子。天風樓為高奇峰畫室,趙少昂為其得意弟子。
草書歌贈區子
草書一睹懾魂魄,腕底生風紙透墨。書壇怪杰區子雄,出入古今恣求索。自言百變倏成陳,幾番否定雙生新。健筆縱橫勢似虎,跋扈飛揚意態生。顛張狂素俱往矣,粵海于今有區子。勁弩枯藤妙入神,毫端變化無窮已。噫吁嚱,龍騰蛇竄饑鷹飛,夏云山雨何淋漓。大筆漂染生奇格,豁我雙眸為君賦此詩。
注:區子(即區潛云)嘗謂畢加索不斷否定自己,故畫風常新,而己之草書筆法多變,亦庶幾近之云。
讀《澳門古今》賦呈李鵬翥先生六首
漓水太湖曾濯足,壯游奇絕憶黃山。澳門咫尺無緣至,一冊從頭細細看。
篇幅不長意味長,匠心巧運費思量。可從咫尺觀千里,今古風情入妙章。
髫齡早識漁山畫,吳氏名標清六家。一自南居濠鏡后,令人長憶大三巴。
南國傳燈開普濟,蓮峰崇廟祀天妃。禪林最古尊媽閣,香火于今尚不稀。
普濟聲名著澳門,人文薈萃憶高崙。可憐東院留碑石,辱國曾連望廈村。
澳門今古惹情牽,一冊皇皇二百篇。開卷頓生興廢感,幾多滄海變桑田。
注:清初山水畫家吳歷,字漁山,號墨井道人,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翚及惲壽平合稱“清六家”。江蘇常熟人,五十歲后移居澳門三巴寺。普濟禪院內收藏書畫甚多,不少名家與禪院頗有淵源,如澹歸和尚、陳恭尹、黎簡、謝蘭生、高劍父、關山月等,或有手跡留下,或曾寄居于此。禪院東面的后花園,曾是當年簽訂喪權辱國的中美《望廈條約》之地。
題楊永權《虎丘風壑云泉圖》(一九八七年)
千年試劍虎丘石,風壑云泉境絕殊。一塔巍然雄畫外,摩霄擎日壯姑蘇。
題李筱孫《秋澗圖》
絳霞染就一溪林,幽澗蜿蜒遠且深。色墨淋漓饒變化,水光云態漾詩心。
觀雷坦畫海題廿字以贈
嫵媚羨雷子,圖書異彩生。胸中涵海韻,筆下起潮聲。
賀后浪詩社成立
詩經風雅傳千載,屈子離騷播遠芳。嶺海吟壇張一幟,綿綿后浪壯珠江。
題江門東湖賓館“又一莊”
賓館東湖秀,欣開又一莊。佳人趨桂殿,勝會集賢堂。典雅枕流閣,新潮星海廊。萬千金碧瓦,映日盡生光。
有感
已上層樓未足夸,憑高當見路無涯。前途尚是多風雨,更待沖寒綻異花。
肇慶吟草
芙蓉賓館雅會
南北東西一代才,芙蓉苑雅眾芳開。研討探韻抒豪氣,借得湖山入座陪。
七星巖
水色山光一望青,數峰屏列入蒼冥。石奇未肯補天去,化作端州巖七星。
鼎湖山
難忘慘淡風云日,賦得斑斑石剝紅。廿載重來欣豁目,摩崖猛憶舊時容。
閱江樓
閱兵無份閱江來,眼底羚羊一峽開。明末義師曾展幟,鐵軍于此孕風雷。
梅碑
六祖南來留勝跡,庵中梅樹已非前。二黎碑匾今猶在,輝映清清一脈泉。
注:相傳六祖慧能曾到此地插梅,后世遂有梅庵。庵前有六祖井,泉水清冽。庵內有清人黎簡的題匾曰“真實不虛”。又有明人黎民表的重建梅庵碑記,黎為“南園后五子”之一。
自題居室
地雖褊狹亦吾廬,且伴竹風蕉韻居。鳥囀蟬鳴生靜趣,一窗天籟可相娛。
再題居室
昨猶閑適詠吾廬,乍起飆風過陋居。高木終宵聲怒嘯,此中天籟豈能娛。
廣東詩詞學會成立有賦二首(一九八八年)
嶺表人文盛,風騷一代開。江山霞綺麗,誰是出群才?
東湖水綠柳絲絲,勝會華堂喜說詩。此日南州張大纛,騷壇吟侶盡欣眉。
戊辰上元詩會有作二首
神龍騰躍年迎新,詩苑逢春最可人。老干青枝相競秀,流花湖水碧粼粼。
兔去龍臨慶此時,滿湖春綠助人思。江山代有凌云筆,誰賦騰飛第一詩。
謝稚柳先生畫展觀后二首(一九八九年)
凝眸駐足久徘徊,斗室丹青撲面開。川嶂神游何用夢,飛泉奇岳入云來。
燕舞鶯歌白鷺聞,山茶酡醉柳毿毿。申江畫送珠江畔,色墨淋漓壓嶺南。
蛇年感事
己巳初春無端被摩托車撞傷住院二十多日,幸頭顱尚在,手足無缺,感而賦此,以留鴻爪之印也。
大難本不死,危關一跳過。頭顱憐尚在,手足喜無何。后福知誰厚?浮生苦劫多。豈須嗟逝水,相伴有余婆。
注:余婆者,吾妻也。因姓余,故稱。
偶書(一九九〇年)
蕉韻情猶在,依依戀未休。日華今滿室,怡我上層樓。
謁陳白沙祠
一儒旌嶺表,千古白沙祠。碧玉樓無恙,茅龍字欲飛。堂堂開杰構,凜凜見豐儀。涼夜流江去,清空沁腑脾。
注:陳白沙有“涼夜一蓑搖艇去,滿身明月大江流”句,心境清曠,澄明如水。
讀《鏡海情懷》賦贈四首(一九九一年)
紛紜世界千般態,盡入筆端意象中。踏遍澳門多少路,喜新懷舊兩情濃。
珠玉紛呈百二篇,家常絮語韻悠然。人間無限滄桑感,筆底深情頌變遷。
抑揚褒貶見真衷,詠物抒情水乳融。莫謂尋常生活事,幾多哲理寓其中。
百無聊賴寄哀情,逝者長眠喚不應。書末數篇萱草憶,令人讀罷意難平。
迎春漫筆二首(一九九二年)
羊向來綿順,故有吉祥之稱。去歲竟爾撒刁,內地災害頻仍,羊年成了災年。今歲生肖屬猴,但愿金猴奮起,百災盡退,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爰賦小詩二首,以為迎春之祝頌也。
洪波去歲漫華東,舉國牽心眷念同。四海炎黃皆一脈,八方援手見情濃。
已送災羊辭舊歲,欣看猴躍入新春。來年共祝山河麗,鳳舞龍騰十億人。
自題《云山圖》
黃岳奇峰隱復顯,煙云萬狀須臾變。興來潑墨寫云山,云耶山耶兩莫辯。
踏莎行·曇花
悄倚危欄,黯嘗風露,月明影動春微度。一枝清麗遠喧塵,深宵獨放尋誰語。夏夜幽花,芳盈肺腑,可憐一夕歸塵土。淡妝只向未眠人,緣何卻被群芳妒?
觀吳靜山畫集有贈(乙亥仲秋)
五岳三江生腕底,百家陶冶匯毫端。披圖不盡淋漓意,翹首天南一鶚摶。
九江二題(一九九四年春)
甲戌之春,訪九江侶鶴亭,時鶴巢叢竹正開花變黃,感賦。
石橋百足臥橫塘,侶鶴亭遙鶴自翔。叢竹無端失翠色,情牽一夜夢新篁。
“深潭夜月”舊為九江八景之一,甲戌春日黃昏驅車至此,有賦。
勝跡龍回舊有芳,亭碑新立互輝煌。我來不見深潭月,一片斜暉淡淡黃。
甲戌春日諸生來訪,有賦二絕寄懷
一別悠悠廿四載,重逢各已入中年。春風桃李情猶在,訪我江南康樂園。
小巷素波留足跡,長懷瑯瑯讀書聲。何期一別多年后,尚有諸生識姓名。
讀嚴霜詩有贈
偃蹇南州臥,蕭然寄此身。高吟濤裂石,孤抱酒憐人。老去筆彌健,天昏眼愈真。白頭風雨后,一笑勤勞辰。
甲戌之夏,與其相、春熙、耀坤、如松、陳強、伯舟、月華、美貞、燕丹諸同窗先后宴聚,感而賦此,并寄樹森、煥森、炳森、燕華
依依揮手驪歌奏,往昔悠悠卅五年。最憶芳村齊筑路,難忘石井共鋤田。素波別后人千里,康樂相逢酒一筵。此日笑談多舊事,滔滔不盡友情牽。
和嚴霜癌詩
勘破死生亦壯哉,沉疴相犯豈驚哀。羨君語笑一如昨,走筆依然風雨來。
劉郎逝矣,黯然有憶,賦此志哀(一九九五年)
東山一別竟長別,瘦影崚嶒夢里回。酒甚易招浮世議,句奇深見匠心裁。談詩往往能匡我,逝水滔滔未盡才。太息瑤篇梓成日,及身雖睹有余哀。
永沂兄囑題《點燈集》,因書廿字以應之
散盡煙花夜,何郎賦點燈。毫端生百感,漠漠曉霜凝。
集點燈句題《點燈集》
一自飛霜冷小荷,尚留鶯唱繞南柯。煙花散盡天如墨,起讀文山正氣歌。
懷簕竹園老主人(一九九六年)
清晨曾共茗,一夕竟長眠。誨我言猶在,存疑誰與研。緣深憶十載,痛定賦斯篇。無復聞公語:樓高足不便。(公諱明德,永正兄之尊翁也)
浣溪沙·奉題徐續老《對廬詩詞鈔》
披卷如瞻泰岱巍,淋漓大筆瀉珠璣。南州一老意深微。天闊秋高盤健隼,水回云合漾晴漪。徐公嫵媚見風儀。
丙子中秋感事
香江浪激送浮槎,雙闕無聲鳥自嘩。一死以昭海屬我,人間又見陳天華。
贈九壺居士
書畫常經眼,裝池妙入微。莫嫌頂毫盡,絲雨最先知。
訪佛山梁園(十二石齋)四首(一九九七年)
軒窗亭榭崢嶸出,庭院幽深遠市囂。柳竹新栽千百樹,一湖濃綠釀春潮。
十二石齋跡已銷,名園無復舊池橋。梁家尚有草堂在,重見群星麗九霄。
園庭小復舊時容,奇石縱橫臥草中。象首峨峨聯豹踞,擎天一柱倚云空。
煦煦春風拂草堂,梁園重現昔時妝。喜看修舊渾如舊,古色斑斕透古香。
注:十二石齋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乃梁九華堂弟梁九圖所筑。象首、豹踞、擎天、倚云均為園中奇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