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記使命 走在前列:以新的更大作為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
-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廣東行政學院
- 4546字
- 2024-03-28 12:21:52
(三)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40年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支持鼓勵廣東大膽改革、先行先試,以習仲勛同志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們以敢為人先的歷史擔當和大無畏的革命膽略,向中央提建議,推動廣東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對做好廣東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統的指導,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把廣東建設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這是新時代廣東發展的總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做到“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是新時代廣東發展的總任務。廣東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既要有繼續當好全面深化改革探路者、引領者的非凡擔當,更要努力繼續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的新突破、新作為、新貢獻,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繼續弘揚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把廣東建設成為“兩個重要窗口”,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中國已構建一個高質量“引進來”與大踏步“走出去”雙向循環的開放型經濟系統,這無疑有利于充分利用和優化整合全球資源,有利于構建以中國為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有利于拓展和深化開放合作的范圍和層次。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規劃給廣東的改革開放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引領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積極姿態?!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以來的僅僅幾年時間里,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耙粠б宦贰钡摹芭笥讶Α闭诓粩鄶U大的事實表明,中國主張的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和治理模式,正在得到世界的認可。這無疑為廣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環境和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廣東改革開放也遭受到來自國際、國內和自身發展不平衡的挑戰。
外部環境不再寬松,對外開放“天花板”效應顯現。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明顯。歐美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傳統的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國際產業轉移已經接近尾聲,一些更具低成本優勢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加入到全球競爭中來,我國專業化于價值鏈中低端的條件不復存在,原有發展路徑似乎已經走到盡頭。2016年中國出口貿易占國際市場份額比重約為13.9%。從既有國際經驗來看,這一比重已經超過了二戰之后德國和日本曾經達到過的最高歷史水平,與美國所達到的最高歷史水平也基本接近。在規模基數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情形下,再繼續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已經不可能。2018年世界經濟繼續復蘇,全球貿易有望較快增長,但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不斷,“黑天鵝”“灰犀?!笔录l頻發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廣東作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主力軍,面臨的沖擊和壓力更為直接現實。
內部環境約束增強,國內兄弟省份的追趕勢頭迅猛。全國改革大潮風起云涌,廣東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政策優惠逐步取消,環境約束日益增強,土地供應日益趨緊,各類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傳統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而新的競爭優勢卻未隨之建立?!皹吮迸艿每欤ㄒ姳?-1)、“追兵”趕得急,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面對著“不改革是后退、慢改革也是后退”的嚴峻形勢。
表1-1 2017年全國和粵魯蘇浙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對比表

從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看,2017年廣東的地區生產總值比江蘇多3978.29億元(均含研發投入數據),經濟總量優勢比2016年擴大511.66億元。從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看,廣東與2016年持平,浙江提高0.3個百分點,江蘇和山東則分別回落0.6個和0.2個百分點。其他指標中,廣東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和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速最高;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高于江蘇和山東,低于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均高于山東,低于江蘇和浙江;進出口總額增速則靠后。其他兄弟省份的追趕勢頭也很迅猛。2017年貴州經濟增速為10.2%,為最近幾十年來首次獨自增速第一。此前在2013年貴州與天津經濟增速同時為12.5%,為并列第一。內蒙古2002年到2009年經濟增速在20%左右的年份多,在2005年經濟增速甚至達到了23.8%。天津在2010年到2013年經濟增速都在兩位數,2013年增速達到了12.5%。重慶在2014年到2016年經濟增速每年在10%以上。2017年重慶、天津的經濟增速分別為9.3%、3.6%,貴州2017年經濟增速為10.2%,為全國第一,是全國唯一的10%以上增速的省份(西藏為10%)。周邊省份海南省在興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也搶抓機遇,在進一步的深化改革開放中布局謀篇,蓄勢待發。
廣東受自身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約。廣東雖然是經濟大省,綜合經濟實力走在前列,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既有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有粵東西北發展不充分問題,還有特大型城市的治理問題、平安廣東建設問題、生態環境治理問題等等,都需要通過改革的思路、改革的辦法來破解。
按照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宏偉藍圖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部署,根據中共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廣東省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全會提出的要求,廣東將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新起點,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大膽探索創新,勇于開拓進取,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全面展示廣東“兩個重要窗口”的新形象新作為新風貌,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1.狠抓改革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為廣東發展注入新的體制機制活力
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省委改革部署,廣東深入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攻堅。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動能,提高供給體系質量。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著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化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制造強省。二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國企國資、投資審批制度、產權保護、財稅金融等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改革。推進省屬國企改革,加快重組機場、公路交通、軌道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功能企業,確保國有資本70%以上集中到基礎性行業和關鍵領域。推進預算制度改革,進一步明晰省市財政權責,在省級層面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三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爭取將省級權責清單事項再壓減1/4以上。清理規范省級政府考核事項,改革政府督查方式方法。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初步建立統一安全的政務云平臺。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四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證照分離”、網上審批取得突破性進展。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健全信用法規和標準規范體系,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重點把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發展機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具有更強國際競爭力和自主性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一是高水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加快建立協調機制,探索推進在“一國兩制”和3個關稅區條件下的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攜手港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完善落實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便利政策措施,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動,在促進雙向投資、推動貿易便利化、構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臺等方面積極探索,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二是創新廣東自貿試驗區體制機制。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實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金融、外匯、投資和貨物進出口管理制度,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三是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利用廣東省對外經濟聯系緊密和有利的地緣人緣條件,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鞏固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地位。要推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經貿產業、人文科技等領域務實合作,支持企業進行國際化布局,以對外投資帶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深入挖掘廣東在“一帶一路”中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互促互進。瞄準歐美發達國家加大引資引技引智力度,高水平建設一批對外合作平臺,吸引優質外商投資項目落戶。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獲取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健全“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服務保障體系,設立更多境外經貿辦事處,培育發展涉外投資貿易服務機構,利用好駐粵領事館、國際友城、海外行業協會商會和華僑華人力量,形成直接聯系主要投資貿易伙伴的經貿網絡。四是持續推進外經貿戰略轉型。按照有序放寬市場準入、促進貿易平衡、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的新要求,做好優進優出,提升投資水平,帶動外經貿向價值鏈高端轉型。落實新制定的利用外資10項措施,進一步加強與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合作,圍繞戰略性產業和核心關鍵環節開展產業鏈招商,吸引優質外商投資項目落戶,把更多高端要素資源引到廣東來。
3.建立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廣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最突出的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廣東將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統籌珠三角和粵東西北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珠三角輻射帶動作用,在更高起點上持續推動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扶貧攻堅,走產業扶貧等“造血式”幫扶路子,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住房、教育、養老、醫療衛生等重大問題,為改革開放發展奠定社會基礎。
4.重塑以創新引領的對外開放新優勢
實施創新驅動引領,不僅是彌補傳統優勢喪失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不僅是攀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需要,也是順應全球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發展趨勢的需要,要以質量提升破除數量上的“天花板”約束。目前,我國人力資本日益豐富、產業配套齊全,制度和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創新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需要指出的,通過創新引領以重塑開放發展新優勢,一定是開放式的創新,而不是封閉式創新。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創新鏈深度演進時期,實施開放創新發展戰略,不僅有助于追蹤全球前沿科技和創新態勢,更有利于整合和利用全球創新要素,從而更加有效地服務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此外,創新是多方面和多維度的,并非是指單一的科技創新,同時也包括貿易模式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和開放模式的創新等,據此推動開放發展朝著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的新局面轉變。發揮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的創新發展優勢,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全力打造“中國硅谷”,為實現融入全球價值鏈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廣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立足全省一盤棋、服從服務全國大局和對標國內外先進標準,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開放要再擴大,緊緊依靠人民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再創改革開放新局面,更好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 說官衙門道(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改革開放40年:上海100項首創案例
- 鑄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二講
- 殊途同歸:兩岸民間組織發展比較研究(1949—2009)
- 理論·制度·道路·文化:海外視域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講錄
- 大國興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
- 整合與形塑:地方政務服務機構的運作機制:J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個案考察(1997~2011)
- 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
- 卓越城市創新街區(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建言者說(叁):2016~2017政協提案小集
- 當代中國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理論與實證研究: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依歸
- 中國共產黨社會保障思想與實踐研究(1945—1949):以東北解放區為例
- 圖說統一戰線
- 《申報》女性人生:晚清女性婚姻家庭生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