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心理創傷并不存在

青年:既然您如此堅持,那就請您好好解釋一下吧。“原因論”和“目的論”的區別究竟在哪里呢?

哲人:假設你因感冒、發高燒而去看醫生。如果醫生只就引起感冒的原因告訴你說“你之所以會感冒是因為昨天出門的時候穿得太薄”,你對這樣的話會滿意嗎?

青年:不可能滿意啊!感冒原因是穿得薄也好、淋了雨也好,這都無所謂。問題是現在正受著高燒的折磨這個事實,關鍵在于癥狀。如果是醫生的話,就應該好好開藥或者打針,以一些專業性的處理來進行治療。

哲人:但是,立足于原因論的人們,例如一般的生活顧問或者精神科醫生,僅僅會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過去的事情”,繼而簡單地安慰“所以錯不在你”。所謂的心理創傷學說就是原因論的典型。

青年:請稍等一下!也就是說,先生您否定心理創傷的存在,是這樣嗎?

哲人:堅決否定。

青年:哎呀!先生您,不,應該說是阿德勒,他不也是心理學大師嗎?

哲人: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這一點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弗洛伊德的心理創傷學說的確很有趣。他認為心靈過去所受的傷害(心理創傷)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禍首。當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戲劇的時候,它那因果規律的簡單邏輯和戲劇性的發展進程自然而然地就會散發出攝人心魄的魅力。

但是,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創傷學說的時候說了下面這段話:“任何經歷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并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青年:發現符合目的的因素?

哲人:正是如此。阿德勒說,決定我們自己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請你注意這一點。并不是說遭遇大的災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類的事件對人格形成毫無影響。相反,影響會很大。但關鍵是經歷本身不會決定什么。我們給過去的經歷“賦予了什么樣的意義”,這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青年:那么,先生您難道認為我的朋友是自己樂意將自己關在房間里的嗎?難道您認為是他自己主動選擇躲在房間里的嗎?我敢認真地說,不是他自己主動選擇的,而是被迫選擇的。他是不得不選擇現在的自己!

哲人:不對!假若你的朋友認為“自己是因為受到父母的虐待而無法適應社會”,那說明他內心本來就有促使他那樣認為的“目的”。

青年:什么目的?

哲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不出門”,為了不出門才制造出不安或恐懼。

青年:問題是為什么不想出去呢?問題正在于此!

哲人:那么,請你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總是悶在房間里,你會怎么想呢?

青年:那當然會擔心啦。如何能讓他回歸社會?如何能令其振作精神?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誤?一定會絞盡腦汁地思考諸如此類的問題。同時,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回歸社會。

哲人:問題就在這里。

青年:哪里?

哲人:如果閉門不出一直憋在自己房間里的話,父母會非常擔心。這就可以把父母的關注集于一身,而且還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顧。

另一方面,哪怕踏出家門一步,都會淪為無人關注的“大多數”,都會成為茫茫人海中非常平凡的一員,甚至成為遜色于人的平庸之輩;而且,沒人會重視自己。這些都是閉居者常有的心理。

青年:那么,按照先生您的道理,我朋友豈不是為了“目的”達成而滿足現狀了?

哲人:他心有不滿,而且也并不幸福。但是,他的確是按照“目的”而采取的行動。不僅僅是他,我們大家都是在為了某種“目的”而活著。這就是目的論

青年:不不不,我根本無法接受!說起來,我朋友是……

哲人:好啦,如果繼續以你朋友為話題,討論恐怕會無果而終,缺席審判也并不合適。我們還是借助別的事例來思考吧。

青年:那么,這樣的例子如何?正好是昨天我親身經歷的事情。

哲人:洗耳恭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南投市| 噶尔县| 和林格尔县| 承德县| 沾益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五华县| 尖扎县| 吉林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博爱县| 双柏县| 丘北县| 乡宁县| 家居| 牙克石市| 抚宁县| 中江县| 眉山市| 达孜县| 登封市| 南陵县| 互助| 彭水| 长寿区| 漯河市| 开化县| 孝义市| 宁德市| 伊宁县| 秭归县| 武清区| 扶风县| 盐城市| 镇康县| 额尔古纳市| 隆子县| 乌兰浩特市| 贵港市|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