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作者名: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本章字數: 1767字更新時間: 2020-11-02 18:03:29
第四問 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有著怎樣的友誼?
正如列寧所說,“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非常動人的友誼的故事”,如中國歷史上的“高山流水”“管鮑之交”等,但馬克思、恩格斯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為什么列寧會如此高度評價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友誼?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但兩人的第一次會面并未一見如故或是相見恨晚,甚至算不上多么愉快,差點決裂。1842年10月15日,馬克思升任《萊茵報》的主編,因與鮑威爾兄弟的觀點分歧導致馬克思同他們的友誼出現了裂痕,直至徹底破裂。1842年11月底,恩格斯走進編輯部見到馬克思,在進行自我介紹之后,他提及鮑威爾兄弟來尋找深入交流的話題,于是,馬克思緣于鮑威爾兄弟關系,對恩格斯沒有產生好感,只是有些不耐煩地應付幾句了事。恩格斯后來回憶說,這是“十分冷淡的初次會面”。不過顯然,一時的誤解沒能阻止這兩位歷史上的偉人走到一起,1844年8月的第二次見面,在反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認識論、歷史觀上的高度一致,開啟了他們之間歷史性的偉大友誼。
生動故事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書信交流
1843年9月,恩格斯給《德法年鑒》編輯部寄去了一份稿件,題為《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負責審稿的正是馬克思。馬克思高度評價了恩格斯的這篇文章并稱其為“天才大綱”,在早年寫下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稱其為“內容豐富而有獨創性的著作”。恩格斯于1844年2月底就拿到雜志樣刊,在閱讀了馬克思的文章之后,也意識到鮑威爾兄弟在理論上的巨大缺陷,并從馬克思的文章中看到了德國革命的前景和希望,進而改變了對馬克思的印象。此后,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斷通信交換意見,兩個偉大的思想家對基本理論問題與實際斗爭策略的看法竟然高度一致。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巴黎逗留了10天,與馬克思深入交流。馬克思建議兩人合作批判鮑威爾兄弟的思辨哲學,合作的第一個成果就是《神圣家族》,也開始了兩人長達40年的友誼。
生動故事
生病時的互相關心
1855年4月,馬克思最喜愛的兒子埃德加爾病逝,這給馬克思沉重的打擊,他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馬克思傾訴了無限悲痛的心情:“在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為時刻想念著你,想念著你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人還要在世間共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恩格斯把馬克思夫婦接到了曼徹斯特,在恩格斯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馬克思夫婦度過了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刻。恩格斯已是馬克思家中的一名“編外”成員了,每次去馬克思家里,全家就像過節一般高興,馬克思的女兒們把恩格斯看成“第二個父親”。當然,馬克思一家人對恩格斯的健康,更是牽腸掛肚。1857年7月在恩格斯生病的時候,馬克思寫信安慰:“親愛的恩格斯:你可以相信,不管我們如何不幸,我和我妻子(順便告訴你,她的健康有了顯著的進步)對你最近健康情況的消息比我們自己的事更為關切?!?img alt="《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6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90DB0/1812337420181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1527407-kdUE7811lemKGfFPl31xzbgfQAh0Kp3c-0-8995405c33def510f5df54519d02472b">
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經濟上卻極度貧困。這位對資本主義經濟有著透徹研究的偉大經濟學家,自身卻一貧如洗。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同樣地,當恩格斯需要幫助的時候,馬克思同樣竭盡全力,毫不猶豫。在困難時互相幫助,在生病時互相關心,在遭遇不幸時更是互相寬慰,不離不棄。馬克思與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相互關心,在事業上更是共同戰斗的戰友,他們共同創立國際工人協會,支持巴黎公社和其他工人運動;在思想上兩人相互促進,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恩格斯住在曼徹斯特期間,兩人每個星期都要通信,內容涉及幾乎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研究的問題;在1870年恩格斯搬到倫敦后,兩人沒有一天不見面。馬克思恩格斯曾合作寫過《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等多部著作。1883年,馬克思逝世,恩格斯悲痛萬分。此時恩格斯對摯友最后的幫助是幫他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的最后兩卷。恩格斯日以繼夜地抄寫、整理、補充、編排,花了整整11年時間,先后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資本論》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且僅署上馬克思一人的名字。恩格斯說:“這需要花費不少的勞動,因為像馬克思這樣的人,他的每一個字都貴似金玉。但是,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今天的柏林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上,兩位志同道合朋友的雕像,仍然在默默地述說著兩人的動人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