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發展與區域合作
- 張虹鷗 黃耿志
- 6792字
- 2020-11-06 15:17:20
第三節 主要城市發展概況
一、超大城市
1. 曼谷
曼谷是泰國首都和最大城市,為泰國政治、經濟、貿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宗教中心。大曼谷總人口1 197萬人,其中城市注冊人口達到980萬,人口密度為5 801人/平方千米。逾半數曼谷人有某種程度上的華人血統,每年都有大量移民及外國人涌入曼谷。曼谷下轄24個縣、150個區,主要部分在湄南河以東,共有六個主要工商業區。湄南河沿岸地區,是泰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旅游景點密集區;達思特地區,則是泰國新的政治中心。曼谷還是國際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多達兩三百起的各種國際會議在此舉行。城內有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總部、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以及20多個國際機構的區域辦事處。
在經濟方面,曼谷經濟占泰國總量的44%,人均GDP達到13 000美元,是泰國的經濟中心,是東南亞發達城市之一。工商業發達,是世界著名米市,擁有碾米、紡織、制糖、建筑材料等工廠,擁有536家上市公司,在泰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總資本達到3千億美元(2012年),因此曼谷是東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柱。曼谷港承擔著泰國90%的外貿,主要出口貨物為大米、煙草、橡膠、豆類、錫、柚木、水果、黃麻及手工業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機械、鋼鐵、汽車、藥品、紡織品、食品、石油制品及化工品等。此外,曼谷旅游業十分發達,為重要的經濟支柱,市內有大量高級酒店,設施齊全,一年接待近1 500萬的旅客,以馬來西亞、日本、中國(包含香港、澳門)等國家最多。2013年5月27日,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宣布,曼谷超越英國倫敦成為全球最受游客歡迎旅游目的地。
在城市建設方面,整個曼谷的建設是以大皇宮為中心向外擴散,第一圈是寺廟和官方建筑,第二圈是商業圈,第三圈是住宅區,最外面是貧民區,王宮和佛寺大多建在湄南河圈。但曼谷的城市規劃比較混亂,政府允許私人擁有土地,因此在繁華的商業街區中常常存在用鐵絲網隔出的荒地,在高樓大廈間存在與木屋鐵皮房彼此緊挨的不和諧圖景。曼谷市中心既有最前衛的后現代主義廣場設計,又有舊式公寓樓,儼然是一個后現代拼貼城市。
曼谷的另一特點來自其宗教景點。曼谷佛教歷史悠久,東方色彩濃厚,佛寺廟宇林立,建筑精致美觀,以金碧輝煌的大王宮、鎦金溢彩的玉佛寺、莊嚴肅穆的臥佛寺、充滿神奇傳說的金佛寺、雄偉壯觀的鄭王廟最為著名。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曼谷眾多的寺院中,玉佛寺、臥佛寺、金佛寺最為著名,被稱為泰國三大國寶。
2. 馬尼拉
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首都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位于菲律賓最大的島嶼——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瀕臨天然的優良港灣——馬尼拉灣。馬尼拉大都會區,面積達638.55平方千米,人口超1千萬,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馬尼拉是菲律賓的經濟中心,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主要有紡織、榨油、碾米、制糖、煙草、麻繩、冶金企業等,產值占全國的60%。馬尼拉是菲律賓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全國出口貨物的 1/3和進口貨物的 4/5集中在這里。這個城市是銀行和金融、零售、交通運輸、旅游、房地產的主要中心,是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廣告、法律服務、會計、保險、戲劇、時尚等產業的集聚地。馬尼拉港是菲律賓最大的港口,使之成為重要的國際航運可通往全國各地。
在城市建設方面,馬尼拉既有現代化城區,也有古老的街道教堂,體現了悠久的東方傳統,匯合了西班牙和美國的西方文明。然而,馬尼拉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問題,被稱為亞洲罪惡之都或綁架之都。這并不是因為馬尼拉的經濟繁華,而是因為菲律賓警察的素質和多民族在一個地區共同生活造成的矛盾。
3. 雅加達
雅加達,又名椰城,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于爪哇島西部北岸,在芝里翁河口,靠近雅加達灣。大雅加達特區面積為650.4平方千米,分為五個市,即東、南、西、北、中雅加達市,其中,東雅加達市面積最大,為178.07平方千米,人口達1 019萬。雅加達被劃為首都特區,由印度尼西亞政府直接管轄,享有省級地位。多數居民為印度尼西亞爪哇人,少數為華人、華僑、荷蘭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印度尼西亞語。作為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陸交通的樞紐,雅加達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咽喉,是亞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橋梁,國內外的許多船只都把雅加達作為一個??空?。
雅加達是印度尼西亞的經濟中心,占該國生產總值的28.7%。經濟主要以金融居多,擁有國內最大的金融和主要工商業機構,就業人口因而以從事商業、貿易、銀行居多,其次是服務業、工業及交通業。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筑材料、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雅加達的煉油廠逐年擴大,產品大部分通過外港出口。雅加達的旅游業也十分發達,是印度尼西亞三大旅游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波格爾植物園及茶園坐落在此,還有獨立廣場公園、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安佐爾夢幻公園、中央博物館、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等名勝古跡。
在城市建設方面,雅加達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富有與貧窮對比強烈的城市,城市布局頗具英國風格。雅加達城區分為兩個部分,北面濱海地區是舊城,為海運和商業中心,南面是新區,為行政中心。兩區已連成一片,難以區分。雅加達市中心獨立廣場的東面是國家宮,原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現為印度尼西亞的總統府,廣場西面是國家博物館。城市有眾多名勝古跡,包括舊葡萄牙教堂、國家檔案館、總統府、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舊市政廳、伊里安國家紀念碑等。
二、特大城市
1. 新加坡
新加坡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土地面積718.3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200余千米,由新加坡島、圣約翰島、龜嶼、圣淘沙島、姐妹島、炯島等60余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2014年常住總人口為547萬,人口密度7 615人/平方千米。新加坡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分別為中區社區、東北社區、西北社區、東南社區和西南社區,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管理。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100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后裔組成,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新加坡公民主要包括四大族群:華人(漢族),占總人口的74.2%;馬來族(13.3%);印度裔(9.1%);歐亞裔(3.4%)。大多數新加坡華裔的祖先源自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其中以閩南人為主,其次是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等。
新加坡經濟以外向型為主導特征,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2 422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4萬美元。根據201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注5,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主要貿易伙伴包括馬來西亞、泰國、中國、日本、澳洲、韓國、美國、歐盟、印度尼西亞等。服務業在新加坡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產業包括批發零售業、商務服務業、交通與通信、金融服務業、膳宿業等。批發與零售業、商務服務業、交通與通信業、金融服務業是新加坡服務業的四大重頭行業。依托這四大服務業的發展,新加坡確立了其亞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此外,新加坡的旅游業也十分重要,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游客主要來自東盟國家、中國、澳洲、印度和日本等地。
在社會發展方面,新加坡已達到發達國家城市的水平。居民住房擁有率達90.5%,人均壽命82.5歲,識字率96.7%(15歲以上)。全國平均每一萬人有醫生23人,共有病床1.2萬張。每千人擁有私車110輛,手機滲透率148%,家庭電腦擁有率81%,上網率77.7%。
2. 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為紀念越南共產黨的主要創立者胡志明而設立,原名叫“西貢”。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大城市,是越南五個中央直轄市之一,是越南南方經濟、文化、科技、旅游和國際貿易中心,面積2 095平方千米,人口700多萬。位于湄公河三角洲東北、同奈河支流西貢河右岸,距???00千米。社會經濟發展受西方影響,商業發達,有“東方巴黎”之稱。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工業基地,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2013年,胡志明市國內生產總值達764萬億盾(約合363億美元),同比增長9.3%,人均GDP為4 513美元。主要有碾米、制糖、釀酒、編織、卷煙、化學、造船和機械修配等產業,郊區為稻米主要產地,是東南亞最大的米市之一,每年的大米出口約占越南大米總出口的1/4。胡志明市為了吸引外資,加快建設步伐,開辟了靈中出口加工區和新順出口加工區。同時,胡志明市是越南南方的重要交通樞紐,有越南最大的內河港口和國際航空港。鐵路可通往河內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國各地,經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老撾。
3. 河內
河內,越南首都和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中心、歷史名城,面積3 324平方千米,人口623萬余人。位于越南境內紅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蘇瀝江的匯流處,無論是從南方到北方,還是從內地到沿海,均是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陸、空交通都很便利。由于地處亞熱帶,臨近海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有“百花春城”之稱。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河內的工業開始迅速發展,擁有8個工業園區,正在興建的有5個大型工業園區、16個中小型的工業群。以機械、化工、紡織、制糖、卷煙等工業部門為主,是全國的機器制造中心。除此之外,主要支柱產業還包括農業和貿易,其中,農業正在努力進行改革,引進新的高產糧食和牲畜種類,并推行現代的農業管理技術。河內經濟結構逐漸轉型,現代旅游、金融和銀行業逐漸占據重要地位。然而,河內的經濟增長速度與基礎設施水平不相匹配,過多的人口產生了極大的住房需求,交通系統和新興城區的建造速度仍然嚴重滯后。
4. 仰光
仰光,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仰光河(又名“萊河”)與勃生堂河交匯處,是一座具有熱帶風光的美麗的海濱城市。城區三面環水,東面是勃固河,南面是仰光河,西有伊洛瓦底江入海漢河之一的萊河。仰光不僅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緬甸最大港口和東南亞最大港口之一。仰光市共轄27個鎮區,市區總面積約598.75平方千米,居民中的90%為緬甸人,其余為華人、印度人等。
仰光是緬甸最發達和最富庶的地區,有三大出口產品,分別是稻米、柚木和寶石。仰光附近的伊江三角洲和錫唐河谷一帶是水稻的主要產區,產量占緬甸稻谷總產量的2/3以上。仰光的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寶石貿易已成為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與其他東南亞的大城市比較,仰光相對不太繁榮。新城區和其他近郊地區仍然很貧窮。20世紀30年代,仰光遭受到嚴重的地震和海嘯的重創,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又成為同盟國和日本的戰場,更因為緬甸軍政府所采取的孤立政策,使城市經濟一蹶不振。近幾年,仰光工業開始發展起來,全國30%的產業工人都集中在仰光,全國30%的稻米、礦石、木材、棉花輸出和貿易多在此進行,仰光成為緬甸全國的貿易中心。外國在仰光主要的投資領域為石油天然氣、水產業、礦產業、成衣制造業和飯店旅游業,主要投資國為新加坡、英國、泰國。
三、主要大城市
1. 吉隆坡
吉隆坡,馬來西亞的首都和三個直轄區之一,位于雪蘭莪州之中和馬來西亞半島中央偏西海岸。城市總面積243平方千米,市區人口190萬,是馬來西亞政治、經濟、金融、工業、商業和文化中心。吉隆坡是一座新舊輝映、東方色彩與西方文明有機融合的新興國際大都市,也是一個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充滿多元文化的氣息,風俗傳統別具特色,全方位凸顯了馬來西亞多民族和睦共存、開拓奮進的獨特魅力。坐落于市中心的石油雙塔是吉隆坡的著名地標。華人是吉隆坡的主要族裔,占該地區總人口的42%。
吉隆坡和鄰近區域是馬來西亞工業化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在吉隆坡,制造業、農業和服務業都較為發達。制造業部門齊全,產品種類繁多,產值及就業人數均居馬來西亞全國第一,農業主要是發展橡膠,橡膠業是國內的一個重要產業。服務業以金融、保險、地產批發、零售、餐廳、旅館、運輸、通信、公共服務、政府雇員為主。吉隆坡市內設有越來越多的伊斯蘭金融機構,如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銀行Al-Rajhi銀行。道瓊公司與吉隆坡證券交易所合作,創立馬來西亞指數股票型基金,提升馬來西亞在東南亞的商業金融地位。許多本地和跨國金融、會計和資訊科技公司在吉隆坡設立總部。
2. 泗水
泗水,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省會和第二大城市,面積3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70萬。城市的正北方是鄰近烏戎海軍基地的著名港口丹戎佩拉港,該港是僅次于雅加達的爪哇第二大港。泗水交通設施完善,電車軌道鋪遍全城。泗水是印度尼西亞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工商業城市,印度尼西亞很大一部分的進口商品都通過泗水港口進入國內,而出口的大宗蔗糖、咖啡、煙草、柚木、木薯、橡膠、香料、植物油和石油產品也通過該港口輸出。工業有船塢、鐵路機車制造、紡織、玻璃、化工、啤酒釀造、卷煙和制鞋。在交通方面,該市與爪哇各城鎮有良好的鐵路、公路與航空聯系。泗水有國際航空站和龐大的漁船隊,城市周圍是富饒的農業區。市內有著名古建筑大清真寺和荷蘭古堡,以及包括艾爾朗加大學、理工學院、海軍學院等在內的多所大學。泗水市在2003年還與中國廣州市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
3. 棉蘭
棉蘭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第一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位于蘇門答臘島東北部日里河畔。棉蘭市設有21個區和151個分區,人口約 211 萬,由爪哇人、馬來人、華人等組成,其中華人占19%以上。歷史上,棉蘭是煙草、橡膠、椰子、茶、油棕等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工業有煉油、化工、紡織、機械制造、椰油、橡膠制品、卷煙、肥皂、飲料等。設有種植園、油田和鐵路管理局、貨棧及與之緊密聯系的國內外銀行機構,是僅次于雅加達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市內有外港勿老灣,是現代化港口,是石油裝運、橡膠、煙草、劍麻和棕油的出口港,進出口船舶噸位居印度尼西亞第四,僅次于雅加達、巨港和泗水。
4. 金邊
金邊,柬埔寨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為柬埔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貿易和宗教中心。坐落在湄公河與洞里薩河之間的三角洲地帶,面積375平方千米,人口約200萬。在金邊的民族構成中,90%為高棉族,其余少數民族為華族、占族、普儂族、佬族、泰族。90%的金邊市居民信奉佛教,少數人信奉回教與基督教。使用的官方語言為柬埔寨語,并有少數的英語與法語。金邊是一個內河港口,3 000~4 000噸海輪從金邊沿湄公河順流而下,可經越南南方直接駛入南中國海。柬埔寨僅有的兩條鐵路會合于金邊。金邊—馬德望鐵路經過干丹省、磅士卑省、磅清揚省、菩薩省和馬德望省,到達柬埔寨第二大城市馬德望,再向前延伸,經詩梳風到柬泰邊境重鎮波貝,與泰國境內的鐵路相連,可通往泰國首都曼谷。金邊—西哈努克港鐵路經過干丹省、磅士卑省、茶膠省和貢布省,通往柬埔寨最大海港西哈努克港。金邊的公路更是四通八達,有七條國家公路通向全國各地及其周圍鄰國。通過這些航空、水路、鐵路、公路,可把各省出產的稻米、木材、橡膠、水產等運往金邊或出口到世界各地,也把金邊的工業產品或進口物資運向全國。
四、中小城市
1. 萬象
萬象是老撾的首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4世紀,以前叫文單或雍田,即撣族之城。城市傍依在湄公河左岸,市區由西向東和向北伸展,寬闊的濱河大道橫貫全市。萬象的工礦企業約占全國的3/4,主要有鋸木、磚瓦、紡織、火柴、肥皂等,尤以綢緞、花布、編織及金銀首飾業最為著名。老撾居民85%以上信奉佛教,萬象市區到處都可以見到廟宇和寶塔,據說在老撾佛教鼎盛時期,市內有149座佛寺,如今保留下來的有34座。這些古老的佛寺、精美的佛塔以及精湛的浮雕都是老撾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而最著名的是市區北面的塔鑾,它是萬象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2. 斯里巴家灣市
斯里巴家灣市是文萊的首都,原名文萊市,始建于中世紀,16世紀手工業聞名。瀕臨文萊河,鄰近文萊灣,人口約6萬,主要是馬來人和華人。斯里巴家灣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村莊,有“東方威尼斯”的美稱。斯里巴加灣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重要農貿中心、河港。隨著文萊石油經濟的飛速發展,該市現已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斯里巴家灣市的工業主要是石油、天然氣、橡膠和木材加工等,居民生活所需的食品、衣物等日常消費品依賴進口。交通聯系全國各地,主要濱海公路可通詩里亞和馬萊奕,港區有兩座碼頭。1973年建成現代化國際機場,航線通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吉隆坡等地。城市中有豪華宮殿、體育館、博物館和巨大清真寺等,還有博爾基亞蘇丹陵墓、丘吉爾紀念館、國家博物館等名勝古跡,是東南亞的游覽勝地之一。
3. 帝力
帝力,東帝汶的首都及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16.7萬人,是主要港口和商業中心,帝力機場同時為民航及軍方所用。位于帝汶島東北海岸,臨翁拜海峽,遙對阿陶羅島,三面環山,北瀕海洋。氣候炎熱,終年高溫,是一個深水良港。經濟以農牧業為主,附近有油田和金礦,盛產香水、肥皂、陶器和紡織品,加工咖啡,手工藝有牙雕、木雕與草編。出口棉花、咖啡、大米、小麥、檀香木、羊毛、椰干與皮革。帝力集中了東帝汶80%以上的經濟活動。資源方面主要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帝汶海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