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經濟管理學
- 厲以寧
- 2184字
- 2020-11-06 15:10:07
第三節 資源配置的攪拌機假設
一、攪拌機假設的提出
在分析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以及政府調節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時,不妨再以攪拌機的運轉作為比喻。
假定有一定數量的沙、石子和水泥,要使它們均勻地摻合在一起,可以把它們投入攪拌機之中,讓機器運轉起來,運轉一定時間之后,沙、石子、水泥的摻合將是均勻的。
經濟生活中的情形不也與此相似么?國民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讓資源合理配置,讓每一種資源被配置到最適合的位置上,各得其所,各自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這就需要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市場好像一個大型的攪拌機,把各種資源投入這個大型攪拌機內,讓它們在里面不斷地運動。攪拌的時間越長,資源越有可能做到均衡地、合理地配置,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表明,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就難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攪拌機比喻的局限性
把市場比喻為一個大型攪拌機,把各種資源比喻為待投入攪拌的物料,雖然我們做了這種比喻,但這個比喻似乎簡單了些。社會經濟生活有自己的特殊性。用攪拌機來比喻市場機制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比較顯著的局限性。
第一,投入攪拌機的物料是預先準備好的,不存在某種物料的短缺問題,而在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時,不僅存在資源供給的有限性,而且各種資源的短缺程度不等。這樣,市場作為攪拌機的局限性就顯示出來了。
第二,在我們談到攪拌機的運轉時,不能忽略動力問題。一個真正的攪拌機,必須依靠電力或其他動力才能運轉。這時,動力是外來的。但當我們把市場比喻為一個大型攪拌機時,動力來自何處呢?難道存在某種外在的動力來源嗎?
盡管攪拌機假設有上述局限性,但這并不妨礙我們仍通過這個比喻來理解政府調節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三、攪拌機的管理和攪拌機本身的運轉
假定市場確實類似于一個大型攪拌機,凡是投入這個攪拌機的資源在不斷攪拌的過程中趨向于均勻分布,那么這種攪拌就類似于第一次調節,即基礎性調節。
攪拌機是需要管理者的。比如說,由于攪拌的各種物料的比例不一定恰當,以致攪拌雖然均勻,但卻不合工程所要求的規格,那么管理者就需要根據工程的要求,增加或減少其中某一項或某幾項物料的投入量,使它們之間的比例發生變化,以便使攪拌的結果符合要求。管理者還要控制攪拌的時間,因為時間過短會影響攪拌的均勻程度,時間過長則浪費動力和拖延工程的進度。此外,在攪拌機發生故障時,管理者還要負責維修,排除故障,以保證攪拌機的正常運轉。
如果把市場比喻為一個大型攪拌機,那么,作為第二次調節者的政府便類似于攪拌機的管理者。比如說,在資源供給有限和不同資源的短缺程度不等的條件下,政府調節的作用在于根據具體情況,設法增加或減少某種資源或某幾種資源的投入量。如果政府發現資源配置的結果與預先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不符,可以采取直接投入、直接需求或間接調節等多種方式來調整資源投入數量或產出量。在市場運行過程中,如果發生障礙,政府有責任排除障礙,使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正如攪拌機的管理者有責任維修攪拌機一樣。
可以用圖3-12來表示政府作為市場管理者的作用。
通過圖3-12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對攪拌機的管理與攪拌機本身的運轉不是一回事。物料投入后的攪拌是攪拌機本身的作用。對攪拌機的管理,一是為了保證攪拌機的正常運轉,二是為了促使攪拌的結果符合預定的要求。管理者代替不了攪拌機,攪拌機也代替不了機器的管理者。同樣的道理,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和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不是一回事。市場調節代替不了政府的作用,政府調節也代替不了市場的作用。

圖3-12
四、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節奏性的認識
要知道,攪拌機的運轉是有節奏的。投入的物料達到一定的數量以后,機器一發動,就運轉起來;運轉了一定時間,各種物料已被拌勻,機器就停止攪拌了。市場當然不可能這樣。資源被不斷地投入市場,市場不停地運轉,這個過程一直進行下去。既然是這種情況,那又如何理解攪拌機比喻呢?
實際上,社會經濟生活也是有節奏的。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由不協調到協調、再到不協調的情況。市場機制本身會針對這種情況而自發地調節,這正反映了市場經濟中社會經濟生活的規律性或節奏性。
政府作為第二次調節者,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或缺陷,即在出現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不協調時,通過政府調節,也能促使它們由不協調到協調,以避免經濟的較大震蕩。這樣,雖然社會經濟生活一刻也不能停頓,但無論是市場調節還是政府調節,其作用都表現為對于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協調和不協調的調整,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社會經濟生活的規律性或節奏性的反映。
五、市場作為一個大型攪拌機的動力問題
市場作為一個大型攪拌機,動力是由內部產生的。這就是說,市場機制運行的動力在于參加市場活動的每個微觀經濟單位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就是在于企業的活力和個人的活力。企業和個人作為生產要素的供給者,作為市場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需求者和生產成果的需求者,都會在自身經濟利益的支配下發揮供給和需求的作用。企業和個人越有活力,市場的運行就越順利,從而投入市場的各種資源也就越能有效地組合與配置。反之,如果企業和個人缺乏活力,它們的反應是呆滯、麻木的,它們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市場這個大型攪拌機就不容易轉動,或者運轉得十分緩慢,從而達不到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悟到調動企業和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對于保障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