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流量—存量分析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分析中的收入流量和財富存量

以上,無論是封閉條件下還是開放條件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分析,都只涉及收入流量。假定不考慮經濟中的財富存量及其可能轉化的部分,單就一定時期內(比如說一年)國民收入的流量分析而言,以上的分析是可以說明問題的。但是在現實的經濟運行中,財富存量可以轉化為收入流量,這一轉化必然對經濟運行發生影響。

財富存量向收入流量的轉化,意味著有追加的收入投入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資金市場。具體說來,從價值形態上看,有可能轉化為收入流量的主要是下列這些財富存量:

1.個人積存的現金和前期結轉的儲蓄存款。這些現金并非來自當年的個人收入,而是以往歷年積存下來的。這些儲蓄存款也并不是當年個人收入中用于個人消費支出和扣除個人手頭持有的現金之后余下的部分,而是前一時期的儲蓄存款結轉下來的。從純理論的角度來看,在以往的年份,如果個人手頭保留了現金或個人有了儲蓄存款,那表明在同一時期內,社會所創造的社會凈產值(即國民收入)中有相應價值的消費品和生產資料未被最終使用掉,因此個人收入中這一轉化為財富存量的部分的價值形態與實物形態不會不一致。但實際上,由于各種原因,價值形態上的財富存量(個人積存的現金和儲蓄存款)雖然存在,實物形態上的財富存量(經濟中未被最終使用的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卻可能已經不存在了,或者其價值已經小于價值形態上的財富存量了。于是就形成了“超實物平衡的財富存量價值”。一旦這種“超實物平衡的財富存量價值”被投入市場,必然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使得當年國民經濟中的價值平衡關系與實物平衡關系不一致。

2.企業積存的現金和前期結轉的儲蓄存款。其性質與個人積存的現金和前期結轉的儲蓄存款一樣,都并非來自當年的企業收入。由于各種原因,存在于價值形態上的這種財富存量可能與實物形態上的財富存量價值不一致,于是也會形成“超實物平衡的財富存量價值”。一旦它被投入市場,同樣會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使得當年國民經濟中的價值平衡關系與實物平衡關系不一致。

3.銀行自有資金中的存量部分。這包括以往歷年自財政部門流入國有銀行的資金、各個銀行的自有資金以及它們歷年的利潤所轉化的資金之和。銀行自有資金也是可以投入資金市場的。從理論上說,在以往的年份,如果銀行保留了這些自有資金,那么在同一時期內,經濟中會存在著未被最終使用的相應價值的消費品和生產資料。但實際上,由于各種原因,相應價值的實物形態上的財富存量不一定存在,或不一定足額存在。這也是“超實物平衡的財富存量價值”形成的一個原因。

4.國家的外匯儲備。在進行經濟分析時,國家的黃金儲備和外匯儲備往往被合在一起,但二者是有區別的。國家的黃金儲備,既體現了一定的價值,同時它本身就是實物。就國家的黃金儲備而言,價值形態的財富存量和實物形態的財富存量是一致的。國家的外匯儲備與此不同。雖然它可以通過國際貿易而轉化為實物形態的財富存量,但在未轉化時,它畢竟只是價值形態上的財富存量。它是以往歷年積存的外匯余額,在一定時期內,可以作為收入流量而投入市場,并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

以上從價值形態上列舉了這樣四種形式的財富存量。如上所述,前三種形式的財富存量都可能表現為“超實物平衡的財富存量價值”,只要其中有一部分投入市場,都會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這是因為,當它們直接轉化為消費支出時,消費品市場上并不存在相應價值的消費品。當它們直接轉化為投資時,生產資料市場上并不存在相應價值的生產資料。而當它們投入資金市場時,最終仍會轉化為投資或消費,也會形成對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的壓力。可以用來減輕“超實物平衡的財富存量價值”對市場的壓力的,是國家的外匯儲備這一財富存量。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將轉化為進口的消費品和生產資料,進入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從而抵消或部分抵消“超實物平衡的財富存量”對市場的沖擊。

圖2-4說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收入流量和財富存量。

圖2-4有以下幾個新增加的項目:

圖2-4

1.圖2-4的左上方增加了“超實物平衡的個人財富存量轉化的收入”一項,右上方增加了“超實物平衡的企業財富存量轉化的收入”一項。這兩項收入用于購買消費品或生產資料,于是分別進入了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這樣,兩個市場上的需求量都增加了。

2.圖2-4的下方正中,增加了“銀行自有資金存量部分轉化的信貸資金”一項。這部分信貸資金進入資金市場。如果它被用于投資,那么將通過企業和直接從事生產經營的個人,進入生產資料市場,于是生產資料市場上的需求量也就相應增加。

3.圖2-4的上方正中,增加了“國家外匯儲備中用于進口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部分”一項。可以利用這部分外匯從國外商品市場購買消費品生產資料,輸入國內,以增加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上的供給量。

由此可見,如果國家外匯儲備中可以用于進口商品的部分不足以彌補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上增大了的需求量,那么這兩個市場上都會出現供不應求,從而物價上漲的現象。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綜合分析

現在,讓我們把以上所分析的幾種情況綜合到一起,進行比較全面的說明。

經濟運行的主體共有四個:企業、個人、政府、科學研究單位。

國內市場共有五個:生產資料市場、消費品市場、資金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其中,勞動力市場又分解為①、②、③、④。

國外市場共有兩個:國外商品市場、國外資金市場。

于是有圖2-5。這是收入流量與財富存量分析相結合的開放條件下五個市場的經濟運行情況的說明。

根據圖2-5,可以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若干重要變量的變動有所了解。

(一)投資和儲蓄

投資分為三部分:一是政府的投資;二是企業的投資;三是個人的投資。政府投資的來源是稅金,企業投資的來源是利潤的一部分,個人投資的來源是個人納稅后收入的一部分。

圖2-5

無論政府、企業還是個人的投資,還有可能來自資金市場,而資金市場的資金則來自儲蓄(包括個人儲蓄、企業儲蓄、政府儲蓄)和資金流入流出的余額,此外,它們也可能來自銀行自有資金所轉化的部分。

投資被企業、個人、科學研究單位等用于購買生產資料(進入生產資料市場),購買技術(進入技術市場),支付工資(通過勞動力市場),然后再同消費品市場發生聯系。

(二)個人收入和個人消費

個人收入共有以下這些來源:(1)工資;(2)租金、獎金、股息;(3)來自政府的福利性收入;(4)來自凈僑匯收入;(5)個人生產經營收入;(6)個人轉讓技術的收入;(7)利息。

由這些部分構成的個人收入之和,扣除個人納稅、個人儲蓄、個人投資(包括個人直接生產經營時支付的工資)之后所余下的部分,作為個人消費,進入消費品市場。

此外,個人財富存量是可以轉化為個人收入的。它將同上述個人收入之和一起被支配,或者進入生產資料市場,或者進入消費品市場。如果這種轉化為個人收入的個人財富存量是超實物平衡的,那么如上所述,就需要用國家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來進口商品,以彌補國內供給的不足。

(三)企業的收入和支出

企業收入共有以下這些來源:(1)通過出售商品與勞務得到的收入;(2)通過轉讓技術得到的收入;(3)通過各種來源的投資得到的收入。

由這些部分的收入構成的企業收入之和,有以下這些去向:(1)為進行生產經營而購買生產資料和技術;(2)通過勞動力市場支付工資;(3)支付租金、獎金、股息;(4)納稅;(5)利潤中的一部分轉化為投資和企業儲蓄;(6)利潤中的一部分轉化為企業的公共消費。

此外,企業財富存量也是可以轉化為企業收入的。它將同上述企業收入之和一起被支配,或者進入生產資料市場和技術市場,或者進入消費品市場。如果這種轉化為企業收入的企業財富存量是超實物平衡的,那么如上所述,也需要用國家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來進口商品,以彌補國內供給的不足。

(四)政府收入與支出

圖2-5說明稅金是政府收入的來源(圖上省略了企業付給政府的租金與其他費用),這是由給定的經濟體制前提而得出的(參看圖1-8)。

政府支出包括:(1)政府用于投資的支出;(2)政府用于公共消費的支出;(3)政府支付給個人的工資和福利性支出;(4)政府的儲蓄(進入資金市場)。

應當指出,如果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政府的儲蓄是正值。如果政府收入小于政府支出,政府的儲蓄是負值。負值的政府儲蓄將依靠資金市場來彌補(圖2-5上的政府儲蓄的箭頭將倒過來),具體反映為政府發行各種政府債券。

(五)信貸收入和支出

信貸收入和支出在圖2-5中是通過資金市場的流入流出反映的。

假定不考慮國外資金的流入與資金流向國外,也不考慮銀行自有資金存量部分轉化的信貸資金,那么資金市場的流入項目有:(1)個人儲蓄;(2)企業儲蓄;(3)政府儲蓄。如上所述,政府儲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

從資金市場流出的有:(1)作為投資而進入企業;(2)作為投資而進入個人直接生產經營。

如果信貸收入大于信貸支出,將有正值的信貸余額(信貸存差)。如果信貸收入小于信貸支出,將有負值的信貸余額(信貸借差)。

(六)外匯收入和支出

外匯收入來自以下這些項目:(1)出口收入;(2)資金流入;(3)凈僑匯收入;(4)入境者凈支出。

外匯支出由下述項目構成:(1)進口支出;(2)資金流出。如果凈僑匯收入或入境者凈支出為負值,那么它們就屬于外匯支出而不屬于外匯收入。

圖中未包括勞動力進出口的收支。如果在圖中增加“勞動力市場⑤”,反映勞動力輸入輸出所反映的收支關系,那就可以反映這方面的貨幣流向。

外匯收支的順差或逆差,都將在國家外匯儲備的變動中得到反映。

(七)社會總需求

從圖2-5可以了解到,開放條件下的社會總需求表現為對國內外商品和勞務的需求之和。從價值形態上說,社會總需求由下列項目構成:

1.投資(對生產資料的需求);

2.消費(對消費品的需求);

3.出口(指來自國外的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

4.資金流入(它們將轉化為對國內商品和勞務的需求)。

這樣,社會總需求的組成是:

社會總需求=投資+消費+出口+資金流入……(1)

如果把來自政府的投資和來自信貸資金轉化的投資從“投資”一欄中分離出來,把來自政府的消費支出從“消費”一欄中分離出來,那么有下述公式:

社會總需求=投資+消費+財政支出+信貸支出+出口+資金流入……(2)

注意:公式(1)右端的投資(或消費)必定大于公式(2)右端的投資(或消費),因為財政支出和信貸支出在公式(2)中被單列出來了。

(八)社會總供給

從圖2-5可以了解到,開放條件下的社會總供給表現為來自國內外的商品和勞務的供給之和。從價值形態上說,社會總供給由下列項目構成:

1.勞動收入,反映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的供給;

2.剩余(包括利潤、利息、租金、股息等),反映勞動力以外的生產要素的供給;

3.進口(指來自國外市場的供給);

4.資金流出(流出的資金由國內的供給,即勞動收入或剩余轉化而成)。

這樣,社會總供給的組成是:

社會總供給=勞動收入+剩余+進口+資金流出……(3)

由于政府的收入(財政收入)是由稅金構成的,而稅金或者來自剩余,或者來自勞動收入,由于信貸收入來自各種不同的儲蓄,它們歸根到底也是來自勞動收入或剩余,因此,可以把財政收入和信貸收入從勞動收入和剩余中分離出來,于是有下述公式:

社會總供給=勞動收入+剩余+財政收入+信貸收入+進口+資金流出……(4)

注意:公式(3)右端的勞動收入(或剩余)必定大于公式(4)右端的勞動收入(或剩余),因為財政收入和信貸收入在公式(4)中被單列出來了。

(九)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的平衡

根據公式(2)和公式(4),要使得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保持平衡,應當使得:

投資+消費+財政支出+信貸支出+出口+資金流入=勞動收入+剩余+財政收入+信貸收入+進口+資金流出……(5)

移項、合并后,有下述公式:

投資+消費+(財政支出-財政收入)+(出口-進口)=勞動收入+剩余+(信貸收入-信貸支出)+(資金流出-資金流入)……(6)

假定在考慮財政收支、信貸收支、進出口、資金流入流出之前,從收入流量的角度來看,投資與消費支出之和同勞動收入與剩余之和是相等的,那么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能否保持平衡,就看財政收支、信貸收支、進出口、資金流入流出的引入是否使公式(6)的左右兩端相等。

從這個意義上說,負值的財政收入與正值的信貸收入相抵消,或正值的財政收入與負值的信貸收入相抵消;正值的貿易差額(貿易順差)與資金凈流出相抵消,或負值的貿易差額(貿易逆差)與資金凈流入相抵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正常與否,將根據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平衡狀況來判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天峻县| 东阿县| 屏边| 阜平县| 卢龙县| 鲜城| 渝中区| 栖霞市| 肇东市| 古浪县| 宁远县| 邮箱| 政和县| 府谷县| 柞水县| 天等县| 铁力市| 松潘县| 肥乡县| 明溪县| 会东县| 马龙县| 长兴县| 开江县| 新平| 阿瓦提县| 开原市| 常德市| 石屏县| 肃南| 新河县| 竹北市| 金坛市| 阿鲁科尔沁旗| 谢通门县| 昭通市| 宜黄县| 乐安县| 鞍山市| 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