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博物學的“在地化”

蔣虹

我喜歡博物,有意識地做自然觀察和記錄已有十幾年,零星接觸則更早,但我不怎么在意博物學的概念、定義、內涵、外延之類。有人把我稱作“民間博物學家”,我基本認同,“民間”者,草根也,無學術背景,不常引經據典,大抵屬于野草般自生自滅型。“家”則未必,與其稱為博物學家,不如稱為博物學愛好者更為貼切。

世上每一個兒童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我以為這種好奇心便是博物學的起源或基礎。在當今工業流水線式的教育體制下,這種好奇心往往被繁重的課業和標準答案所扼殺,而我呢,僥幸把這份好奇心保留到了今天。青少年時代,從《詩經》《紅樓夢》到魯迅家的百草園,文學世界里豐富的植物吸引著我;一度隨同驢友爬過幾年山,跋山涉水中一路遇到的鳥歌蝶舞也使我著迷;趙忠祥解說的《動物世界》,使我明白了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要養活她的兒女也十分艱難,大自然的種種奧秘人類還知之甚少。然而早期記錄手段的匱乏和查閱文獻之不易,使得這種好奇心處于潛伏狀態,未能發芽,到了數碼相機和互聯網普及的信息時代,我的自然觀察和記錄才終于具備了現實可能性。這種有意識的自然觀察和記錄始于2006年。

我的自然觀察和記錄是十分“在地化”的。了解植物,我不追求天南海北的草木都認識,還是以觀察和記錄浙江植物為主;觀鳥,我也不追求認識500種還是1000種鳥兒,至今不曾為觀鳥而專程去遠方,基本上還是觀察和記錄本地鳥兒;昆蟲、兩棲類和爬行動物也是我感興趣的,但同樣以本地物種為主。當然,有時去外地,我也會留意觀察,不放過難得的機會。比如2013年出差去美國,我利用早餐前后的零星時段和等待車輛加油之類的點滴間歇,在住地附近和旅途中拍攝記錄了43種野生鳥類,其中36種中國不產。不僅是動植物,其實我對天文、氣象和地質、地理也有濃厚興趣,只是一來精力不足,二來身邊沒有高人指點,所以這方面的觀察和記錄沒有發展起來。

藥百合

從2006年到今天,十二年來,我累計記錄了有名有姓的植物4100種以上,野生鳥類近300種,蝴蝶309種,蛙類及有尾目約50種,蛇目和蜥蜴目近50種,還有蜻蜓、蛾類、甲蟲等好幾百種昆蟲。不僅僅是拍攝記錄,也不僅僅滿足于知道它們叫什么,更多的精力用于查證它們的名稱、形態特征、行為習性、分布區域、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和環境與人類的關系。這些考察成果經整理后陸續發在我的新浪博客上,作為文檔留存,兼供同好分享。這個博客,我從2008年開始(那時“博客熱”已開始退潮),十年來每天都寫,至今仍然天天更新,以后還會繼續堅持下去。此外,這些資料有時也供專業部門使用,例如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編寫的《清涼峰植物》一書,我是第一供圖作者。《天目山植物志》等專業著作也采用了我的植物照片。以后我還會考慮將觀察和記錄的某些資料進一步整理和出版。

我主張“在地化”,立足本地,兼顧其他,而不主張搜奇獵怪,首先是受條件所限。本地物種方便觀察,有更多機會做細致記錄。比如看植物,你可以春夏秋冬追蹤觀察,記錄它的四季狀態。觀察鳥兒,你也可以在不同季節的不同場景下做類似記錄。例如2017年11月,我在一棵油杉樹下見到一群黃腹山雀正在收集油杉種子,把種子藏到石頭縫里或樹皮縫隙里。盡管我曾經見過這種鳥兒無數次,十分熟悉,但這次的偶遇使我了解到它儲藏冬糧的習性,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這種反復觀察和記錄的機會,對外地物種來說幾乎不太可能,因為你通常只能在某個時間點看到與其相關的瞬間片斷,很難進行全過程或反復多樣的細致觀察。而且,頻繁旅行者終究為數不多,對大多數人來說,旅行是偶爾才有的機會,柴米油鹽的本地生活才是常態,所以從觀察和記錄本地物種著手是最為可行的。

黃腹山雀儲存冬糧

我主張“在地化”另一個理由主要是出于情感方面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當然愛中國。每個人對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一定有著深厚的眷戀之情,無論走到哪兒,都不會忘記故鄉情。這種對祖國、對故鄉的愛,不是空洞的,這種情感會體現在很細微的地方。如果你說愛故鄉,卻對童年時家門口給你遮風擋雨的那棵樹都叫不上來,我很難相信你的這種愛是真實可信的。同樣,非洲大草原上一頭大象被非法獵殺,我聞訊會難過;但我見到公路上遭車輛碾壓而血肉模糊的一條竹葉青,我更感到切膚之痛,因為這是在我的祖國,不在異域,這條蛇是我家園的一分子,如同我的家人。

遭車輪碾壓的竹葉青

如今我主張博物學“在地化”還有第三個方面的考慮,那就是行動的需要。博物學不是為博物而博物,而理應為促進環境保護做出貢獻。這十幾年來,我看到太多的大氣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看到吃野味和玩寵物之風盛行導致非法盜獵猖獗、官員大筆一揮讓自然保護區變成滑雪場、一個又一個物種加速奔向由常見到瀕危再到滅絕的不歸之路,看到官員的任性、公眾的麻木……地球經得起折騰,可人類是在自掘墳墓。我嘗試把博物學和環境教育結合起來,在公益講解中向公眾解說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進行光合作用時釋放的氧氣為我們人類的生存做出看不見的貢獻;我帶孩子們進行夜間觀察,解說蛙蛙們對森林保護和農田保護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們和安全農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孩子和家長當場就說,以前不知道這些,原來蛙蛙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以后再也不買、不吃野生蛙類了。“唯有了解,才會關注;唯有關注,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珍尼·古道爾用一生之經驗總結的這句話,千真萬確。博物只是為了了解自然,引導公眾認識身邊的自然,進而關注自然,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努力帶動更多的人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在地化”的博物學作為行動的起點,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曾經有同事去澳大利亞旅游,回來后我問她看到些什么,她很認真地說:“沒什么啊,無非趕路、拍照,都差不多。”呵呵,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去了那么遠的地方,怎么可能都差不多?我每次哪怕去一條無名山溝,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快樂,這就是博物的魅力。大千世界,奧秘無窮;生命之美,精妙無限。人類所知不過滄海一粟,個人學識更是微不足道。在博物中可探索自然之奧秘,體察生命之美好;博物帶給我快樂,使我充實,使我提高。我愿意把這種快樂分享給更多的同道。讓我們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共同領略和守護這份美好。

2018.01.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武义县| 饶阳县| 巴南区| 新安县| 安泽县| 和平区| 北碚区| 道真| 固始县| 化德县| 上高县| 牟定县| 拜泉县| 织金县| 淳安县| 波密县| 子长县| 长乐市| 永昌县| 滨海县| 永川市| 新疆| 陇川县| 鄂尔多斯市| 庆城县| 运城市| 铜山县| 夏津县| 赫章县| 石阡县| 津市市| 巴林右旗| 淄博市| 吉安县| 濮阳市| 卫辉市| 太湖县| 米林县| 凌云县|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