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征之林
- (英)特納
- 809字
- 2020-11-06 17:52:07
人類學詮釋的局限
我們現(xiàn)在進入了對儀式象征符號進行科學研究的最為困難的一個方面:分析。我們運用人類學概念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解釋這些神秘費解的結構呢?我們達到了自己的解釋能力前沿的哪些點?讓我們首先考慮一下支配性象征符號的情況吧。我已經提出,支配性象征符號的意義有兩極——感覺極和理念極。我還提出,支配性象征符號能統(tǒng)合迥然不同的所指。我想進一步說,意義的兩極叢聚了不同的甚至于相互對立的含義。人類學在其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積累了能夠充分處理我們分類為意識形態(tài)一極的這一類材料的技巧和概念。這一類材料,如我們所見,包括意識形態(tài)上的和技術上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現(xiàn)象的組成部分。我相信,要分析這些材料,使用人類學的三個主要分支——文化人類學、結構主義理論和社會動力說——的概念將會是特別有益的。我將簡略地勾勒出我對如何進行這類分析的看法,以及這三種框架能夠如何相互交織,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首先必須自問在什么程度上、在哪些方面,將感覺一極的意義交付于透徹的分析是恰當?shù)模徊⑶遥匾氖牵覀冏鳛槿祟悓W家,有多大的資格去做這件事。很顯然,如薩丕爾所言,儀式象征符號,像所有的濃縮象征符號一樣,“觸及無意識越來越深的根部”。調查者甚至只要粗略地知道精神分析學,就可以看出,儀式象征符號,從其外在形式到行動背景,以及一些加于其上的本土闡釋,部分地是由無意識動機和觀念所形塑和鑄造的。母女在恩坎加儀式中互換衣衫,人們相信一個新入會者在她舉行分離儀式的那一天要是看到了奶樹就會發(fā)瘋,相信一個新入會者在隔離期如果揭開包裹著她的毯子并看見她的村莊就會導致其母死亡,以上這些都是恩登布人自己無法作出滿意詮釋的象征性行為的細節(jié)。因為就它們指涉母女關系而言,這些信仰表明與奶樹的象征意義正統(tǒng)解釋相反的母女間相互敵視的元素。意識形態(tài)解釋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它傾向于強調社會關系和諧與團結的一面。這種評注性的說法假定,人們和群體總是按照恩登布社會的理想規(guī)范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