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超有料:部編本語文教材同步學(初中·上冊)
- 溫沁園 鄭以然主編
- 2196字
- 2020-10-20 17:41:05
萬種“風”情皆是春
——《春》
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寫出了春天的美好: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從城市到鄉村,從老人到孩子,天上的風箏,牛背上的牧笛,都寫得很美。春天都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北方的春天和南方的春天就截然不同。你喜歡哪一種?你知道春夏秋冬是怎么形成的嗎?
一、儒雅文人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后改名自清,字佩弦,號秋實。他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6年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讀預科。大學期間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1920年,朱自清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在江蘇、浙江一帶的中學教書,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其中《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了《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朱自清隨學校南遷來到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因患胃病辭世。
二、優秀散文作家筆下的世界
朱自清的散文,按照題材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四類:
寫景抒情。有以寫景物為主的游記和寫景文,如《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松堂游記》等;有以寫地方史跡為主的地方志,如《南京》《說揚州》等。只要他生活過的地方,幾乎都留下了篇章。這類寫景抒情散文的突出特點是極富文采,描寫細膩而深刻,展示出作者“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追求。
寫人抒情。涉及父親、妻子、兒女、友人、用人等,如《背影》《給亡婦》《兒女》《一封信》《阿河》。這類作品的突出特點是極樸素的文字里蘊含著極深沉的感情。
描寫生活情趣的文章。朱自清是個風趣的人,他的風趣是以至情和認真為底蘊的,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滑稽幽默。這類作品的代表作是《看花》《談抽煙》《擇偶記》等。
社會性、政治性較強的作品。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執政府大屠殺記》等。
三、誰說只有一種春風?
朱自清的《春》寫得很美,但是,他并沒有把春天的美和對春天的熱愛寫得面面俱到,而是只采擷其中的一個側影。《春》所寫的春天,主要是江浙一帶的春天,所表現的春天的情趣,也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溫馨、婉約的情趣。
另一位叫作林斤瀾的作家就公然表示,他不喜歡朱先生所陶醉的那種春天。在他寫的文章《春風》里,就向我們介紹了另一種春天——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春天的風,別有一番詩意的美。
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這樣的風,和“吹面不寒楊柳風”迥然不同。它不溫柔,也不動聽,但是,這樣的風中有一種東西很感人:“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作為給我們帶來“溫暖春天即將到來”這個消息的使者,風橫掃過蒼莽空間,經歷了粗糲的磨煉,帶著一種豪邁、蒼勁的氣勢。似乎能給讀者一種暗示: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美好和艱難是聯系在一起的。這也是一種美,與江南柔婉的美不同,這是一種粗豪的美。
轟的一聲,是哪里的河冰開裂吧。嘎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間,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地響起來,晃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臂腿,渾身關節挨個兒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動。
這種美是另一種風格。朱先生的美,是溫文爾雅的,經過了古典的詩情畫意的提煉;而《春風》里的美卻不講究什么優雅,河水開裂,樹枝刮折,轟的一聲,嘎的一聲,好像是很原始的。房子的木頭架子都響起來,是不是有點可怕?雖然可怕,卻仍然是美好的。因為,這讓作者想到,這是冬眠過后的伸懶腰、動彈胳膊腿、松動渾身關節。這里面有一點生命復蘇、痛而且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屬于田野里的體力勞動者的,而不是文人的。
這就透露了美感的區別,前者是江南的、文人氣質的,而后者是北方的、勞動漢子氣質的。這樣的趣味,是屬于另外一種美學境界的。
同學們,這兩種春天的美你更欣賞哪一種呢?去搜索林斤瀾的《春風》,與朱自清的《春》對比著品讀吧!
四、春夏秋冬:太陽和地球生的四個孩子
我們都有烤火取暖的體驗。當我們正對著爐火時,感覺特別烤人;斜對著時,就不那么熱了。此外,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朝南的房間,在冬天里充滿陽光,而在夏天,陽光卻照不到室內。這說明太陽的高度在變化:冬天太陽低,陽光斜射;夏天太陽高,陽光直射。想想這些現象的道理,與天氣冷暖變化聯系起來,四季變化形成的原因就不難理解了。
太陽高度周期性的變化,造成周期性的直射和斜射。太陽高度為什么會有周期性的變化呢?
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地軸始終與軌道面傾斜成66度34分的夾角。由于地軸的傾斜,當地球處在軌道上不同位置時,地球表面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是不同的。就拿北半球來說,太陽靠北,高度高的時候,太陽直射,熱量集中,就好像正對著火爐一樣;而且,日照時間長,晝長夜短,必然氣溫高,這就是夏季。反之,太陽高度低的時候,陽光斜射地面,熱量分散,相當于斜對著火爐;而且,日照時間短,晝短夜長,氣溫低,這就是冬季;由冬季到夏季,太陽高度由低變高。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側著身子,圍繞太陽這個大火爐運轉,冷暖便不停地交替著,從而形成了寒來暑往的四季。這么看來,春夏秋冬還真像是太陽和地球的四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