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而歡,亦為愛而痛
——溫庭筠《菩薩蠻·雨晴夜合玲瓏日》
雨晴夜合玲瓏日[1],萬枝香裊紅絲拂[2]。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3]。
繡簾垂[4],眉黛遠山綠[5]。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銷[6]。
【注釋】
[1]夜合:合歡花的別稱,俗稱“馬纓花”。
[2]香裊:香氣浮動。紅絲拂:指夜合花下垂飄動。
[3]萱草:又作“諼草”。《毛傳》:“諼草令人忘憂。”
[4](lù sù):下垂貌。此處指簾子下垂的穗。
[5]眉黛遠山:用黛畫眉,秀麗如遠山。
[6]魂欲銷:魂魄將散,神情恍惚。
【花箋沁香】
合歡,合歡,念之名字便覺有一種唇齒相依、參差錯落的美感。雨后天晴,到處是一股澄清之氣。夜合花在明麗陽光的鋪展中,盡情綻放,似要在這雨后的清新中沉醉不醒。千萬條枝藤上粉紅色的細絲裊裊拂動,花朵低垂之時,恰似嬌羞美人的臉上氤氳的紅暈。清風吹來時,空氣中便充盈著濃而不膩的香氣。
那個煢煢一人的女子,面對著滿樹的合歡,小小的身體中又漲滿了思念,這思念像是一個無底洞般,將她硬生生吸了進去。不知不覺中,她漸漸進入了夢鄉(xiāng),在夢中她輾轉進入了一個華麗的宮室,那里映入她眼簾的是延綿不絕的萱草。
繡簾的流蘇在悄悄滲進屋內的風中,輕輕蕩漾。透過閃爍不定的垂有流蘇的繡簾,女子不濃不淡的哀愁在眉間若隱若現(xiàn),恰似遠處只能看清輪廓的青山。心事無處安放,她便撩開簾帷走出閨房,繞過院落,便來至門前的小橋邊。她站立于橋上,看見潺潺溪水蜿蜒著流淌至遠方,心懷又被莫名的情緒擊中。猶記得,也是這樣一個春日,也是這樣的一座流水綿延的小橋,她與郎君在此分別,而今又回到當初離散的地方,只覺世事兩茫茫。
此是夢中之景,“萱草”“垂簾”“憑欄”皆是夢中情事。然而這何嘗不與雨后紛繁盡開的合歡有關呢?看見合歡,便酣然入夢,而后似乎分不清哪是現(xiàn)實哪是夢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女子似乎是為愛而歡又為愛而痛的。
此詞以“合歡”與“萱草”為主要意象,故而此詞在艷麗之上又添一層美艷,像是女子的一簾幽夢,繾綣深情濃得化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