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漏聲,道不盡萬般相思
——牛嶠《更漏子·星漸稀》
星漸稀,漏頻轉,何處輪臺聲怨[1]。香閣掩,杏花紅,月明楊柳風。
挑錦字[2],記情事,唯愿兩心相似。收淚語,背燈眠,玉釵橫枕邊。
【注釋】
[1]輪臺:《古今詞話》中有:“輪臺古遷謫地也,牛嶠詞‘何處輪臺聲怨’,中呂宮樂章集有《輪臺子》。”此處“輪臺聲怨”即怨戍輪臺的邊地樂曲。
[2]挑錦字:前秦安南將軍竇滔之妻蘇蕙織回文錦的典故。
【花箋沁香】
漏聲滴滴答答,流逝的不僅僅是時間,亦是思念。星宿漸漸稀疏,濃濃夜色漸漸褪去,她恍惚中好似聽到了邊疆的輪臺曲。輪臺為唐時西北邊地舞曲名。任半塘《唐聲詩》下編第八云:“天寶間封常清西征時,輪臺為重鎮,輪臺歌舞或即于此時傳至內地,精制為舞曲,流入晚唐、五代不廢?!惫识旈|中女子聽到輪臺曲時,耳邊不禁出現幻聽:聲音來自哪里,是他回來了嗎?然而這只是一場空歡喜罷了。
當她掀開繡屏紅帳走出閨門,想要看看輪臺曲縈繞的邊塞異域風光時,映入眼簾的卻是旖旎的江南春景。杏花團團簇簇,擁在枝頭,給嫵媚的黑夜更添一絲妖嬈。庭院浸染了月光的素輝,朦朧中更添一絲美感。向來婀娜多姿的楊柳,在清風輕拂中,搖曳著美人般的腰肢。一切都是美的,但這美在此刻卻分外刺眼。希望轉為失望,失望中帶了絕望,不得已,她將欣喜推開的屋門又輕輕掩在身后,回至屋內,倚床而臥。
幻想成空,更漏聲愈來愈敲擊敏感的神經,輾轉難眠,故而提筆寫信,以寄相思。此時的她像極了前秦時的蘇惠。其夫竇滔為苻堅時秦州刺史,后被徙流沙。蘇惠思夫心切,便于每夜織錦為回文《璇璣圖》相贈。滿腹的才華、滿溢的深情,都匯入這小小的錦帕中。
“收淚語,背燈眠,玉釵橫枕邊”,像是電影的慢鏡頭,在回放女子驟然擱筆后的情態。她擦掉眼淚,背光而臥,玉釵從鬢邊輕輕滑落。一晚上的時間,她只做了一件事——相思,而她也并不覺得苦,只愿山高水長,他還記得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