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高手:教你正確分析解決技巧和快速切換思考方式
- 李翠香
- 1916字
- 2020-09-30 12:42:07
第四節 和舊褲子一樣的新褲子——混淆概念還是偷換概念
思維想要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概念就必須是清晰的、辯證的、富于邏輯性的。一般來說,概念要通過語詞來表達。詞義有表達概念的作用,有一詞多義和一義多詞的現象,造成了概念和詞語的復雜關系,因而很容易造成概念方面的邏輯混亂。概念混淆和偷換概念便是其典型的兩種。
混淆概念
故事中,卜子所說的“做成舊褲子那樣的”指的是新褲子在款式上要和原來的舊褲子一樣,而他的妻子卻理解為所有的特征都要像舊褲子那樣,包括破舊程度,于是把一條新褲子毀壞成舊褲子,這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
混淆概念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邏輯錯誤,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們對比較接近的事物和現象的概念在內涵和外延上沒有辨別清楚。
關于混淆概念,有一個很經典的案例:
上面案例中的店員在算賬的時候,明顯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案例中,在店員把錢退給個人之后,實際發生的費用只有27元而不是30元,老板得到的25元加上店員藏起的2元,正好就是27元,按照這個思路,賬目就很清楚。店員用30元計算,是沒有弄清楚實際發生費用的概念,而且用27元加自己藏起來的2元,相當于多加了一次2元。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無意識地把某些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當作同一概念使用或在不同意義上使用同一概念而犯的邏輯錯誤。具有相對意義的詞項,如果混淆了所相對的范圍、論域或語境,也可造成概念混淆。
概念混淆的例子有很多,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還有其他很多情況,比如:誤用近義詞造成概念混淆;誤用同音字造成概念混淆;把兩個表示不同時間的概念混淆;把反映事物的具體內容的概念混淆為事物本身的概念;同音異形的概念混淆;對象的概念混淆等。
偷換概念
偷換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故意違反同一律,把某些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當作同一概念使用或在不同意義上使用同一概念而犯的邏輯錯誤。比如,電商平臺搞活動打出的宣傳語“買一送一”,甚至“買一送六”,乍一看以為送的是原品,買家會覺得很劃算,但是點進去看詳情,就會發現,原來送的是小贈品,贈品的種類就得看店家了,幾根牙簽或者幾張卡片都有可能。又比如,“充話費送手機”,表面是白得一個手機,實際上是把自己買手機的錢存了進去,每個月設置最低消費金額,錢花不完也要扣那么多。在辯論中,人們也經常用偷換概念的方法來誤導對手,從而讓對方順著自己的思路走。
故事中,阿凡提就是故意通過偷換概念來戲弄財主的。第一次財主說“要”眉毛,是指要把眉毛留下來,但阿凡提故意理解為要把它刮下來帶回去;第二次財主說“不要”胡子是指不要把胡子刮下來,但阿凡提卻故意理解為不要把胡子留下來。通過兩次偷換概念,阿凡提不但教訓了小氣的財主,而且讓他無話可說。
亞里士多德曾在《辯謬篇》中記載了一則詭辯:你有一條狗,它是有兒女的,因而它是一個父親;它是你的,因而它是你的父親,你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親。這是很經典的詭辯案例,這個推理乍看上去很符合邏輯,甚至無懈可擊,實際上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因而是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