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瑪格麗特·米切爾——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中文名:瑪格麗特·米切爾

外文名:Margaret Mitchell

別名:瑪格麗特

國籍:美國

民族:美國

出生地: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

出生時間:1900年11月8日

逝世時間:1949年8月16日

職業:作家

代表作品:《飄》

《飄》這部小說,已發行了3000多萬冊,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暢銷的小說之一,由其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于1939年上映。影片反響熱烈、長盛不衰,不僅獲得了10項奧斯卡大獎,還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這本傳世名作的作者就是瑪格麗特·米切爾。她孑然一身,沒有留下一兒半女,《飄》就是她留在世界上的唯一血脈——一部感人的佳作,一個不朽的傳奇。

神往戰爭的孩子

1900年,瑪格麗特·米切爾出生于美國南部亞特蘭大——一個新興城市。幼時的瑪格麗特特別喜歡聽關于亞特蘭大的歷史故事,她常常和外祖母坐在房前的走廊上,外祖母總是指點著一條一直穿過后院的南方同盟的戰壕,繪聲繪色給瑪格麗特描述那個夜晚,“一望無際的火焰吞沒了整個城市,無論哪個方位,都有一片奇怪而難以名狀的火光照亮了整個天空。”這些情景便是瑪格麗特作品中亞特蘭大淪陷的原型——那場1864年11月15日晚的熊熊火焰。

當英國影星費雯麗穿著藍色的小禮服,眼睛神采照人,臉上滿是憂慮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時,人們不由驚嘆這就是郝思嘉!其實,這何嘗不是米切爾自己的寫照呢?

童年聽到的那些關于亞特蘭大的戰爭故事讓小瑪格麗特神往非常,她酷愛和那些同盟老兵一起出游。那些老兵也很喜愛瑪格麗特,還教她如何騎馬,這讓瑪格麗特的性格更趨向于一個男孩子。她筆下的郝思嘉,或多或少地帶上了她自己的影子。

菲茨塔拉德莊園是瑪格麗特童年的夢幻王國。她喜歡在那里天馬行空地想象,想象著豪華的舞會和熱鬧的烤肉野餐,這讓她感到莫大的滿足。她善于將幻想的生活,編寫成一些小故事,內容主要講述她作為主人翁在戰爭中的一些經歷。

家庭的熏陶,使得瑪格麗特對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的歷史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她從鄉間聽聞了許許多多有關內戰以及戰后重建時期的林林總總,并有意識地接觸并閱讀了大量相關的書籍。她生長于南方城市亞特蘭大,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這些都為瑪格麗特的創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瑪格麗特在戰火紛飛中意識到戰爭的殘酷與生命的可貴。戰爭就像一臺瘋狂的絞肉機,在她的面前奪走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童年時代聽過的恐怖戰爭故事本是她向往的,而此時,它們卻變成了幽靈回來糾纏她。連續的失眠與噩夢折磨著她的每一根神經,這種痛苦幾乎伴隨了她的一生。

1918年,剛剛邁入18歲的瑪格麗特已經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南方美女。她遇到了一名青年軍官——克利福特·亨利少尉,兩人很快便相愛了。亨利有著瀟灑的外表、儒雅的氣質,可以說這就是瑪格麗特心中的“衛希禮”。但不幸的是,戰爭奪去了這位青年軍官的生命。這件事給瑪格麗特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直到去世之前,她都在內心深處珍藏著這份深厚的感情。或許這就是小說中郝思嘉對衛希禮愛得火熱與瘋狂的緣由,瑪格麗特將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里,以此來緬懷她永遠的戀人。

母親梅貝莉去世后,瑪格麗特成為家庭里唯一的女人。即使父親再疼愛這個女兒,她也不能代替母親在父親心中的位置。失去母親的父親好比魚失去了水,整個精神世界幾乎陷入一片崩塌的廢墟之中。瑪格麗特也很難過,她無法承受那種失去至親的痛苦,于是選擇了逃避。這與郝思嘉的處境又是何其相似,瑪格麗特再次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了作品。

愛抓得越緊越難得到

失去母親后,瑪格麗特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她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特立獨行、自由自在,不去理會那些所謂的社會習俗。她的我行我素,讓整個亞特蘭大的上流社會都為之側目,而這樣的境況與小說中郝思嘉的遭遇如出一轍。

此時,瑪格麗特遇到了生命中第二個重要的男子——落拓不羈、瀟灑風流的酒販子雷德·厄普肖。盡管親友們一致反對兩人交往,但在1922年9月,瑪格麗特還是毅然嫁給了厄普肖。

但一時沖動的決定還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蜜月剛過,這對新婚夫婦之間便出現了裂痕。白瑞德的原型便是厄普肖,他有魅力卻也到處留情。厄普肖做了許多令她心碎之事,甚至在新婚不久便始亂終棄……雖然她很快便重新振作,但這段婚姻帶給她的痛苦和屈辱一直伴隨她到死亡。

厄普肖離開瑪格麗特后,他的朋友約翰·馬什一直在瑪格麗特身邊關心她照顧她,在馬什的幫助和鼓勵下,瑪格麗特成了一名報社記者。瑪格麗特并不知道,馬什在她出嫁以前就已經愛上了她,并對她身上的才華贊賞不已,但造化弄人,二人在最開始的時候就錯過了彼此。

瑪格麗特身材嬌小,身高只有1.52米,體重還不到45公斤。秀氣的臉龐加上活潑的個性,使得她初任記者時看起來根本不像個成年人,反倒像16歲的小姑娘。報社為了照顧她,還特地為她把辦公桌椅各鋸掉7厘米,以使她的腳可以接觸到地面。

瑪格麗特工作很投入,做得也很出色。她事事親力親為,為了清楚認識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時的感受,她曾把自己懸掛在61米高的樓房外面;為了可以生動地勾畫出佐治亞州5位英雄將領的形象,圖書館仿佛成了她的第二個家……她妙筆生花,將英雄們刻畫得惟妙惟肖,這也讓她第一次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文學方面的素養和潛力。這樣的經歷讓瑪格麗特產生了一個念頭:為什么我不能寫一寫戰爭期間英雄的男人們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呢?

1925年7月,日久生情的瑪格麗特·米切爾與約翰·馬什正式結為夫妻。二人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可他們卻自得其樂。盡管屋子簡陋,還是租來的,瑪格麗特卻從未嫌棄,她戲稱這個公寓為“垃圾堆”。但因為有愛的滋潤,“垃圾堆”里的夫婦倆卻感到無比的暖意。

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南方,私人生活作風是非常保守的,然而,婚后的瑪格麗特卻依舊保持著其我行我素的特點。有一件事很好地體現出瑪格麗特對女性權利的重視,婚后,她在大門上釘了兩塊牌子,一塊寫著“約翰·馬什”,而相對應地,另一塊寫著“瑪格麗特·米切爾”,以表示自己堅決不隨夫姓。這一舉動自然遭到了人們的非議,但也從另一側面看出馬什對瑪格麗特滿滿的包容和愛。

瑪格麗特在報社工作了4年,后來因為腳受傷,走路不方便,只好辭掉工作,賦閑在家。馬什害怕妻子自暴自棄,想盡一切辦法讓她珍惜自己的天賦與才華。他鼓勵妻子動手寫小說,但瑪格麗特幾次動筆又幾次放下,內心的猶豫使她時而充滿激情,時而又信心不足。值得一提的是,瑪格麗特寫作的方式十分特別,她不像別的作家那樣一章一章按部就班地寫,而是先寫好最后一章,然后隨心所欲地這里寫一章、那里寫一節,完全沒有章法可言。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她除了馬什以外,從不好意思將未完成的作品拿給別人看。

從1926年開始,瑪格麗特斷斷續續進行了9年的創作。期間,她雖然寫了許多部作品,厚厚的稿紙裝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口袋,但幾乎沒有一部稿子是完整成型的,更談不上定稿。

這樣的光景一直到1935年才有了轉機,紐約一家出版社的主編來到亞特蘭大,他約見了瑪格麗特·米切爾,并在交談后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經過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瑪格麗特的第一部小說——《飄》終于與讀者見面了,一時間,海內海外印數陡增,溢美之詞也鋪天蓋地而來。瑪格麗特一夜成名了!這是她和丈夫始料未及的。

可以說,沒有馬什的支持與鼓勵,就沒有《飄》,沒有馬什,也就沒有后來的瑪格麗特。但就像《飄》的結局一樣,瑪格麗特的余生也是了一個莫大的悲劇:“她從未真正理解過她所愛的那兩個男人中的任何一個,所以她沒有留住任何一個。”這是瑪格麗特對郝思嘉愛情悲劇的總結,同時,也是她對自己人生的總結。

曲折而成的傳奇名作

瑪格麗特成名后,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本可以陪在一個愛她的丈夫身邊,幸福平靜地過完一生,可她并沒有這樣做。瑪格麗特期望的是一種宣泄后的平靜,相比喧鬧的都市,她更愿意置身于風景秀麗的山村中,但現在這個愿望已成奢望。

俗話說:樹大招風。一個人的名氣越大,是非也就越多。瑪格麗特也不例外,名人的生活令她陷入無休止的回復信件與應對官司之中。數量龐大的讀者信件如雪花一般從各地寄來,而海外出版權的糾紛也給她平添了許多煩惱。

《飄》成就了瑪格麗特,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毀了她。因為她總是疲于應付那些生活中的瑣事,沒有太多的自由時間去閱讀、去思考,從而也就停止了成長。換言之,就是她的心靈已經鈍化,精神已經荒蕪。她很苦惱,整個人變得戒備重重,還決定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世界。這種無力的掙扎與無謂的倔強,也是造成她悲劇人生的主要原因。

后來,瑪格麗特告訴別人,《飄》的寫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時間。首先,她完成了小說的最后一章,然后要折返回來,繼續寫前面的章節。她天馬行空,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根本沒有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寫。在近10年的時間里,瑪格麗特身邊的朋友很少聽她談起她的書稿。其實,小說大部分章節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大家都知道瑪格麗特在創作,但幾乎沒有人知道她到底在寫什么。

1935年春,麥克米倫出版公司派編輯哈羅德·拉瑟姆到全國各地去發掘優秀稿件。當他來到亞特蘭大時,聽別人說起了瑪格麗特寫書的情況,便想向她借來稿件一看究竟。最初,瑪格麗特自己都不相信南方人寫的關于南北戰爭的故事,能讓來自北方的出版商感興趣,所以,她并不打算將稿子交給拉瑟姆。但后來,在馬什的鼓勵下,在拉瑟姆離開亞特蘭大的前一天,瑪格麗特送去了她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1935年7月,麥克米倫公司決定出版這部小說,并為其暫定名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本書的最后一句話,日后這句話也風靡全球,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但瑪格麗特決定引用美國詩人歐內斯特·道森的一句詩,將小說的題目改為Gone with the wind(漢譯名為《飄》),也許這個題目更能展現主人公和自己的心情。

此后,瑪格麗特花了半年多的時間,來反復核實小說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的準確性。為了能讓這部小說一鳴驚人,麥克米倫公司也做了大量的宣傳。

1936年6月,這位無名作家的“巨著”一經面世,銷量就立即打破了美國出版界的多項紀錄。果然,《飄》沒有讓發現它的“伯樂”失望,一上市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日銷售量最高時為5萬冊。前六個月的發行量便突破了1000萬冊,僅僅一年后,這一數字便改寫為令人振奮的2000萬冊。除了市場的認可,小說還獲得了一系列文學大獎,如1937年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同年,商業嗅覺敏銳的好萊塢便以5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飄》的電影改編權(影片上映后又獲得5萬美元的紅利)。就這樣,這部由大衛·塞爾茲尼克擔任導演,由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主演的電影《亂世佳人》于1939年問世,與小說的成功一樣,這部電影一經問世便成為電影史上的一部永恒的經典。

《飄》的巨大成功使瑪格麗特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當時美國文壇最炙手可熱的名人,成了亞特蘭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截止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該小說已被譯成27種語言在全世界發行,銷售量超過2000萬冊。雖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卻也抹殺不了那些偉大的作品,如今,這部厚達1000多頁的小說仍未淡出我們的視線,它以驚人的生命力繼續雄踞美國暢銷書乃至世界暢銷書榜單的前列。

據瑪格麗特家里的女傭人回憶說:“在小說出版的當天,瑪格麗特家里的電話鈴平均每三分鐘響一次,而且每五分鐘就有人登門拜訪,每隔七分鐘還有一份電報送過來等瑪格麗特審閱。公寓門口總站著十幾個書迷,他們一直靜靜地等候著心儀的作家出來,以便請她在小說上簽名。”家中都如此熱鬧,更不要說要求采訪并邀請瑪格麗特去各地巡回講演的媒體了,除此之外,一些要求她為慈善事業捐款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有意思的是,僅在小說出版的第一周,就有大約300本《飄》從全國各地寄到瑪格麗特的手里,這些書迷們希望她簽名后再掏錢給他們把書寄回去。這些事情已經讓瑪格麗特很頭疼了,可真正的麻煩還在后面。接踵而來的版權、翻譯權糾紛幾乎讓她有些崩潰。

《飄》出版后的第九天,瑪格麗特在給佛羅里達一位朋友的信中吐出了自己的苦水:“如果早知道一個作家的生活是這樣的話,我起先肯定不想成為一名作家。過去的幾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寧靜,我喜愛這樣一種寧靜的生活方式,我不善于與人交往;我愛寫作,寫作是安靜的;也因為我身體不很好,需要休息。”可現在,這樣的生活于瑪格麗特而言顯然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她為什么自《飄》發表以后,直至1949年8月16日因車禍而喪生之間的十余年間,再也沒有發表過新的作品,只留下了大量書信,可以說,是喧鬧扼殺了瑪格麗特的創作靈感。

在瑪格麗特去世20多年后,她生前所留下的書信由麥克米倫公司于1976年結集出版,書名為《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書信集》。

半個世紀的期盼

紅透半邊天的《飄》一直有個鮮為人知的缺憾,因為瑪格麗特生前拒絕使故事有個結尾,她認為這種殘缺正是一種美。這使不少制片人紛紛請求,希望能得到拍攝續集的機會。

直到1976年,瑪格麗特的兄弟斯蒂芬斯·米切爾才準許美國環球制片公司選擇一個劇本拍續集,給這個故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但不幸的是,這次狗尾續貂的嘗試最終以失敗落幕。人們發現沒有結局恰恰是這個故事的魅力所在。

1991年,美國現代女作家亞歷山德拉·芮普利經過3年的辛勤筆耕與細心考量,于1994年9月,在40個國家同時出版發行了她創作的《飄》的續集,她為此書取名叫《郝思嘉》。

此事其實要追溯到斯蒂芬斯·米切爾的兩個侄子,有一天,他們突然心血來潮,覺得有必要找位作家,創作《飄》的續集。于是,位于紐約的威廉·莫里斯事務所受其所托,于1986年組織了一場特殊的競賽,以此挑選一位能夠勝任的作家來完成這一創舉。報名的隊伍人山人海,最后莫里斯篩選出11名優秀者參加決賽,其中女性10名,男性1名。最后獲此殊榮的正是時年57歲的女作家芮普利。

芮普利的獲選不是偶然的。首先,她是一位女作家,又是地道的美國南方人,更巧的是,她在當年南部貴族的首府,即《飄》的男主角白瑞德的故鄉查爾斯頓長大。在眾多候選人中,芮普利確實是最理想的人選,這不僅僅是因為地域人情的因素。

芮普利被稱作是文壇的“福將”,她早年寫的那些供火車站旅客閱讀的休閑小說,幾乎本本暢銷。后來,她又創作過4部描寫美國南方故事的小說,頭一本《查爾斯頓》再版了11次,這本小說常被人們拿來與《飄》相提并論,她也因此躋身于美國成名作家的行列。

芮普利在簽訂了這份450萬美元的合同之后,榮譽是巨大的,但壓力更為重大,她沒有時間蹉跎,于是馬上開始構思。她的創作處處追求對歷史的尊重,采取的是嚴謹的寫作風格,這和瑪格麗特是一脈相承的。

為了保持作品的時代特點和風貌,使得小說可以對《飄》有個精美的傳承,芮普利翻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并且對故事發生的地點進行了實地考察。此外,芮普利還仔細通讀原著,盡力感受原作者的創作思想和語言風格,她甚至還動手抄了其中的300頁,她認為這是認真領悟作者風格的最佳途徑。此后,她就像一位隱士那樣閉門寫作,靜靜地為這部風靡世界55年、擁有眾多讀者的巨著譜寫續集。

1991年2月,默默無聞苦干了3個年頭的芮普利終于出關了。她將1000頁的續集——《郝思嘉》的原稿放在了出版商的辦公桌上。芮普利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美國文壇和藝術界始終有人對此非難指責,同名影片的導演助手拉勃文甚至放言說,續書會“糟蹋了這部美國古典巨著”。但芮普利頂住了這巨大的壓力。

由于出版商與作者有約在先,希望能為此書營造一個轟動效應,此書的創作和出版過程全程保密。在9月25日出版發行之前,沒有人能知道郝思嘉和白瑞德最終是否能破鏡重圓。這個令《飄》迷們猜測了半個世紀的謎底終于要解開了,也正因為如此,續集尚未問世,就已備受關注,成為當時世界文壇最轟動的事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霍山县| 石泉县| 托克托县| 安义县| 张掖市| 岑巩县| 施甸县| 临海市| 盘山县| 前郭尔| 城固县| 阳山县| 策勒县| 邓州市| 玛曲县| 贵阳市| 庆元县| 安西县| 沈丘县| 修武县| 镇江市| 靖边县| 阜阳市| 方山县| 青田县| 当阳市| 伊宁市| 平湖市| 德庆县| 贵定县| 四会市| 会泽县| 会同县| 呼图壁县| 黔西县| 海淀区| 南通市| 田东县| 上杭县| 永福县|